•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班樹葉教案范文

      時間:2022-12-15 00:35:55

      序論:在您撰寫中班樹葉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班樹葉教案

      第1篇

      1、復習演唱歌曲,鼓勵幼兒隨音樂模仿小樹葉飄的動作,表現小樹葉從哀傷到快樂的情感變化過程。

      2、通過游戲“打扮樹媽媽”,體驗小樹葉和大樹媽媽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1、三種顏色的樹葉(人手一片)、三棵樹干。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入場

      “秋天到了,秋風一吹,小樹葉就從樹媽媽身上飄下來了,我們一起去撿樹葉吧,每個人只能撿一片樹葉?!保ㄓ變焊蠋熞黄疬M教室撿樹葉)

      (老師拿樹葉貼在身上)看,現在我就是一片小樹葉了,你們也來做小樹葉吧。好,把樹葉貼在身上吧?,F在我們都是小樹葉了,秋風一吹,小樹葉都飄起來了。(聽音樂學小樹葉飛)

      小樹葉飛累了,到小椅子上休息一會兒吧。(小朋友坐到位置上)

      二、復習歌曲第一段,表現小樹葉哀傷的情感

      1、跟著旋律演唱歌曲第一段。

      “上次,我們學了小樹葉的歌,我們一起來唱一唱?!保ㄓ變焊俾暢匾欢危?/p>

      2、啟發幼兒把小樹葉傷心害怕的感覺唱出來。

      “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心里怎么樣?”(傷心、難過)“那我們怎么唱才能把小樹葉傷心、難過的心情表現出來呢?(幼兒說)“那就按小朋友說的來唱,注意唱的時候要慢一點,把小樹葉離開媽媽時傷心、難過的心情唱出來”(幼兒跟琴聲唱第一段歌詞)

      3、邊唱邊做動作。

      剛才我們是用歌聲和表情來表現小樹葉傷心、難過的樣子,那能不能用動作來表現呢?我們來聽音樂試一試,我要看看哪個小朋友表演得最好。(幼兒集體表演)

      “剛才我看到XX、XX、XX,他們的動作表情都表現了小樹葉傷心、難過的心情,現在請他們到前面來表演?!保ㄕ埲拿變海?/p>

      “他們表演得好不好?等會兒小朋友再表演得時候,你喜歡誰的動作就跟他學一學,也可以自己想不同的動作。好,我們一起起立,聽音樂準備好?!?/p>

      三、復習歌曲第二段,表現小樹葉即將打扮樹媽媽的喜悅情感。

      1、“小朋友表演得真好,那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心里害怕嗎?”(不害怕)

      “對,小樹葉很勇敢,那我們一起來唱第二段,要把小樹葉勇敢的樣子唱出來?!?/p>

      “小樹葉回來打扮樹媽媽心里怎么樣?”(很高興、開心)“那我們應該怎么唱呢?”(幼兒說)“剛才第一段小樹葉傷心、難過時我們唱得很慢,那現在表現高興、開心該怎么唱呢?(歡快、跳躍一點)那我們就來唱得歡快、跳躍一點,把小樹葉高興、開心的心情唱出來。

      2、邊唱邊做動作。

      “小樹葉是一邊唱歌一邊跳舞來打扮樹媽媽的?!薄澳俏颐匆瞾硪贿叧枰贿厡W小樹葉跳舞吧。小朋友要動腦筋,想出不同的動作?!保ㄓ變郝犚魳愤呑鰟幼鬟叧诙胃柙~)

      四、學習游戲“打扮樹媽媽”,表現小樹葉成功打扮樹媽媽時自豪的情感。

      1、交代游戲規則:

      “現在我們就來玩打扮樹媽媽的游戲???,這兒有三棵大樹(出示三棵大樹媽媽)“等會兒我們完整地演唱歌曲,當唱到‘打扮樹媽媽’時,小朋友就拿你的樹葉貼到樹媽媽的身上。你要看看哪棵樹的葉子顏色跟你的樹葉一樣,就把你的樹葉貼到那棵樹上。好,我們開始吧?!保犚魳吠暾莩枨?/p>

      第2篇

      英語

      一、英漢互譯

      1.begoodfor

      2.喝牛奶

      3.myeatinghabit

      4.很健康

      5.junkfood

      6.取得好成績

      7.takecareof

      8.少吃肉

      二、單項選擇

      1.C2.C3.D4.B5.D

      三、句型轉換

      1.doesn'tdo2.Howmanyhours3.doesn'tdo

      4.Does,read5.Howoftendoes,go6.Howmanyhoursdoes,sleep

      活動二英語園地答案:

      一、選擇題

      1.B2.B3.C4.C5.C6.A

      二、連詞成句

      1.Doyouhaveasorethroat?

      2.Sheshouldn'tstudywhensheistired.

      3.Shesaysit'sgoodformyhealth.

      三、同義句轉換,每空一詞

      1.thematter

      2.didn'thave,until

      3.whattodo

      四、書面表達答案略

      活動三英語園地答案:

      一、補全對話

      1.matter2.can't3.caught4.have5.feel

      二、句型轉換,每空一詞

      1.hadfun或enjoyedourselves

      2.thatcanspeakEnglishwell

      3.spent,washing

      4.don'thaveto

      三、任務閱讀

      1.Theyliveinsmallgroups.

      2.Morethanaquarterofhomes.

      3.No,theydon't.

      4.Abouteighteenornineteenyearsold.

      5.Twoorthreetimesayear.

      活動四英語園地答案:

      一、翻譯詞組

      1.babysitthecousin

      2.visitthegrandparents

      3.vacationplan

      4.spendtimewithfriends

      5.soundgood

      6.gotothebeach

      二、單項選擇

      1.A2.B3.A4.A5.A

      三、用括號內所給動詞的適當形式填空

      1.fishing

      2.interesting

      3.tohave

      4.towash

      四、完型填空

      1.C2.D3.C4.B5.C

      6.B7.D8.B9.D10.B

      語文

      語文樂園(一)

      一、1、(1)①化用詩句,提醒讀者保持安靜?;颍哼\用反復,強調保持安靜的重要。

      ②巧用比喻,告訴人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快樂(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颍呵捎帽扔?,倡導關愛別人。

      (2)國內:和(和諧)――創建和諧社會是2006年的主旋律。

      醫療――藥價高,看病難,引起政府和百姓的共同關注。

      (其它如"教育”“收費”“博客”“農民工”等均可)

      國際:核――朝鮮、伊朗等國家的核問題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石油――因能源緊張,導致石油價格不斷上漲。2、(1)如:①組織全組同學上街收集各種招牌上的錯別字;

      ②讓同學們分頭到街上的廣告張貼處去查找廣告中的錯別字。(2)同音錯、形近錯、簡化字(3)例:①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常用漢字。

      ②利用報紙、電視等媒體,開設專題講座。

      ③讓有文化的人來教,沒文化的人來學,提高全民整體文化素質。

      ④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大家一起“自查互糾”

      二、(一)3、寫了母親辛苦持家,熱情待客,應對變亂,助兒升學,寬仁離別的事情。(答出其中任何4點、意思符合即可)

      4、(1)母親和兒子分別的不舍;母親艱難籌款的辛酸(“對兒子選擇的支持”也可)

      (2)母親對兒子學業有成、能幫襯家庭的欣慰。

      5、(1)運用了動作、神態描寫,生動形突地寫出了母親對兒子回家過年的喜悅,得知兒子即刻就要返校的驚訝及無奈。(意思符合即可)

      (2)運用反復(或反問)的修辭手法,強調了對母親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養的遺憾之情,總結全文。

      6、理解:母親不僅養育了我,同時影響到我的習慣、個性、精神,影響了我一生。

      感悟:【示例】父母是我們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師,當我們遇到困難、意志消沉的時候,總是教導我們鼓起勇氣,戰勝困難,走向未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寫了母親辛苦持家,熱情待客,應對變亂,助兒升學,寬仁離別的事情。(答出其中任何4點、意思符合即可)

      2.(1)母親和兒子分別的不舍;母親艱難籌款的辛酸(“對兒子選擇的支持”也可)

      (2)母親對兒子學業有成、能幫襯家庭的欣慰。

      3.

      (1)運用了動作、神態描寫,生動形突地寫出了母親對兒子回家過年的喜悅,得知兒子即刻就要返校的驚訝及無奈。(意思符合即可)

      (2)運用反復(或反問)的修辭手法,強調了對母寫了母親辛苦持家,熱情待客,應對變亂,助兒升學,寬仁離別的事情。。

      (答出其中任何4點、意思符合即可)

      2.

      (1)母親和兒子分別的不舍;母親艱難籌款的辛酸(“對兒子選擇的支持”也可)

      (2)母親對兒子學業有成、能幫襯家庭的欣慰。

      3.

      (1)運用了動作、神態描寫,生動形突地寫出了母親對兒子回家過年的喜悅,得知兒子即刻就要返校的驚訝及無奈。(意思符合即可)

      (2)運用反復(或反問)的修辭手法,強調了對母親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養的遺憾之情,總結全文。

      4.理解:母親不僅養育了我,同時影響到我的習慣、個性、精神,影響了我一生。

      感悟:

      【示例】父母是我們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師,當我們遇到困難、意志消沉的時候,總是教導我們鼓起勇氣,戰勝困難,走向未來。

      (二)7、因為它是作者對故鄉端午節溫馨美好的記憶;是母親辛勤勞動的成果;帶著母親對孩子的溫情;是用最新鮮的粽葉和自家種糯米制成;味道香美。

      8、這是襯托(烘托)的寫法。以超市粽子雖好,但缺少一份天然玉溫情,來突出母親包的粽子非同一般的美好。

      9、在陽光下下包粽子的母親,動作熟練,神情專注、溫情洋溢,美麗如畫。

      10、仿寫示例:“六一”的喜悅像一首動人的歌謠,輕輕縈繞在我的心間。我仿佛一只翻飛的小鳥兒,在歡聲笑語的校園盡情享受著童年的歡樂。

      語文樂園(二)

      一、

      1.(1)具有濃厚鄉土風情;歷史悠久;面具巨大;表演者顯得體型龐大。(2)措施一:舉辦形式多樣的民俗文化活動,讓人更多了解儺(nuó)文化。措施二:拍攝有關儺文化的宣傳片,加大宣傳力度。

      2.(1)示例1:讀春雨,讀出了它潤物無聲的柔情。

      示例2:讀大海,讀出了它氣勢磅礴的豪情。

      示例3:讀石灰,讀出了它粉身碎骨不變色的清白。(2)“赴湯蹈火”一語雙關,既切合消防隊員職責的特點,又突出他們英勇無畏的精神。(3)甌繡在當初溫州女子中是普遍的一種技能。

      二、(一)3.通過敘述作者小時候穿百衲衣的故事,贊美了濃濃的母愛并呼吁弘揚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

      正面描寫:沖進火中搶百衲衣,珍藏百衲衣,送百衲衣給我。側面描寫:訪問民俗專家,揭示百衲衣的含義

      5.表現了母親濃濃的慈愛。

      6.其實報答并不一定要鞠躬盡瘁赴湯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眾生的事,就像給穿百衲衣的人一塊碎布而已……

      7.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示例:“莫以善小而不為”或者“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等等(二)

      8.“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梁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側面烘托龍舟競賽的盛況;語言簡練明快,留有“空白”,把那“種種情形”留給讀者去生發聯想。

      9.詳寫龍舟競渡,略寫趕鴨競賽,畫王字、穿新衣、吃魚肉等習俗。

      10.趕鴨競賽11.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數學

      練習一

      aadac

      x<3x>30,1,2k<-1/2p>-6x≥-2x>2數軸就不畫了啊

      解不等式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2解集為x≤-2

      解不等式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2解集為-2

      解:(1)設租36座的車x輛.

      據題意得:36x<42(x-1)

      36x>42(x-2)+30

      解得:x>7x<9

      7

      由題意x應取8.

      則春游人數為:36×8=288(人).

      (2)方案①:租36座車8輛的費用:8×400=3200元;

      方案②:租42座車7輛的費用:7×440=3080元;

      方案③:因為42×6+36×1=288,

      租42座車6輛和36座車1輛的總費用:6×440+1×400=3040元.

      所以方案③:租42座車6輛和36座車1輛最省錢.

      cdaad

      1k<23,2,1,0m≤210

      解不等式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3無解

      解:2x+y=m①x+4y=8②

      由②×2-①,得7y=16-m,

      y=16-m/7

      y是正數,即y>0,

      16-m/7>0

      解得,m<16;

      由①×4-②,得

      7x=4m-8,

      x是正數,即x>0,

      4m-8>0,

      解得,m>2;

      綜上所述,2

      解:(1)設甲、乙兩種花木的成本價分別為x元和y元.

      由題意得:2x+3y=1700

      3x+y=1500

      解得:x=400

      y=300

      (2)設種植甲種花木為a株,則種植乙種花木為(3a+10)株.

      則有:400a+300(3a+10)≤30000

      (760-400)a+(540-300)(3a+10)≥21600

      解得:160/9≤a≤270/13

      由于a為整數,

      a可取18或19或20.

      所以有三種具體方案:

      ①種植甲種花木18株,種植乙種花木3a+10=64株;

      ②種植甲種花木19株,種植乙種花木3a+10=67株;

      ③種植甲種花木20株,種植乙種花木3a+10=70株.

      (1)1.2(300-x)m1.54mx360m+0.34mx

      (2)1.2(300-x)m≥4/5×300m

      1.54mx>1/2×300m

      解得97又31/77(這是假分數)

      x為正整數,

      x可取98,99,100.

      共有三種調配方案:

      ①202人生產a種產品,98人生產b種產品;

      ②201人生產a種產品,99人生產b種產品;

      ③200人生產a種產品,100人生產b種產品;

      y=0.34mx+360m,

      x越大,利潤y越大,

      當x取值100,即200人生產a種產品,100人生產b種產品時總利潤.

      練習三

      cbbcdy/x-22x>37/10-3/5m+n/m-n8/x+2原式=x+2y/x-2y代入=3/7

      原式=x+3/x代入=1+根號3

      1/a-1/b=3,(b-a)/ab=3

      b-a=3ab

      a-b=-3ab

      2a+3ab-2b)/(a-2ab-b)

      =[2(a-b)+3ab]/[(a-b)-2ab]

      =(-6ab+3ab)/(-3ab-2ab)

      =-3ab/(-5ab)

      =3/5

      練習四

      baaba-1/52/31/a212/3x=4x=2/3原式=1/a代入=根號3-1/2

      yˉ1+xˉ1y

      即求x/y+y/x

      =(x²+y²)/xy

      =[(x-y)²+2xy]/xy

      =11

      x²+y²=3xy

      (x²+y²)²=(3xy)²

      x四次方+y四次方+2x²y²=9x²y²

      x四次方+y四次方=7x²y²

      原式=x²/y²+y²/x²

      =(x四次方+y四次方)/x²y²

      =7x²y²/x²y²

      =7

      (1)設該種紀念品4月份的銷售價格為x元.

      根據題意得XX/x=(XX+700/0.9x)-20,

      解之得x=50,

      經檢驗x=50所得方程的解,

      該種紀念品4月份的銷售價格是50元;

      (2)由(1)知4月份銷售件數為XX/50=40件,

      第3篇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教科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7課。教材是在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上展開活動。它是繼“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之后從另一個角度探究影響物體沉浮因素的一課。本課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十分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強,對實驗很感興趣,而且對物體沉浮的因素已經有了一些知識基礎,他們還有一些生活經驗,只是很少關注到液體的濃度對物體沉浮的影響。在以往的實驗中,還積累了一些探究的思維方法。

      三、教學目標:

      從教學實際出發,深挖教材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發現鹽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馬鈴薯浮起來;認知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學會給液滴加熱的技能。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活動中,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原有認知經驗確立重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讓學生發現鹽水比清水浮力大,認識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2、教學難點:推測及驗證鹽水的過程,引導學生自行設計驗證實驗。

      五、教學材料準備

      1、演示實驗:馬鈴薯、兩個一樣的燒杯、。

      2、學生實驗:滴管一個、火柴、酒精燈、三腳架、金屬碟、馬鈴薯塊、食鹽50克、白糖50克、裝有100毫升溫水的燒杯、攪拌棒、藥勺、實驗記錄表。

      六、教學策略

      從教的方面來說,本課我綜合運用了演示法、發現法、實驗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通過讓學生對馬鈴薯的沉浮進行觀察、研討、推測、驗證,從而讓學生學到探究科學規律的本領。

      從學的方面來說,本課主要采用觀察法、探究實驗法、小組合作等多種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推理,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獨立進行探究實驗,從而獲取新知。

      七、教學流程

      (一)、實驗設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

      由自然界中神奇的湖引出不會游泳的人也能享受在水面上漂浮的樂趣,要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我們用馬鈴薯來研究一下吧。(板題)

      1、學生觀察:教師演示實驗。馬鈴薯分別放在1號杯和2號杯,分析為什么會有沉有???(【讓學生明確1號杯中是水,以此為基礎分析不知名液體。降低學習難度,有利教學難點的學習】

      2、學生討論: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沉浮現象?(讓學生大膽猜測是液體的不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學習新知

      1、推測探究認識不同液體

      ①、學生討論:不知名液體和水有什么區別?(學生:加東西了)加了什么?水合其他物質混合形成溶夜,怎樣把水和這種物質分開呢??(學生面露難色,在教師引導下產生很多方案:聞、嘗、曬、燒……討論后形成共識要用科學方法;火烤。)【利用水和溶液的區別,引導學生把水分離出去。突破教學難點】

      ②學生分組實驗:對不知名液體進行加熱、蒸發。

      ③、分析推理:加熱后留下的白色顆粒是什么?(學生猜是鹽、白糖、味精等)

      【這是本課的難點,學生不易想到用火烤的方法。在教師引導下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去猜測,再動手做這一探究學習過程,通過親身經歷獲得了發現,實現了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完成對教學難點的學習】

      2、調制一杯能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

      ①、討論:假如它就是鹽,你怎么證明?(學生:加鹽試試)(板書)鹽該怎么放?實驗時要注意什么?(鹽的溶解、每次馬鈴薯的取出)【試驗前的準備,以保證學生探究活動的效果】

      ②、學生活動:按方案進行實驗并填寫實驗記錄表,教師各組巡視、指導。

      ③、實驗中你們發現了什么?(浮了)全班交流馬鈴薯浮起來用的鹽量:……(板演記錄表)【通過匯報交流實驗數據,認識到只有加了一定量的鹽才能使馬鈴薯浮起來】(板書??濃)

      學生質疑:怎么不一樣?師:舉起你們的馬鈴薯看看。生:興奮地噢--大小不一樣?!净顒又袑W生自然生成對“物體大小和液體濃度決定物體沉浮”的認識】

      【這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我給足時間學生探究,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課堂探究環境,讓學生不僅親歷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而且獲得探究成功的體驗。學生初步建立了物體的沉浮與所浸的液體有關這一科學概念。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會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得到正確的認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p>

      (三)、總結延伸

      1、現在我們能解釋那神奇的湖的秘密嗎?閱讀課文中介紹死海的段落。同時介紹中國死海。

      2、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鹽水、糖水等液體達到一定濃度使馬鈴薯、人體浮起來,那么,這樣的液體能不能讓雞蛋、葡萄也浮起來呢?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這神奇的探索好不好。

      八、板書設計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清水

      馬鈴薯

      鹽水

      (濃)

      馬鈴薯

      糖水

      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附:?實驗記錄表

      水的量

      食鹽/白糖的量

      沉浮情況

      100毫升

      100毫升

      第4篇

      沉和浮教學設計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課題背景:

      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不僅僅有物體本身的重量和體積(密度),而且還有液體的密度。學生經歷了本單元前六課的學習,了解物體的材料特性會影響它在水中的沉浮狀態。本課將展開對影響沉浮狀態的另一個變量,即液體進行研究,向學生展示一個新的探索項目。

      本課主要研究當物體放置的液體改變了,或不同濃度的液體,對馬鈴薯沉浮狀態是否有影響。調制一杯能使馬鈴薯浮起來的鹽水,可以使學生感知:在液體中溶解足夠多的食鹽時,馬鈴薯才能浮起來。在學生的實踐中滲透改變液體密度會影響物體沉浮的概念。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2、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過程與方法:

      1.

      經歷一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2.

      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制訂比較完整的探究計劃,初步具備實驗設計的能力和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幫助學生形成嚴謹的思維習慣和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

      2.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度。

      教學重點:

      經歷一次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發現規律,理解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教學難點:

      在尊重證據的前提下,分析原因,再次觀察、實驗,以事實為依據作出判斷: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馬鈴薯,清水,濃鹽水,鑷子,紙巾。

      小組實驗:馬鈴薯、培養皿、鑷子、食鹽、勺子、塑料片、燒杯、100毫升清水、筷子、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情境:光頭強如何取出沉在缸底馬鈴薯的故事。

      2、引出本節課的探究主題——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二、活動一:鹽水是否能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

      1、問題:鹽水能否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分析:鹽水能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

      2、介紹實驗步驟

      (1)把馬鈴薯輕輕放入清水中,觀察它的沉浮狀態。

      (2)把馬鈴薯從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輕輕放入鹽水中,觀察它的沉浮狀態。

      3、學生演示實驗,其他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4、歸納結論:鹽水能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

      三、活動二:放多少食鹽溶解在水中,才能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

      1、問題:食鹽溶液要達到一定的濃度才能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

      2、分組討論,設計實驗。

      3、學生發言,表達設計思路。

      4、看操作步驟圖,整理實驗步驟,提示學生需要注意的事項。

      ①100毫升水

      ②取1平勺鹽

      ③放入水中攪拌至完全溶解

      ④用鑷子夾馬鈴薯放入水中

      ⑤記錄馬鈴薯在水杯中的位置

      ⑥用鑷子從水中取出馬鈴薯,放置于培養皿中,重復實驗。

      5、分組實驗活動,時間10分鐘。

      6、實驗結束。

      ①收拾桌面

      ②上交實驗材料

      ③整理實驗結論

      7、學生分享交流實驗結果。

      ①放了多少平勺食鹽溶解后,馬鈴薯的沉浮狀態開始改變?

      ②放了多少平勺食鹽溶解后,馬鈴薯開始露出水面?

      ③我們的發現是:當鹽水濃度增大的時候,馬鈴薯受到的浮力也增大。

      8、從實驗現象和結果分析鹽水濃度和馬鈴薯受到浮力大小的關系。

      四、拓展和應用

      1、情境:光頭強在沒有食鹽的情況下,還能取出沉在缸底馬鈴薯嗎?

      2、任務:應用課堂上的方法,和父母一起調制糖溶液(或其他),看是否能讓馬鈴薯浮起來。不局限于用糖做探究實驗。

      板書設計: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活動一

      發現:鹽水能改變馬鈴薯的沉浮狀態。

      活動二

      發現:當鹽水濃度增大的時候,馬鈴薯受到的浮力也增大。

      附件:

      活動二記錄表

      水的量

      食鹽的量

      沉浮情況

      100毫升

      )平勺鹽

      100毫升

      )平勺鹽

      100毫升

      第5篇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是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沉和浮》中的第七課。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一單元《沉和浮》共有8課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觀察物體沉浮的方法,知道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體積、輕重有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學情分析:在未學習本課之前,學生無論是在生活當中還是在前面的知識學習中對沉浮的關注一般落在物體本身,既僅關注到物體的體積和重量對沉浮的影響,很少會關注到液體的性質對沉浮的影響,這節課對學生來說將是個意外的發現。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認識到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而且更深地認識到只有具有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2、探究目標:讓學生經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通過加熱液滴和調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并學會給液滴加熱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懂得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需要很多的證據。

      教學重點:讓學生懂得馬鈴薯的沉浮還與液體的性質有關系。

      教學難點:讓學生知道只有在液體中溶解足夠多的物質時,也就是液體的濃度達到一定量時,馬鈴薯才能浮起來,滲透改變液體密度會影響物體沉浮的概念。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一個馬鈴薯,一杯清水,一杯濃鹽水,一個天平稱。

      小組實驗:每組一個馬鈴薯、酒精燈、蒸發皿、3只燒杯、一個木片、2個滴管、一個玻璃棒等,另外提供鹽、味精、白糖、小蘇打供實驗。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發質疑。

      創設情境,設置懸念,回顧舊知,演示馬鈴薯在兩杯液體中的浮沉情況

      ,引發質疑。

      猜測馬鈴薯的浮沉情況。

      思考結果與猜測不同的原因,發現新問題

      創設情境,引發探究欲望。通過觀察,發現事實與猜測的不同,和以往的舊認識產生矛盾,發現新問題,引出下面的研究。

      二、引導推測,實驗驗證。

      1、引導學生大膽猜測,提出驗證方案。

      2、幫助學生甄別各種方法的可行性。

      3、做稱重演示實驗。

      4、拋出問題引發思考。

      1、想出驗證兩種液體不同的各種方法,并用加熱實驗進行檢測,證明猜測。

      2、觀看演示實驗,再次確定兩種液體是不同的。

      3、思考問題,想到用實驗來驗證。

      讓學生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推測。再通過分析,幫助學生弄清哪些驗證辦法是建立在合理、安全、科學的基礎上的,哪些是危險的,不可行的。通過實驗驗證猜測是正確的,突破難點。

      三、觀察操作,調制液體。

      1、引導學生說出能溶于水的固體物質,并準備其中的四種。

      2、強調實驗要求。

      3、巡視并及時解決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4、將學生對觀察物體沉浮的注意力引導到液體濃度上,突破難點。

      5、簡介中國的死海。

      6、從浮力和重力關系解釋馬鈴薯在不同液體中的沉浮。

      7、引發思考,為下節課學習埋下伏筆。

      1、說出所知道的溶于水的固體物質。

      2、明確實驗操作步驟。

      3、認真觀察實驗過程,發現問題。

      4、匯報實驗結果和發現。

      5、用浮力和重力關系解釋為什么馬鈴薯在兩種液體中的沉浮表現不同。

      6、提出疑問。

      通過在實驗中的觀察、體驗和經歷,讓學生建立起溶解不同物質的液體只有達到一定濃度時才能使馬鈴薯浮起來的認識。從而接受液體的性質也是改變物體沉浮的一個重要因素的道理。開闊眼界,明白死海淹不死人的秘密。再深入引發思考“為什么液體的濃度必須達到一定時才會改變物體的沉浮”,激發學習下節課的欲望。

      四、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出示練習題,明確對錯。

      判斷對錯,明白對錯的原因。

      加深對新知的理解,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準確程度。

      五、總結整理,完成板書。

      展示學習收獲,完成板書。

      說自己在本課學習中的收獲。

      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六、課外延伸,鼓勵探究。

      出示課外探究任務。

      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獲得更多探究的樂趣。

      板書設計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

      體積

      第6篇

      學情分析:

      學生對沉浮的關注一般只落在物體本身,很少關注到液體的性質,液體對物體沉浮的影響對學生來說是個意外的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有這方面的經驗。影響物體的沉浮因素不僅僅有物體本身的重量和體積,而且還有液體的密度。本課將展開對另一個變量的研究,向學生展示一個新的探索項目,聯系本單元的第1課,繼續研究影響物體沉浮因素--液體的密度。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2、過程與方法:經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通過加熱液滴和調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學會給液滴加熱的技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懂得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需要很多證據

      教學難點:通過加熱液滴和調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2、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許多。

      過程與方法:

      1、經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2、通過加熱液滴和調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

      3、學會給液滴加熱的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懂得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需要很多證據;使學生生成安全環保的觀念。

      教學重點:經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總結歸納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觀察馬鈴薯的沉浮

      1、師:同學們,我們前面已經學習了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你還記得物體在水中的沉和浮與什么有關嗎?

      物體在水中的沉和浮除了與物體本身的重量和體積大小有關外,還與什么有關?

      2、出示馬鈴薯和兩杯標簽為①、②號的液體

      師:同學們猜一猜: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你猜想的依據是什么?

      3、驗證學生的猜想,老師操作,學生觀察發現:馬鈴薯在①號

      杯中沉,在②號杯中浮。

      師:為什么會這樣?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奧秘。

      觀察比較兩種一體

      1、猜一猜:同一個馬鈴薯在一個杯中沉,在另一個杯中浮。是什么原因呢?學生經過討論猜測,結果認為:可能是兩只杯子中的液體不同。

      2、師:兩杯液體有什么不同呢?你想到什么方法來比較區別兩種液體嗎?(學生可能會想到看、嘗、聞、加熱等)

      3、師:大家想到了這么多方法,但有的方法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取的??磥憩F在最科學的方法就是加熱了。那么做加熱實驗需要什么工具呢?

      4、教師展示加熱工具,出示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學生領取實驗工具,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操作步驟進行實驗,教師隨堂指導。

      5、小組匯報實驗結果。通過實驗發現:①號杯中的液體在加熱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②號杯中的液體加熱后留下了明顯的白色顆粒物。

      6、實驗結論:①號杯中是清水,②號杯中溶解了其它物質,使馬鈴薯浮了起來。

      三、調制一杯使馬鈴薯浮起來的體

      1、師:是不是只有水中溶解了物質,馬鈴薯就能浮起來呢?我們來調制一杯能使馬鈴薯浮起來液體,好嗎?

      2、小組合作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實驗結束后,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4、通過剛才的實驗得出結論:當加入的物質溶解在水中達到一定的濃度,馬鈴薯才能浮起來。

      5、師:這樣的液體也能讓人浮起來嗎?你們知道死海嗎?同時課件出示死海資料,強調說明死海與普通大海的區別,提醒學生游泳注意安全。

      小結:

      1、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疑惑嗎?

      教師總結歸納。

      2、教師總結歸納。

      板書設計: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加鹽、糖

      清水————————浮

      第7篇

      一、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感受和發展其空間觀念;利用幾何畫板的動態演示功能,理解三視圖的形成、三視圖的展開過程。能識別簡單物體的三視圖,會畫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并理解三視圖在現實生活及專業課學習中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引出課題通過對實物的觀察以及多媒體課件,初步理解三視圖的形成原理,基本特征在討論和探索中,利用多媒體工具進一步鞏固畫三視圖的基本方法,一般步驟,發現容易出錯之處并引起重視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及方法師生交流共同小結,歸納一般方法及易錯點,鞏固重點,解決難點鞏固反思。

      三、教學主要片段

      1.觀察引入

      用立方體積木在講桌上擺好一個簡單的組合體,請同學們分別上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說說自己看到的結果??纯创蠹业慕Y論是否相同,為什么?

      通過師生對話,讓學生了解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時,可能看到不同的效果圖形。教師借此機會告訴同學們三視圖的概念:在幾何中,我們把從正面看到的圖形叫主視圖,從左面看到的圖形叫左視圖,從上面看到的圖形叫俯視圖,合稱為幾何體的三視圖。

      2.新課講解

      (1)講解三投影面體系概念

      用三個相互垂直相交的平面,構成三投影面體系。其中:正立投影面V,簡稱正面;水平投影面H,簡稱水平面;側立投影面W,簡稱側面;OX、OY、OZ稱為投影面,O稱為原點。

      此段內容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三個投影面,增加立體感。

      (2)講解中心投影和正投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如果將三角板放在電燈泡與桌面之間,桌面上就有一個放大了的三角形影子,這種現象就叫投影。因光源是從投射中心發出的,所以這種投影稱為中心投影。

      (3)講解三視圖的形成過程

      將物體置于三投影面體系中,使物體主要表面平行或垂直與投影面。用正投影法分別向V、H、W面投影,可得到物體的三視圖。為了更好地展示物體,可以使三視圖畫在一個平面上,這就需要把三視圖展開。V、H、W三個面是相互垂直的,現在讓V面不動,H面繞OX軸旋轉90°,W面繞OZ軸向右旋轉90°。這樣面與面之間的夾角都是180°,這樣三個視圖都在一個平面上,便于很好的體現三個視圖。如長方體三視圖的展開圖。(利用幾何畫板動態展示長方體三視圖的展開過程)

      此段教學過程主要是借助幾何畫板動態的展示三視圖形成過程,可反復多次播放展開過程,使學生更加輕松的理解。

      3.例題解析

      例1:球的三視圖。

      例2:如圖1,棱長為1的正方體被砍去一個側棱長為0.5的正三棱錐,試畫出該物體的三視圖。(利用幾何畫板展示其三視圖的形成)

      設計意圖:配合課件的演示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對所學所講的知識加以理解和鞏固。強調三視圖的對應規律和看不見部分畫成虛線,輪廓線畫成實線。

      4.練習鞏固

      練習1:試畫出圓柱、圓錐的三視圖。

      練習2:如圖2,棱長為1的正方體中挖出了一個直徑為0.5的圓柱,試畫出該物體的三視圖。(利用幾何畫板展示其三視圖的

      形成)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中獲得知識,在動手操作中理解概念,自己體會畫“三視圖”的方法。

      四、課后反思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