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六年級信息技術范文

      時間:2022-11-18 17:15:07

      序論:在您撰寫六年級信息技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1篇

      一、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

       

       

      作為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應以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心理、學習行為和學習方法為背景,把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最新應用融于一體,使之既體現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理論,又吸收現代教育技術的有益經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體現操作性、應用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又因為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內容非常靈活,需要學生能舉一反三,所以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自由發揮。

      二、教  材  分  析

       

      (一)教學內容

       

      根據我校的計算機硬件實際情況,結合《小學信息技術》知識要點擬定本期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五年級: word表格的制作

      word表格的修飾

      word表格行和列的運用

      利用word完成課程表的制作

      在word中插入藝術字

      用word制作日歷表

      在word表格中修飾邊框和底紋

      word表格中數據的處理

       

       

       

       

       

       

      二、教  材  分  析

       

      (一)教學內容

       

      根據我校的計算機硬件實際情況,結合《小學信息技術》知識要點擬定本期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六年級

      學習用PowerPoint做賀卡

      學習在PowerPoint中添加動畫效果

      學習在PowerPoint中錄制聲音、添加聲音

      學習封面設計

      學習在PowerPoint表格的應用

       

       

       

       

       

       

       

       

       

       

      學生情況分析

      針對學生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有所提高,對于計算機中的一些理論性問題可以適當融匯于課堂中,以便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此外他們現在處于小學高級階段,在課堂中的教學方式、引導方式等方面需要謹慎,加強師生關系的調控,嚴格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上驳氖沁@些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且他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維能力上也有所提高,因此他們的接受知識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改進教學方法與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采用放教學錄相, 通過演示計算機應用軟件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鞏固知能突出一個“實”字(雙基訓練應落到實處)、落實一個“促”字(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創新實踐)。 

      4、加強教師業務知識和上機能力的培訓。

      五年級教學進度

      周    次教 學 內 容

      第一周(9.1——9.2)熟悉機房環境,明確本學期的目標和內容

      第二周(9.5——9.9)學習用word做表格

      第三周(9.12——9.16)Word表格文字的修飾

      第四周(9.19——9.23)Word表格行和列的運用

      第五周(9.26——9.30)綜合練習。(機動)

      第六周(10.3——10.7)“十·一”國慶節

      第七周(10.10—10.14)Word表格的調整

      第八周(10.17—10.21)利用word完成課程表在制作

      第九周(10.24—10.28)綜合練習。(機動)

      第十周(10.31——11.4)學習在word中插入圖片

      第十一周(11.7—11.11)期中考試

      第十二周(11.14—11.18)學習在word中插入藝術字

      第十三周(11.21—11.25)綜合練習。(機動)

      第十四周(11.28—12.2)在word表格中修飾邊框和底紋

      第十五周(12.5—12.9)Word表格綜合運用,制作日歷表

      第十六周(12.12—12.16)學習美化作品

      第十七周(12.19—12.23)學習在word表格中的數據處理

      第十八周(12.26—12.30)綜合復習,布置練習內容

      第十九周(1. 2—1.6)綜合練習本學期內容

      第二十周(1.9—1.13)綜合練習本學期內容

      第二一周(1.16—1.20)綜合練習本學期內容(機動)

      六年級教學進度

      周    次教 學 內 容

      第一周(9.1——9.2)熟悉機房環境,明確本學期的目標和內容 共2頁,當前第1頁1

      第二周(9.5——9.9)學習用PowerPoint做賀卡(一)

      第三周(9.12——9.16)學習用PowerPoint做賀卡(二)

      第四周(9.19——9.23)學習修改PowerPoint中的圖片

      第五周(9.26——9.30)綜合練習。(機動)

      第六周(10.3——10.7)“十·一”國慶節

      第七周(10.10—10.14)認識PowerPoint中的視圖

      第八周(10.17—10.21)學習為PowerPoint添加動畫效果。

      第九周(10.24—10.28)綜合練習。(機動)

      第十周(10.31——11.4)學習在PowerPoint中錄制聲音。

      第十一周(11.7—11.11)期中考試

      第十二周(11.14—11.18)學習在PowerPoint添加聲音。

      第十三周(11.21—11.25)綜合練習。(機動)

      第十四周(11.28—12.2)學習封面設計

      第十五周(12.5—12.9)學習在PowerPoint利用網上資料

      第十六周(12.12—12.16)學習美化作品。

      第十七周(12.19—12.23)學習在PowerPoint表格的應用

      第十八周(12.26—12.30)綜合復習,布置練習內容

      第十九周(1. 2—1.6)綜合練習本學期內容

      第二十周(1.9—1.13)綜合練習本學期內容

      第二一周(1.16—1.20)綜合練習本學期內容(機動)

       

      (二)教學目的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軟件,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點:學習在PowerPoint中加入動畫效果、錄制聲音、添加聲音。

      點:學習在PowerPoint中加入動畫效果

       

      (二)教學目的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軟件,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點:學習在PowerPoint中加入動畫效果、錄制聲音、添加聲音。 

      第2篇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現代信息技術是基于計算機網絡,以及一些通訊手段進行信息處理的技術方式。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則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所具有的優勢,如多媒體、電腦、投影儀等現代化技術,能夠同語文教學內容充分結合,以此所實施的一種教學手段,來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能夠將語文課本中一些抽象的表達方式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生動的表達出來,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也得到了許多教師的青睞。但是,并非所有教師都對現代信息技術有較大的認可,還是有部分教師因觀念,或者教學理念上的偏差,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存在一定不足,嚴重影響了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

      1.高耗低效

      所謂的“高耗低效”是基于語文教師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所取得成效較低所造成的問題。因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大多是借助多媒體進行的教學,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將課本內容通過課件的方式講述給學生。但是,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調查中了解到,并非所有語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在所用的課件上是由其自己進行的創新,而大多是將課本知識“搬”到多媒體課件中進行的應用,并且在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上是以幻燈片的方式居多,而以完整課件的方式進行應用相對較少,所產生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也產生一定影響,也就造成了所謂的“高耗低效”問題。

      2.畫蛇添足

      在小學語文六年級課程教學中,所學內容同低年級語文課有較大差別,且這一階段語文課本大多傾向于語文朗讀方面,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學習一些名詩古詞,以此豐富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意境。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書本中,《賣火柴的小女孩》、《羅濱孫漂流記》等課本文章,都是通過故事的方式來進行學習的。但是,其在學習過程中并非簡單的故事朗讀,而是希望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來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所處的社會,其所受到的貧苦,其對生活的希望。[1]但是,如果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話,教師只會將語文內容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展示出來,但是并不會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書本中所具有的情感、意境等表達出來,這對學生進一步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以及感悟作品中所具有的深意都產生影響,這時則會造成“畫蛇添足”的作用。

      3.忽視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上的溝通

      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也能夠使學生通過聲圖并茂的方式產生學習的熱情。但是,雖然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但是如果在借助信息技術使用上而忽略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溝通,那么則會造成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課堂氣氛減弱等問題,也會使過去教學主體的學生變為信息技術,這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較大影響。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1.明確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地位

      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則要先了解其所處的地位,以此才能深化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要明確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所用的地位,且能夠在語文教學中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以此豐富教學課程。與此同時,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上還要考慮到互動性問題,能夠在使用中考慮到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與交流的問題,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并非作為教學的主體,能夠在小學生語文學習中作為一種有效工具被廣泛應用。

      2.通過教學情境的設立來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設立教學情境進行應用,也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情境設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情感特點進行設立。且在情境的設立上要從學生角度為出發點進行考慮,確保所設定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所設定的情境也要以教學內容為主,不能將課本內容整個的“搬”過去,而是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情境進行教學。

      如在學習《魯濱孫漂流記》中,教師在情境的設立上就要基于魯濱孫在荒島生活的一個情境進行運用。因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本身對于歷險類動畫就非常感興趣,所以在課本學習中就可以將動畫版的《魯濱孫漂流記》搬上多媒體課件中,使學生既能夠在知識學習中對課本中的內容有了一定了解,而又可以通過動畫形式了解到課本所學內容,充滿了一定趣味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語文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也起到積極作用。

      3.擴展語文課本知識

      雖然語文教學中課本內容較為豐富和生動,但是在部分語文知識內容學習上仍然在理論知識上難以理解。因此,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來擴展語文課本知識,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2]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等文言文時,因文言文本文不容易理解,尤其是在一些詞匯上無法被學生所掌握,所以對教學質量必然產生一定影響。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來擴展語文課本中的知識,通過動畫的方式將該文言文故事講述,再結合學生所學的文言文知識,以此直觀性的將文言文知識展現出來,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的對該文章有了一定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這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也起到積極作用。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進行應用則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對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語文、調動其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是有較大幫助的,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對更多教學工作者起到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讓多媒體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精彩[J].錢愛東.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8):197-199.

      第3篇

      個性化設計

      第一課

      進入奇妙的LOGO世界

      教學內容:進入奇妙的LOGO世界

      教學目標:

      1、了解LOGO語言的基本知識;

      2、學會啟動PCLogoforWindows的方法;

      3、認識PCLogoforWindows的界面及基本功能;

      4、掌握LOGO的六個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掌握用LOGO基本命令畫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LOGO六個基本命令的格式和用法;

      教學難點:

      學會使用LOGO基本命令畫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學準備:

      1、在教師機和學生機預先安裝好PCLogoforWindowsv1.01a軟件,

      2、在桌面建立快捷圖標;

      3、在教師機上準備好教學中將會用到的LOGO圖形,如教材中的圖1-16。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知識點及

      教學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LOGO是什么?

      了解LOGO基本知識

      1、T:在學習計算機知識的過程中,同學們使用過許許多多計算機軟件,這些軟件都是用“計算機語言”編制的。計算機語言就是計算機和人都能“聽”懂的語言,現在已經有各種各樣的計算機語言,LOGO語言就是其中的一種。

      2、T: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學習LOGO語言。

      3、介紹LOGO語言的基本知識。

      學生傾聽。

      2、進入LOGO的世界

      啟動PCLOGO軟件

      1、講解兩種啟動PCLOGO的方法

      學生操作:分別用兩種方法啟動PCLOGO軟件。

      認識軟件界面

      1、簡要介紹PCLogoforWindows軟件的界面;2、特別介紹“標準化窗口“按鈕;3、介紹小海龜畫畫的Graphics窗口;4、介紹書寫命令的Listener窗口。

      學生傾聽;

      學生操作:體會“標準化窗口“按鈕的作用。

      3、指揮小海龜畫畫的基本命令

      學習LOGO基本命令

      1、講解FD命令的作用和書寫格式;2、講解RT命令的作用和書寫格式;3、講解LT命令的作用和書寫格式;4、講解BK命令的作用和書寫格式;5、講解HOME命令的作用;

      6、講解CS命令的作用。

      學生跟隨教師講解示范的步驟,進行實際操作,在命令窗口中鍵入相應命令,最終畫出教材圖1-10中的圖形。

      學生操作:體會HOME和CS命令的相同和不同作用。

      4、指揮小海龜畫畫

      指導學生用LOGO基本命令畫圖

      1、用談話法和討論法,與學生討論教材“做一做”1(1)中的命令,在討論的過程中,一步步把討論的結果畫在黑板上;2、要求學生把討論得到的(畫在黑板上的)圖形畫在教科書圖1-13中;3、要求學生上機操作,驗證討論畫出的圖形是否正確;

      4、請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做一做”1(2)的要求,在圖1-14的括號里寫出正確的命令;5、與學生討論他們寫出的命令是否符合題中的要求;6、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寫出的命令,在圖1-14中畫出正確的圖形;7、要求學生討論畫出的圖形,看大家畫的圖形都一樣嗎?如果有不一樣的,誰畫的正確呢?為什么?8、要求學生上機操作,驗證討論畫出的圖形是否正確。

      學生參加討論;

      學生將討論得到的圖形畫在教科書圖1-13中;

      學生操作:在命令窗口依次輸入“做一做”1(1)中的命令,驗證畫圖窗口中畫出的圖形是否與討論得到的圖形相同;學生閱讀教材,在圖1-14的括號里寫出正確的命令;

      學生參加討論;

      學生將圖形畫在教科書圖1-14中;

      學生參加討論;

      學生操作:在命令窗口依次鍵入自己寫出的命令,驗證畫圖窗口中畫出的圖形與自己在圖1-14中畫出的圖形是否相同。

      指導學生用LOGO基本命令畫正方形和長方形

      1、用談話法和討論法,與學生討論教材“做一做”2中左圖的正方形,說一說應該用怎樣的命令;2、要求學生上機操作,驗證討論得到的命令是否畫出正確的圖形;3、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說一說應該用怎樣的命令來畫出教材“做一做”2中右圖的長方形;4、要求學生上機操作,驗證討論得到的命令是否畫出正確的圖形。

      學生參加討論;

      學生上機操作,驗證討論得到的命令是否正確;

      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上機操作,驗證討論得到的命令是否正確。

      拓展訓練

      1、與學生討論教材“做一做”3中的各種各樣的正方形和長方形,說一說它們哪些不同的地方;通過討論,盡量引導學生明白:(1)前進不同的步數,畫出不同長度的邊長;(2)畫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時候,有的需要用左轉命令,有的需要用右轉命令;(3)圖中海龜下方的圖形,可以先左轉(或右轉)再畫,也可以直接用后退命令畫出邊長來。2、要求學生上機操作,盡量多地畫出圖1-16中的各種各樣的正方形和長方形。(比一比,看誰畫得多。)

      學生參加討論;

      學生上機操作,盡量多地畫出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

      小結

      1、小結本課內容:(1)LOGO啟動和界面;(2)LOGO的基本命令;(3)用LOGO命令畫圖的方法;2、小結學生學習情況,展示學生作品。

      部分學生展示自己用LOGO命令畫出的正方形和長方形。

      第二課

      會跳躍的小海龜

      教學內容:會跳躍的小海龜

      教學目標:

      1、了解命令串的概念;

      2、掌握抬筆命令和落筆命令的使用方法;

      3、進一步練習用LOGO命令畫圖;

      教學重點:

      理解抬筆命令和落筆命令的作用;

      教學難點:

      使用LOGO命令畫出較復雜一些的圖畫。

      教學準備:

      在教師機上準備好教學中將會用到的LOGO圖形,如圖2-2、圖2-8、圖2-9、圖2-10。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知識點及

      教學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引入

      復習上課學習的LOGO基本命令

      1、T:在上一課我們學會了一些LOGO的基本命令,大家還記得嗎?2、T:我們還用這些基本命令畫出了正方形和長方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畫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命令是怎樣的?3、T:今天,我們要學習怎樣指揮小海龜在畫圖窗口里“寫”出漢字來。

      學生回答、討論。

      學生回答、討論。

      1、教小海龜“寫”漢字

      學習命令串的書寫方式

      1、示范講解用命令串方式書寫和鍵入命令的格式;2、要求學生上機操作,驗證教材P11第二行的命令串是否正確。

      學生操作:輸入教材P11第二行的命令串,驗證與教材圖2-1中的正方形是否一致。

      “寫”連筆漢字

      1、與學生討論圖2-2中左上角的“日”字應該怎樣畫,通過討論,引導學生明白:(1)可以不按筆順來畫;(2)在一條線上再重復畫線,不會影響已經畫好的線;(3)可以用多種方式來完成。2、要求學生上機操作,用LOGO命令畫出圖2-2中的“日”字及另外任選一個漢字。

      學生參加討論;

      學生操作:用LOGO命令畫出圖2-2中的“日”字及另外三個任選一個漢字。

      學習抬筆命令和落筆命令,“寫”分體結構漢字

      1、T:像“舊”這樣的字,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各部分之間并不相連。在寫這些字的時候,需要把筆尖抬起來,使筆畫之間斷開,這就要用到抬筆命令PU和落筆命令PD;2、示范講解抬筆命令PU(教材圖2-3);3、示范講解落筆命令PU(教材圖2-4);4、示范講解用抬筆命令和落筆命令畫出“舊”字(教材圖2-5、圖2-6、圖2-7);5、要求學生上機操作,在抬筆命令和落筆命令的幫助下,畫出“做一做”1中的后兩個漢字(“回”字和“同”字)。(由于時間關系,在大部分學生完成其中一個漢字時,即可進入下一環節)

      學生傾聽;

      學生操作:體會抬筆命令的作用;學生操作:體會抬筆命令的作用;

      學生操作:在抬筆命令和落筆命令的幫助下,完成“做一做”1,畫出圖2-9中的后兩個漢字(“回”字和“同”字)。

      2、教小海龜畫簡筆畫

      指導學生用LOGO基本命令畫圖

      1、與學生討論教材圖2-8中的圖形,明確圖形是由兩個不相連的部分組成的,需要用到抬筆命令和落筆命令;2、要求學生上機操作,用LOGO命令畫出圖2-8中的圖畫。

      學生參加討論;

      學生操作:用LOGO命令畫出圖2-8中的圖畫。

      拓展訓練

      1、要求已經完成圖2-8中圖畫的學生,用LOGO命令畫出圖2-10中的圖畫。

      學生操作:用LOGO命令畫出圖2-10中的圖畫。

      小結

      1、小結本課內容:(1)什么叫命令串;(2)抬筆命令和落筆命令;2、小結學生學習情況,展示學生作品。

      部分學生展示自己用LOGO命令畫出的圖畫。

      第三課

      重復命令

      教學內容:重復命令

      教學目標:

      1、了解重復命令的作用,掌握重復命令的使用格式;

      2、了解用重復命令畫多種正多邊的方法;

      3、學習用重復命令畫圓的方法;

      4、學習用重復命令嵌套的方法畫圖。

      教學重點:

      掌握重復命令的使用格式;

      教學難點:

      用重復命令畫多種正多邊的方法;

      教學準備:

      在教師機上準備好教學中將會用到的LOGO圖形,如圖3-13、圖3-14、圖3-16、圖3-17。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教學

      環節

      知識點及

      教學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引入

      復習用LOGO命令畫正方形的方法

      1、T:還記得畫出正方形的命令嗎?我們可以把它寫成四個命令串:

      FD60RT90

      FD60RT90

      FD60RT90

      FD60RT90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畫正方形一共用了8個命令,其實就是把FD60RT90這個命令串重復執行了四次。凡是這種有規律的內容,LOGO語言提供了一個“重復命令”來簡化它,這就是REPEAT命令2、T:這一課,我們就來學習重復命令。

      學生傾聽。

      1、用重復命令畫正方形和長方形

      學習重復命令的使用格式

      1、以正方形為例,講解重復命令的使用格式;

      學生傾聽;

      用重復命令畫正方形和長方形

      1、以長方形為例,與學生討論如何用重復命令畫長方形;2、要求學生上機操作,鍵入畫長方形的重復命令,觀察畫出的長方形是否正確。

      學生操作:鍵入畫長方形的重復命令,觀察畫出的長方形是否正確。

      2、用重復命令畫正多邊形

      用重復命令畫正多邊形

      1、示范講解用重復命令畫正三角形;2、示范講解用重復命令畫正五邊形;3、示范講解用重復命令畫正六邊形。

      學生操作:用重復命令畫正三角形;學生操作:用重復命令畫正三角形;學生操作:用重復命令畫正三角形。

      總結用重復命令畫正多邊形的規律

      1、通過以上用重復命令畫正多邊形的例子,總結出重復命令中每次轉動角度和轉動次數之間的關系:

      轉動角度X重復次數=360度2、由這個規律,我們就能得到正多邊形轉角度數的計算方法:

      轉動角度(外角)=360度÷邊數3、以正十邊形為例,重復命令應該為

      repeat10fd50lt36:4、要求學生上機操作,鍵入畫正十邊形的重復命令,觀察畫出的正十邊形是否符合要求。

      學生操作:用重復命令畫正十邊形,觀察畫出的正十邊形是否符合要求。

      3、用重復命令畫圓

      用重復命令畫正三十六邊形來模擬圓

      1、用談話法和討論法,與學生討論如何用重復命令畫正三十六邊形;2、要求學生上機操作,畫出正三十六邊形;3、T:通過觀察你會發現,正三十六邊形已經很像一個圓了,所以今后我們說畫圓,就是讓小海龜畫一個正三十六邊形來模擬一個圓;4、與學生討論,改變重復命令中的哪一個命令可以改變圓的大???得出結論:改變重復命令中FD命令的步數,就會改變圓的大小。

      學生參加討論;

      學生上機操作,用重復命令畫出正三十六邊形并仔細觀察;

      學生參加討論;

      學生上機操作,用重復命令畫出幾個不同大小的圓。(教材圖3-12)

      4、重復命令嵌套

      用重復命令嵌套的方法畫出復雜圖形

      1、T:在重復命令里面又有一個重復命令,就叫做“重復命令嵌套”。使用重復命令嵌套的方法,畫出的圖形千變萬化,常常出現意想不到的美麗圖案。2、以圖3-14為例,講解使用重復命令嵌套,畫出復雜圖形的方法;3、以圖3-16為例,講解使用重復命令嵌套,畫出復雜圖形的另一種方法;

      學生欣賞教材圖3-13中的漂亮圖案;

      拓展訓練

      1、與學生討論教材“做一做”2中的四個圖形,參考提示的內容,說一說它們是怎樣畫出來的;2、要求學生上機操作,畫出其中的一到兩幅圖畫。

      學生參加討論;

      學生上機操作,畫出其中的一到兩幅圖畫。

      小結

      1、小結本課內容:(1)重復命令的使用格式;(2)用重復命令畫多種正多邊的方法;(3)用重復命令畫圓的方法;(4)用重復命令嵌套的方法畫圖。2、小結學生學習情況,展示學生作品。

      部分學生展示自己用LOGO命令畫出圖畫。

      第四課彩色繪圖

      教學內容:彩色繪圖

      教學目標:

      1、掌握設置彩色畫紙和畫筆的方法;

      2、知道如何使用填充語句FILL給圖形填充顏色;

      教學重點:

      如何設置彩色畫紙和畫筆

      教學難點:

      用填充語句FILL給圖形填充顏色。

      課前準備:

      課文中的蝴蝶、小房子和卡車,作為課前素材準備在師生計算機相關文件夾里。

      教學過程:

      一、師引入:前面小海龜畫的圖都是黑白的,生活是美好的,多色彩的,今天我們就來教小海龜畫一幅彩色畫圖。

      板書:(彩色繪圖)

      二、新課教學師:下面我們先為小海龜選擇一張彩色畫紙,在工具欄就一個能設置畫紙顏色的工具,請你找到它,并試一試,你能幫小海龜選擇一紙綠色的紙嗎?

      生:(探索性操作)

      師板書:一、選擇彩色畫紙和畫筆

      師:(巡視)設置好的請舉手師:哪位同學能介紹你設置彩色畫紙的方法?

      生:……

      師:你是怎么知道該使用什么快捷按鈕的?

      生:……

      師:我們怎樣將紙色紙改成紅色紙呢?

      師:根據同學的操作和學生的回答總結。

      師:下面,你能選擇一支白色的畫筆,在綠色的紙上畫一只白色蝴蝶嗎?

      生:(操作)

      師:(巡視)

      師:展示同學的作品,并點評。

      師:請用你喜歡的紙和筆畫一座小房子。

      生:自由練習師:巡回指導,展示作品

      師:前面我們畫的圖都是空心的,圖案只由線條組成,能不能給畫圖填充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試試。

      師板書:(二、給圖形填上顏色)

      (一)填充顏色

      師演示:

      1、事先準備一個沒有封閉的正方形,通過抬筆、移動、落筆將小海龜移動到正方形內,執行填充命令FILL,結果會出現漏色現象,引導孩子們類比畫圖找出漏色原因;

      2、清屏后制作一個封閉正方形,再正確填充,引導孩子們總結,填充命令FILL只能對封閉圖形填充;

      3、啟發,我們能不能在紅色邊框內填充綠色或別的顏色呢?讓同學試一試,再回答結果;

      生探索性操作:……

      師生共同總結:封閉圖形內只能填充與邊框相同的顏色。

      (二)填充模式

      剛才我們給圖形填充的是一遍色,應用中我們還可以教小海龜填充各種漂亮的圖案。

      師演示:圖形的填充模式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彩色繪圖,知道我們可以利用快捷工作選擇畫紙和畫筆的顏色;還可以選擇不同的填充模式,用FILL命令填充圖形。

      板書設計:

      彩色繪圖

      一、選擇彩色畫紙和畫筆

      二、給圖形填上顏色(要求:封閉圖形只能填充與邊框相同的顏色)

      三、選擇填充模式

      第五課LOGO語言的過程

      教學內容:

      LOGO語言的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叫過程;

      2、學習和掌握過程的編寫、定義和使用的方法;

      3、理解執行過程名其實就是執行過程中的命令串,一經定義后的過程,可以與基本命令一樣使用。

      過程與方法:

      1、讓同學回憶前面我們是怎樣用基本命令畫圖的,如何畫錯了,我們又是怎樣修的,從而啟發學生思考有沒有一種方法,讓小海龜記住畫圖時執行命令的順序過程,如果需要它再畫相同的圖形時,只告訴它要執行的任務,而不需要告訴它具體的命令過程,它也可以憑記憶完成任務。這樣是程序結構化設計思想,也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過程;

      2、通過完成畫正方形過程的編寫、定義、執行和修改任務,讓同學在操作、實踐、理解中掌握過程的定義和使用。

      情感與態度:計算機的程序設計要求科學而嚴密,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同學從小養成科學嚴謹地工作態度。

      教學重點:

      什么是過程;過程的定義和使用。

      教學難點:

      過程的定義和使用;過程的修改和調試。

      課前準備:

      用LOGO語言畫出的正方形、圓和三角形成基本圖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布置上機任務,同時也是復習的過程:請一組的同學畫一個邊長為30的正方形;請二組的同學畫一個邊長為60的三角形;請三組的同學畫一個邊長為5的圓;

      2、生操作、教師巡視

      3、隨機再要求學生清屏后,調整參數再完成畫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師引導學生思考:在命令小海龜畫圖的時候,總是需要我們一行行地輸入命令,這樣雖然很直觀,但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所有的命令都不能保存,畫錯了也無法修改,如果需要再畫一次,只好重新輸入,非常麻煩。

      另外,小海龜只會做前進、后退、左轉或右轉等簡單動作,如何我們要小海龜畫一個正方形,必須告訴它怎么畫,那怕它剛畫了一個正方形,還是不能記住畫圖的命令和過程。其實不是小海龜太笨,而是我們沒有讓它記住完成任務的命令和過程。那么怎樣才能讓小海龜記住畫圖的命令和過程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LOGO語言為同學們準備了一個特殊的方法叫做“LOGO語言的過程”(板書:LOGO語言的過程)。簡單地說,“過程”可以把畫一個圖形的所有命令組合在一起,給它取一個名字,并且讓小海龜牢牢地記住。以后只要輸入這個過程的名字,小海龜就能聽懂,并老老實實地畫出這個圖形來。也就是說,小海龜學會了畫這個圖形的新命令。

      二、新課教學

      什么叫過程:把海龜畫圖過程中執行的所有命令組合在一起就叫過程。

      師:那么我們該如何編寫和定義過程呢?

      如何編寫和定義過程

      1、過程的編寫:EDITZFX師: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編寫一個讓海龜畫正方形的過程。

      師演示在命令窗口輸入:EDITZFX這里EDIT是指打開編輯窗口,ZFX是我們要編寫的過程的名字,注意在它們之間要留有空格。

      師:(強調過程的格式)這時,LOGO就會打開一個編輯窗口,窗口中第一行TOZFX稱為過程頭,其中ZFX是這個過程的名字,被稱為“過程名”,最后一行END稱為過程尾,中間空著的一行,就是留給我們寫過程命令的位置。

      我們在過程頭和過程尾之間寫上畫正方形的命令

      2、過程的定義:F2敲F2鍵就可以完成ZFX過程的“定義”,回到命令窗口。命令窗口會顯示ZFXredefined的信息,表示ZFX過程已經定義成功。定義過程就是讓小海龜記住過程的內容。

      3、執行過程:過程名當我們在命令行中輸入過程名,就表示要小海龜執行過程頭和過程尾之間的命令。在命令窗口中鍵入過程名ZFX,回車后,小海龜立刻畫出一個正方形。

      請你在命令窗口中輸入:FD100ZFX,看看小海龜能畫出一個什么圖形?

      師小結:說明定義后的過程可以與前面我們學習的基本命令混合使用。實際上,小海龜在我們的幫助下,學會了畫的正方形的命令ZFX,并且一經定義的過程,可以任務的執行。

      任務:試一試,你能讓海龜記住畫三角形和圓的命令嗎?

      學生上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三、過程的修改和調試當編寫好的過程需要修改時,只需要再在命令窗口中輸入:EDIT過程名回車,就可以再次進行過程編寫窗口,對過程進行修改,修改好的過程必須再次用F2定義,否則,小海龜還是記住上一次的過程。

      師總結:我們可以用過程讓海龜記住畫圖的命令。執行命令“EDIT過程名回車”,可進入過程編寫窗口;第一個過程的都是以“TO過程名”開始,以“END”結束,在過程頭與過程尾之間是海龜執行過程時畫圖的命令;編寫好的命令必須用F2定義;執行過程時,只需要與基本命令一樣,在命令窗口中輸入“過程名回車”。

      任務:請同學們定義畫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的過程:(小提示:你可以在編輯窗口中,一次輸入多個過程。不過要注意,每個過程都應該有自己的過程頭和過程尾。)

      板書設計:

      LOGO語言的過程

      一、什么叫過程:把海龜畫圖過程中執行的所有命令組合在一起就叫過程。

      二、如何編寫和定義過程

      1、過程的編寫:EDITZFX

      2、過程的定義:F2

      三、執行過程:在命令窗口中輸入:過程名回車

      四、過程的修改和調試

      第六課LOGO的文件管理

      課題

      LOGO的文件管理

      執教

      廖聰

      課時進度

      1課時

      課型特點

      上機操作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當前窗口”,會把某一窗口選擇為

      “當前窗口”;

      2、掌握保存和讀取圖形的方法,并能在“畫圖軟件”

      中顯示保存在文件中的LOGO圖形;

      3、掌握保存和讀取過程的方法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自主探索的品質;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保存和讀取LOGO圖形及LOGO過程的方法

      教學難點

      保存LOGO過程幾種方式

      教學準備

      建立用于保存學生文件的文件夾、用于展示的圖形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設計意圖

      活動一:

      復習

      1、定義一個的畫邊長為100步的正方形過程,過程名為“ZFX”;定義一個畫長為100步寬為50步的長方形過程,過程名為“CFX”;

      2、使用這兩個過程畫出圖形。

      1、語言引入(略)

      2、巡視學生操作,及時發現問題,采取彌補措施;

      3、在學生活動時讀取課前準備的幾個過程。

      1、了解學生對上節課內容的掌握情況,查漏補缺;

      2、定義好過程、畫好圖形為下一步教學作好準備;

      3、乘學生不注意時讀取過程,制造懸念。

      活動二:

      激趣引入

      1、觀察教師展示的圖形和過程;

      2、猜想老師是怎樣實現在短時間內畫出多個精美圖形的。

      1、展示課前準備的幾張精美圖形;

      2、提問:大家都知道退出LOGO后所定義的過程就會消失,你們猜猜老師是怎樣快速畫出這些圖形的?

      1、用精美圖形及懸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大膽思考(猜測、推斷)的能力;

      3、引導學生說出“保存”、“讀取”或類似詞語。

      活動三:

      認識“當前窗口”

      1、用鼠標點擊畫圖窗口、命令窗口和編輯窗口,觀察有什么變化;

      2、把教師指定的窗口選中,使標題欄為藍色。

      3、小組內說說你的電腦上目前哪個窗口是“當前窗口”

      1、介紹什么是“當前窗口”;

      2、引導學生說出如何判斷某一窗口是否是“當前窗口”;

      3、快速巡視,了解情況;

      4、特別強調:我們的操作都是對“當前窗口”進行操作。

      1、引導學生通過標題欄的顏色變化來判斷某一窗口是否是“當前窗口”;

      2、通過小組內說一說的方式讓學生互相檢驗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互相糾正,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四:

      認識文件菜單中的“保存文件”和“讀取文件”選項以及工具欄上的相應按鍵

      1、回憶以前學過的應用軟件中我們是如何保存和讀取文件的;

      2、嘗試在LOGO軟件中找出文件菜單中的“保存”、“讀取”選項及在工具欄中的相應按鈕;

      3、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

      4、小組匯報;

      5、學生評價。

      1、引導、提醒;

      2、小組匯報后引導其他學生對匯報小組的評價;

      3、教師評價、肯定、糾正;

      1、利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培養學生獨立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培養觀察、思考、推斷及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五:

      自主探究保存和讀取LOGO圖形的方法。

      1、試試把畫圖窗口和命令窗口分別作為“當前窗口”時,按下保存按鈕有什么不同?想想為什么?傾聽教師講解;

      2、思考,要把剛才畫的正方形保存起來應該使哪個窗口作為“當前窗口”?根據以前的學習經驗,你認為可以怎樣保存圖形?

      3、驗證自己的想法,試試把正方形用老師指定的文件名保存在指定文件夾;

      4、嘗試清屏后讀取剛才保存的正方形;

      5、在“畫圖軟件”中讀取剛才保存的正方形;

      6、小組相互交流、評價;

      7、學生演示。

      1、設疑;

      2、引導學生自己找出答案;

      3、指定圖形保存時使用的文件名和保存類型及路徑;簡介文件類型及路徑;

      4、巡視,了解情況,及時指導;

      5、組織學生交流;

      6、總結、評價。

      1、引導學生根據以前的學習經驗,自主探究新知識,通過猜想——驗證——交流——評價的方式完成從自學到合作學習的過渡,讓學生感受學習方式的多元化;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文件類型和保存路徑不是本課重點,只需簡單介紹,不要求學生過多了解,故指定保存類型和路徑。但對圖形保存類型和過程保存類型要加以區分。

      活動六:

      獨立探究保存和讀取LOGO過程的方法

      1、打開正方形過程的編輯窗口;

      2、嘗試獨立保存此過程,文件名為“ZFX.LGO”;

      3、嘗試讀取“ZFX.LGO”并用此過程畫出圖形;

      4、說說在保存和讀取LOGO過程時你有沒有遇到困難?有什么困難?如有困難,交小組討論解決;

      5、學生代表演示;

      6、全體學生操作練習保存、讀取“CFX.LGO”

      1、巡視;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3、答疑;

      4、注意學生代表演示,及時組織學生評價。

      1、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如果不能解決可以向小組成員請教,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2、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更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活動七:

      拓展訓練

      1、剛才我們保存過程是在編輯窗口中進行操作的,試試在使命窗口使用保存操作會有什么不同?把你的發現報告給學習小組;

      2、小組匯總后向全班匯報;

      3、如何一次保存多個過程?你有什么想法?說給小組成員聽聽,大家共同試試,看誰的想法行得通;

      4、小組驗證后向全班匯報。

      1、設疑;

      2、巡視學生操作和討論情況;

      3、及時答疑;

      4、組織小組匯報,及時評價。

      1、保持學生探究熱情,進一步拋出新問題;

      2、將教學難點融入學生的探究學習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來突破教學難點;

      3、教師設疑避免學生探究的盲目性;

      4、讓學生感受合作學習帶來的快樂。

      作業

      P44、45頁做一做

      課后小結:(略)

      第七課

      在過程中調用過程

      教學內容:在過程中調用過程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過程的嵌套;

      2、認識子過程的作用,學會用過程嵌套的方法畫圖;

      3、理解用過程嵌套的方法作圖的意義,學會分析任務確定子過程的方法,初步建立編程思想。

      教學重點:

      認識過程的嵌套

      教學難點:

      區分子過程、主過程,用過程嵌套的方法畫圖。

      教學準備:

      在教師機上準備好教學中需要用到的過程:正三角形SJX、蝴蝶DIE、小花HUADUO、小草XIAOCAO、花園HUAYUAN。

      教學過程:

      1、舊知回顧:

      師:前面兩節課中我們學習了如何定義一個過程,現在請同學們來看看老師定義的這個過程可以嗎?

      判斷:TODIE

      RT40

      SJX

      RT30

      SJX

      LT60FD20BK20

      LT60FD20BK20

      RT50

      END

      引導分析:不可以!因為SJX是不是命令,LOGO不能識別它。

      師:每一條命令都有自己的功能,我們定義的過程也有自己的功能,在過程中能不能把別的過程名當作命令來使用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問題。

      2、揭示課題:

      第七課在過程中調用過程

      師生讀課題

      3、帶問題自學教材第一部分“在過程中調用過程——過程的嵌套”。

      生自學教材46-48頁

      要求:

      1)理解什么是過程嵌套?

      2)怎樣區分子過程、主過程?

      3)上機試一試,用過程嵌套的方法作圖DIE。

      4、自學交流:

      1)過程嵌套:在過程中調用過程的方法。

      2)子過程:被調用的過程,如教材中的SJX。

      主過程:調用了子過程,被直接運行的過程,如教材中的DIE。

      5、過程嵌套的應用:

      觀察教材49頁圖7-6,分析討論圖的特征:

      有4顆相同的草,有兩只相同的蝴蝶。

      師:用我們新學的方法如何編寫過程?

      引導分析:

      1)先定義子過程蝴蝶DIE、小草XIAOCAO,再用過程嵌套的方法定義主過程花園HUAYUAN;

      2)為了便于作圖,子過程蝴蝶DIE、小草XIAOCAO也需調用上一級子過程正三角形SJX、小花HUADUO;

      3)定義過程時,先定義最基本的子過程再層層推進,由小到大,最后定義主過程。

      學生上機完成任務:花園

      教師巡視輔導

      6、本課知識回顧:

      師:回到第一個問題,老師可以這樣定義過程DIE嗎?

      引導分析:如果先定義了子過程SJX,就可以這樣定義主過程DIE。

      展示交流部分學生作品:點評學生定義的過程。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到用過程嵌套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像搭積木一樣方便、快捷地組合一些復雜圖案。

      第八課

      了解機器人

      教學內容:了解機器人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本節課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明白機器人的定義是什么?知道機器人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人類大力發展機器人技術的目的。

      2.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3.能力目標:

      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本課學習得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的概念越來越豐富,人們一定能創造出更多、更好、更豐富、更智能的機器人”的結論。

      教學難點:

      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有效的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結論。

      教學準備:

      樂高教育機器人的RCX、光電傳感器、觸動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舞蹈機器人、爬墻機器人、體操機器人的視頻錄象;電影“機械公敵”的片段;

      教學方法:

      以討論法、談話法組織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在電視里、新聞中經常聽到“機器人”這個詞語,那么機器人到底是什么樣子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機器人的世界,共同學習到底什么是機器人。(板書課題)

      課前,各個小組已經就機器人的相關知識進行了一些調查,希望同學們能暢所欲言、就自己調查的問題積極參與討論。

      (二)、分組討論:

      討論目的:合作、討論分享數據、得出結論、解釋結論,并進一步改善項目策略。

      討論內容:對調查內容進行分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根據問題得到的結果。

      討論方式:全班分為四個大組,學生先在組內就調查的內容展開討論,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重點說一說機器人的特點、人類制造機器人的原因以及未來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方向,組長做好記錄,做好歸納總結,并代表組內在全班展開交流。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教師作為其中一員參與學生的討論,并注意引導學生的討論內容要圍繞調查的主題開展。

      要求全班同學們積極開動腦筋,對每個大組得出的結論展開討論,說一說他們的結論完整嗎?有科學依據嗎?是否有需要補充的地方?請說出你的理由。

      (三)、教師總結學生發言:

      真是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知道了機器人技術近40年來有了飛速的發展,已成為現代化高科技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1、根據剛才同學們的討論,機器人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出示板書)

      (1)、機器人是具有一些類人的功能的機械電子裝置,又叫自動化裝置并具有類人功能;

      (2)、機器人是根據程序來完成相應地工作。

      2、那么,我們人類為什么要制造機器人呢?(出示板書)

      (1)、主要是因為機器人可以在有毒、有害、高溫或危險環境工作;

      (2)、它可以從事大量的、重復性的勞動密集型工作或人類不能完成的工作。

      3、因為機器人都是為了適應各種需要和各種特殊環境而設計制造的,所以它的外形不一定都要做成人形。(出示錄象,展示幾種不同用途的機器人如舞蹈機器人、爬墻機器人、體操機器人等)

      (四)、機器人的三個發展階段:

      目前,我們人類的機器人技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了呢?未來的機器人又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教材P.55—56(機器人的發展)并回答剛才老師所提的兩個問題。

      通過閱讀我們知道了到目前為止,機器人的發展共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代機器人叫示教再現型機器人,由計算機控制一個能任意轉動的機械,通過演示教會機器人工作;第二代機器人是帶感覺的機器人,它的感覺器官就是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出示“樂高”教學機器人的幾種傳感器如:光電傳感器、觸動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未來的機器人也就是第三代機器人,是我們機器人科學中一個理想的所追求的最高級的階段,叫智能機器人,只要告訴它做什么,不用告訴它怎么去做,它就能完成運動,感知思維和人機通訊的功能和機能。老師這里有關于未來機器人的視頻資料,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出示電影“機械公敵”的片段)

      目前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還是相對的只是在局部有這種智能的概念和含義,但像剛才電影中大家看到的真正完整意義的這種智能機器人實際上并不存在,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的概念越來越豐富,它的內涵越來越寬,我們制造的機器人也將會更加完善、更加智能。

      五、機器人與人類能友好相處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會越來越智能,那么,在將來智能機器人與我們人類能友好相處嗎?會出現機器人統治世界的情況嗎?(介紹“智能機器人棋手殺人事件”,請同學們就剛才的小故事相互討論并發表你的看法)

      教師匯總學生的討論結果,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展望21世紀,機器人將是一個與20世紀計算機的普及一樣,會深入地應用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們相信,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不會出現“機器人上崗,工人下崗”的局面,因為人們隨著社會的發展,機器人技術實際上是把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和危險的環境中解放出來,使人們有更好的崗位去工作,去創造更多更好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人類仍然是機器人的主人,我們堅定的相信人與機器人一定能成為朋友的。

      第九課

      認識機器人

      教學內容:認識機器人

      教材分析:

      在了解機器人的產生和發展,及應用范圍的基礎上,對機器人的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教學目標:

      1、認識機器人,并能夠知道他怎樣完成和執行任務的。

      2、通過機器人與人的類比,了解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點與不同點。

      3、讓孩子通過對機器人的認識了解,從而對機器人的搭建和程序設計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想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

      一、引入

      孩子們,你們想設計一個什么樣的機器人呢?

      將你設計的機器人與人作對比,看看你的機器人和我們人類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孩子們介紹自己設計的機器人的功能。

      從這些功能來分析機器人最基本的特點。

      (身體、會走路、會發出聲音……)

      類比人與機器人的差異,從而引導孩子了解機器人的基本特征。

      二、教學流程

      通過上面的比較之后,我們分別來介紹機器人的“大腦”、“手”和“腳”、“眼睛”、“聽”、“說”各個部件。

      1、RCX(大腦)

      我們每個正常人的言行都是靠我們的大腦思維發出指令的,同樣我們的機器人也是如此。

      展示RCX、RCU圖片

      讓孩子們理解:

      RCX、RCU就是機器人的大腦,它知道在各種紛繁復雜的環境中怎樣去處理各種問題。只要你在計算機上設計好機器人的程序,也就是給他下達命令,當然要機器人能夠理解的語言,通過一條能夠連接機器人和電腦的下載線將命令送到機器人的大腦(CPU)讓你的機器人去執行這個任務。

      孩子們喜歡電腦嗎?

      正如我們的電腦有一個CPU一樣,為什么孩子那么喜歡電腦啊,你看,你在電腦上打開你的游戲,馬上漂亮有趣的游戲界面馬上就會映入你的眼簾,電腦的反應這么快,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著我們的CPU!

      學生觀看視頻:下載一個走軌跡的程序,并讓機器人完成走軌跡的任務。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

      2、眼睛和感覺器官(傳感器)

      (1)光電傳感器(眼睛)

      原來機器人是通過光電傳感器來識別這條黑線,并且沿著這條黑線走。

      光電傳感器將自己看到的顏色的值傳遞給機器人的大腦(RCX),讓RCX做出判斷接下來該怎么走。

      (2)觸碰傳感器視頻或實物演示

      (3)溫度傳感器視頻或實物演示

      正如我們能感受冷、熱一樣,溫度傳感器比我們的皮膚能更準確的感知溫度。

      3、“聽”、“說”能力

      機器人的耳朵可以說就是一個錄音機或麥克風,把聽到的

      聲音轉換成音頻電信號傳給RCX,看它對接下來的事情怎

      么處理。正如我們在聽課一

      看完這個機器人去完成這個任務,孩子們,請你們來告訴我,這個機器人接到了一個什么樣的任務,它又是怎樣去完成任務的?

      讓學生討論,機器人是怎樣認路的?結論是:機器人有“眼睛”。

      讓學生自己討論總結機器人的觸動、溫度傳感器。

      并可以舉例來說明其應用。

      觸碰傳感器可以讓我們的機器人遇到障礙后調轉方向行走。

      一個綜合使用機器人“眼睛”、“聽”、“說”視頻:

      清晨,天亮了,光感檢測到一定的數值后,讓RCX給下達命令,機器人發出聲音,當機器人聽到主人發出聲音或擊掌后,停止發聲。

      孩子們在觀看視頻或實例后,讓他們自己參與研究討論機器人完成的任務,能夠更清楚的認識各部分感應器或積木塊的作用及功能。

      樣,老師所講的內容傳入我們的耳朵,然后再傳給我們的大腦,如果你是一個真正在聽課的人,我相信,這會你的RCX已經在思考了!

      機器人的“嘴”就不用多說了,就相當于一個蜂鳴器,是電流的頻率帶動空氣的振動發出聲音。

      4、機器人的“手”和“腳”

      說了這么多機器人的重要部件,我們忘了一樣機器人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機器人無論完成什么任務,他都需要具備一個“健康”的身體呀!

      還有就是馬達,可以說是機器人產生運動的原因,沒有它,即便是有再多的骨骼也不能讓我們的機器人活動起來

      讓學生觀察發現機器人怎樣“看”、“聽”和“說”。

      這里的健康是機器人具有好的搭建結構,我們所看到的積木塊都是機器人的骨骼,要完成一個任務,可以搭建出很多機器人,但你需要選擇一個自適宜的搭建結構,這個過程也是我們在調試程序的過程中不斷完善。

      讓學生進行簡單結構的搭建。幾個部件即可。從中體會到積木塊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教學內容

      5、機器人的能源

      機器人的能源重要來自電能和光能,不同的機器人所需要的電池也不一樣,這一點需要按照每種不同廠家的機器人的要求來。

      三、總結

      學完今天這一課,相信孩子們對機器人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那請你來幫我們總結一下機器人能夠完成一些什么事情,都能用到哪些東西。

      展示太陽能機器人。這里的太陽能不一定就是太陽光,我們同樣可以用燈光代替太陽能。

      應用今天所了解到的機器人的各種感應器,設計一個你的機器人,介紹它的功能,并能夠說說原因!

      相信你做得到!

      通過孩子們自己的介紹,能夠了解他們是否真正認識了機器人。

      第十課

      與機器人“對話”

      教學內容:與機器人“對話”

      教學目標:

      1、了解與通用機器人“對話”的途徑;

      2、掌握如何與通用機器人“對話”,學會用LOGO語言編寫程序指揮通用機器人運行。

      教學重難點:

      用機器人能夠識別的語言編寫程序,并運用仿真程序進行測試。

      教學準備:

      機器人跳舞視頻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展示視頻:機器人跳舞師:同學們想想為什么機器人能按我們的要求跳舞呢?它能聽懂我們的話嗎?引導學生討論

      2、揭示課題:第十課與機器人“對話”師:今天我們就來學學怎么樣和機器人“對話”

      (二)講授新課

      1、給機器人請一個“翻譯”:

      瀏覽教材75頁,師生交流:誰是機器人的“翻譯”?通用機器人能聽懂我們學過的哪種語言?

      2、給機器人命令

      1)進入通用機器人的編程環境師: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通用機器人的編程環境吧!步驟:單擊“開始——程序——通用機器人多語言教學系統——通用機器人”

      2)帶問題自學教材76—79頁要求:a、了解“通用機器人多語言教學系統”窗口由哪幾部分組成?b、怎樣在編輯窗口中編寫程序c、了解:機器人走一步的距離是多少厘米?d、試著編寫程序讓機器人“走邊長是50厘米的正方形”

      3)學生交流自學成果師:程序用LOGO語言表達出來之后,機器人就能明白我們的意思了,那么我們就用仿真運行一下,看看機器人是否真的明白我們的意思,并能正確執行了呢?

      4)學生活動:參看教材上的方法,運行編寫的LOGO程序

      5)探究活動師:在第七課中我們學過用過程嵌套的方法編寫DIE程序,嘗試讓機器人畫一只蝴蝶吧!指導學生探究活動。展示部分學生作品,并點評學生的程序編寫情況

      (三)總結:師生回顧學習心得:通過在“通用機器人LOGO語言教學系統”中編寫LOGO程序,我們已經可以讓通用機器人畫“走正方形”和“畫蝴蝶”了,其實機器人還可以做很多事情,只要掌握了它的編程語言,就能夠教會它按我們的命令做事。

      板書設計:

      第十課與機器人“對話”

      一、器人的“翻譯”

      二、機器人命令

      1、進入通用機器人的編程環境

      2、給機器人編寫程序運行機器人程序

      第十一課讓機器人動起來

      教學目的:

      1、需要讓同學自己設計、搭建機器人;

      2、使用LOGO語言或者ROBOLAB編程軟件寫出使機器人能在普通的地面或者桌面上動起來的程序;然后將程序下傳給機器人,并進行測試和調試;

      3、最后讓機器人按照我們的意愿運動。

      教學重點:

      了解和掌握整個機器人活動的流程:機器人的設計、搭建——程序設計——下傳程序——調試程序——完成任務。

      教學難點:

      1、掌握下傳程序的步驟和方法;

      2、克服小學生的焦躁心理,對調試工作要做好、做到位。

      教學方法:

      講授法、啟發式、投影演示結合實踐操作等直觀教學法

      教學準備:

      1、電教室內利用電腦播放自制的教學課件;

      2、課前打開電腦。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系統學習了機器人能“懂”的LOGO語言,也充分的了解和認識了機器人,還通過虛擬平臺與機器人進行了“對話”。那么大家想不想親手制作一個機器人呢?又想不想讓自己制作的機器人聽你的話呢?(大家都回答“想”)那請同學們都跟著老師的思路一起來學習今天的內容。

      一、設計、搭建機器人

      目前教學使用的機器人有兩種形式:

      1、有固定外形的機器人,如通用機器人,其特點是:方便安裝;

      2、積木式機器人,如樂高機器人,其特點是:變化多端。

      二、安裝編程、管理軟件

      需要在計算機上安裝機器人的編程、管理平臺,這些軟件需要在機器人活動之前就安裝在計算機上。

      常使用的有:“通用機器人多語言教學系統(LOGO)”和“ROBOLAB圖形化的編程軟件”。

      三、將機器人與計算機連接

      要將計算機中編好的程序傳送到機器人的“大腦”中,就必須在計算機與機器人之間建立聯系,以便程序下傳。

      通用機器人有連接線,操作步驟如下(親自演示):

      第一,將機器人通訊電纜的一端插入計算機的串行口里;

      第二,將通訊電纜的另一端與機器人的五線數據插頭相連,注意兩端的紅色數據線相對。

      樂高機器人則利用紅外連接(拓展知識)。

      四、下傳程序(以通用機器人為例)

      1、打開機器人電源開關。

      2、單擊工具欄的“連接機器人”按鈕。

      3、此時可以看到“LOGO語言下傳過程名”窗口中已經有了正方形過程名“ZFX”。(如果不是,請輸入過程名)

      4、單擊“確定”按鈕,此時可看到“機器人通訊”窗口顯示正常連接。如果顯示未連接,請選擇另一個串口試試。

      5、單擊“下傳”按鈕,機器人通訊窗口將顯示下傳進度,同時可以看到通訊電纜綠色指示燈變亮,表示數據正在傳輸。

      6、程序下傳成功后,在機器人通訊窗口中將顯示“程序下傳正確”和程序占用機器人“大腦”空間的百分比,此時單擊“OK”按鈕,完成程序下傳。

      五、程序的執行和調試

      程序下傳后,還需要讓機器人執行,以測試機器人是否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務。

      1、關閉機器人電源開關。

      2、將機器人與通訊電纜分離。

      3、找一個合適的場地,打開機器人電源開關,觀察機器人的運動情況,看看機器人是否按你的要求“走”了一個正方形。

      4、根據情況調整程序參數,再下傳、執行,直至達到任務的要求。(如果有不準確的地方,就需要我們對其參數進行一些修改)

      六、讓機器人按我們的意愿運動

      根據實際情況還要做以下修改:

      1、調整移動系數;

      2、調整轉動系數;

      3、加入等待時間。

      七、探究活動

      P87—P89

      第十二課

      聰明的“光控路燈”

      教學目的:

      以樂高機器人為例,指導學生設計制作一個自動光控路燈;以通用機器人為例,指導學生設計制作一個報曉機器人。

      教學難點:

      1、了解光電傳感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做好機器人的測試和程序的調試。

      教學方法:

      講授法、啟發式、課件演示結合實踐操作等直觀教學法

      教學準備:

      1、電教室內利用電腦播放自制的教學課件;

      2、課前打開電腦。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通過自己的雙手編寫了程序,然后將它“植入”了機器人的大腦,使機器人真正在我們身邊動了起來。但機器人的功能僅僅是在我們身邊運動嗎?答案是否定的,今天我們就要利用機器人來實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需求。

      一、自動光控路燈

      利用準備好的樂高機器人器材設計制作一個自動光控路燈。

      1、所需器材:光電傳感器一個、導線、RCX一個、燈泡一個、組件若干。

      2、光電傳感器的使用及原理:

      樂高光電傳感器被封裝在兩個2*4的積木塊中,在傳感器的一端,可以看到兩個燈,光電傳感器工作時,紅燈發出光線,照到物體表面,白燈接收反射回來的光線,同時,在RCX上會顯示接收到的反射光值。樂高光電傳感器的光值以0至100的數的形式返回,光線越亮,數值越大;光線越暗,數值越小。(根據書上P91先完成試一試的內容)

      3、自動光控路燈的設計

      A、任務分析

      白天馬路邊的路燈關著,天黑了,當光電傳感器接收到的光線變暗時,RCX會自動打開路燈;天亮了,光電傳感器接收到的光線又變亮時,這時RCX將自動關閉路燈。這樣通過自然光的變化便能實現自動光控路燈。

      B、具體步驟

      a、搭建自動光控路燈(看老師演示);

      b、程序的創建(看課件演示或多媒體現場演示制作、程序略);

      c、下傳程序(RCX是利用紅外線發射塔);

      d、運行程序,觀察結果;

      e、進一步修改程序和參數,完善任務。

      二、報曉機器人

      再以通用機器人為例,設計制作一個報曉機器人。

      1、所需器材:利用通用機器人的左右光敏傳感器。

      2、通用機器人光敏傳感器的使用及原理:

      通用機器人有16個雙向I/O(輸入/輸出)端口,打開和關閉不同的I/O端口,機器人就會有不同的反應。通用機器人的左、右光敏傳感器分別位于車身前端下面的左、右兩側,端口分別是PIN14和PIN15可理解為14號、15號(輸入/輸出)端口:。通用機器人的光敏感器只能分辨淺色和深色,其默認值為:

      功能

      照在淺色(白色)時

      照在深色(黑色)時

      左光敏傳感器

      :PIN14=0

      :PIN14=1

      右光敏傳感器

      :PIN15=0

      :PIN15=1

      3、制作報曉機器人

      A、任務分析

      晚上,地面是黑色,(:PIN14)和(:PIN15)的值都為1,這時我們讓機器人也安靜地睡覺。天亮了,地面是白色,(:PIN14)和(:PIN15)的值都為0,這時我們讓機器人為我們唱歌,叫醒我們。

      B、具體步驟

      a、程序的創建(看課件演示或多媒體現場演示制作、程序略);

      b、下傳程序(用機器人和計算機的連接方式完成);

      c、運行程序,觀察結果;

      d、進一步修改程序和參數,完善任務。

      四、探究活動

      P99—P100

      第十三課

      不會碰壞的機器人

      教學內容:不會碰壞的機器人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樂高觸動傳感器的特性

      2、初步會用樂高ROBOLAB編制程序控制機器人完成任務。

      教學重點:

      樂高觸動傳感器的特性

      教學難點:

      樂高ROBOLAB編制程序控制機器人完成任務

      教學方法:講授、演示、實踐

      教學過程:

      一、演示

      演示樂高機器人沿直線行進,碰到障礙物后退。

      二、引導觀察

      機器人碰到障礙物就后退,說明機器人具有什么功能?

      答:機器人具有“觸覺”的功能

      機器人為什么具有““觸覺”的功能呢?

      答:機器人身上安裝了傳感器——觸動傳感器,它讓機器人具有“觸覺”。

      三、引導探索觸動傳感器特性

      1、設計一程序,按下觸動傳感器,機器人就停,松開觸動傳感器,機器人就行進。應,從面感知物體的存在。

      2、打開機器人的電源開關,用手按下觸動傳感器,看看機器人有什么反應?松開觸動傳感器,看看機器人有什么反應?結果說明什么?

      答:機器人能利用觸動傳感器“感覺”到物體的存在。

      三、用樂高ROBOLAB編制程序控制機器人完成任務

      見書P108頁

      五、運行和調試

      運行機器人看看能不能達到設計要求,如果還不能有效的完成任務,應找原因,修改機器的硬件或軟件。

      第十四課

      能識路的機器人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機器人識別障礙物、“認識”路的原理。

      2、初步會編制程序控制機器人識別障礙物、“認識”路的完成任務。

      教學重點:

      編制程序控制機器人識別障礙物、“認識”路的完成任務

      教學難點:

      編制程序控制機器人識別障礙物、“認識”路的完成任務

      教學方法:講授、演示、實踐

      教學過程:

      一、演示演示機器人沿白的線路或黑的線路行進,到達模擬的公共汽車站停止。

      二、引導觀察機器人能完成沿白的線路或黑的線路行進,到達模擬的公共汽車站停止,說明機器人具有什么功能?答:機器人具有“看”路和“看”站牌的功能。

      機器人為什么具有“看”的功能呢?答:機器人身上安裝了傳感器——光電傳感器,它是機器人的“眼晴”。這個機器人有多少支“眼睛”?答:三支“眼睛”

      三、引導探索機器人“眼睛”的特性

      實驗一:打開機器人的電源開關,用手去擋住光電傳感器,看看機器人有什么反應?結果說明什么?答:機器人能利用光電傳感器“看”到物體。因為手擋在光電傳感器的前面,一部分光就會被反射回去。這時光電傳感器接收到反射回來的光,機器人的“大腦”就會有一定的反應,從面感知物體的存在。

      實驗二:打開機器人的電源開關,用手去擋住光電傳感器并且前后移動你的手,看看機器人有什么反應?結果說明什么?答:機器人能利用光電傳感器“看”到不同距離的物體。

      實驗三:打開機器人的電源開關,用手去擋住光電傳感器和沒有任何障礙物擋住光電傳感受器兩種情況,觀察機器人有什么反應?

      四、根據機器人完成的任務編制程序見書P103頁圖13—2程序

      五、設計仿真場地具體設計步驟見書103頁設計仿真場地部分

      六、仿真運行具體操作步驟見書106頁仿真運行部分

      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技能目標:能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創造性地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學會利用傳感器控制機器人。

      過程方法:1.通過任務需求分析,設計解決問題方案;

      2.編寫、調試程序控制機器人的行為;

      3.小組合作,互相促進;創新思維。

      情感目標:1.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3.培養學生動腦、動手探索求實的學習習慣

      課時:2課時

      教學重點

      光電傳感器的應用;

      教學難點

      程序設計思路的嚴謹與完善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好白色底板、黑線軌跡線及木質深色圍墻板。

      (2)學生進行前期活動準備。

      (3)了解奧運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首先,讓大家一起來回味一下奧運屬于中國的一瞬間人們的感受。觀看影片。

      學生解說:人們從高樓、四合院、小巷,匯成一股洪流涌向了廣場。所有的汽車竟忘記了前行,一起鳴響了喇叭,向蒼天致謝。所有的手機、呼機響起來了,千言萬言語化作了一句話——“我們贏了!”花店的小老板免費送上了鮮花;冷飲店有人在吶喊:“今天不要錢!”無數面小國旗在人們手中揮著、舞著,還有叔叔們脫下的衣衫。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久久站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不肯離開。他看不見啊,可他說:“我的心能聽得見!”如今,有百年歷史的奧運也來到了中國。越是來之不易的東西,越會倍加珍惜。世界給中國一個機遇,中國將還世界一個驚奇。那時,北京將更加美麗。那時,中國將更加傲然挺立……

      主持人:“更快、更高、更強”這句格言中充盈著奧林匹克拼搏、競爭的精神,所到之處,無不綻放出絢麗的光芒。我們今天全班小朋友也準備在這兒一較身手,讓機器人來打打擂,看哪個小組的機器人在比賽中獲勝。我國的北京奧運將辦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現在首先考考大家在前面對科技奧運和機器人知識了解多少。

      知識復習:

      主持人出示各種寫有題目的小紙條,學生回答正確有獎。

      好,下面我們開始進入第二環節:

      場地布置大比拼,看誰用最短時間完成比賽場地最好。要求:

      利用準備好的材料,根據書中P127要求,分小組進行。

      計時開始

      實踐探索

      師:宣布本次比賽的主題:機器人探雷者。要求機器人沿著軌跡前進,亂走就不能排除干凈軌跡上的雷。

      分4人小組,合作團結、探索交流,共同完成比賽任務就為贏,其中最快、最好的是優秀級,其次為良好級,最后為合格級。每小組必須完成任務。具體要求見各組“小秘箋”(教師事先將書中P126任務要求等寫在小卡片上發到各小組)。

      宣讀本次比賽的規則:

      (1)各隊按要求在規定的40分鐘時間內完成機器人的搭建及調試工作。

      (2)在每次比賽之前有1分鐘的準備時間。

      (3)采取對抗賽形式,每次兩小組比賽,三局兩勝制,勝隊進下一輪,負隊淘汰。對決次序由隊長賽前抽簽決定。(4)比賽的過程中參賽隊員必須服從裁判。

      (5)比賽中,如果因為場外干擾或者場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賽,由裁判決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賽。

      (6)比賽過程中只允許每小組4位參賽選手和相關工作人員進入比賽場地,其他人不能進入。

      講解記分方法:

      分創意裝飾得分與任務完成得分和時間得分,三項之和為每一回合成績。記分方法詳見各組“小秘箋”(書中P128記分方法寫在小卡片2上發到各小組)。

      宣布裁判員名單:

      信息技術老師、班主任、不參加活動的班干部代表

      他們人手一張評分表,匯總平均即為得分。[見書P129]

      教師分析本次任務的特點及完成任務的思路。

      并在學生活動過程中進行分組指導。

      新授

      一、引課一輛探雷車,要沿著同學們設定的路線前進,如果偏離了方向,那就會導致后面的戰士觸雷而亡。

      請同學們給探雷車搭建、設計。

      二、任務分析要讓車沿著黑線走,應該用什么傳感器能完成這個任務?(光電傳感器)

      需要幾個傳感器?(三個,品排)

      為什么是3CM的等邊三角形?(根據軌跡寬度計算)要讓它有效前進,應該采用什么結構?(雙電機后置驅動式三輪結構),這樣保證轉彎動力。

      如果調整轉彎靈活度,怎么辦?(調整導向輪與后輪距離)

      改變機器人運動速度,怎么辦?(調整傳感器與后輪的距離)

      三、程序設計

      1、2、3號光電傳感器分別在哪個位置時,直線前進,怎樣使機器人左轉、右轉?,怎樣進行修正處理,讓其恢復直行。

      程序中的“著陸”、“跳轉”圖標分別是哪個?

      “光值減小”的意義是什么?

      進行程序設定

      四、學生活動(教師下組個別指導)

      在任務驅動下,學生小組合作交流,開始設計、制作。

      程序輸入、調試、運行

      再調試,再運行。

      五、準備時間到,開始比賽

      比賽評定

      學生開始分組比賽。

      1、由每組學生代表講解設計的意圖、過程。

      2、裁判進行裝飾打分。

      3、學生進行場地運行。裁判對過程打分。

      4、對運行結果進行評估打分。

      對于失敗小組,待定,請小組交流,找出失敗原因,進行二次調試,再次進行PK。

      教師要及時處理好小組的違規及各類爭執,保證比賽的相對公正、公平。

      4.評價與反饋。

      師:我們今天的比賽即將結束了,

      現在讓我們看看比賽的結果。

      宣布比賽成績。

      各小組完成反饋表。。

      為本小組的得與失進行評價及自我打分。

      請小記者采訪:

      我想采訪一下最能干的機器人探雷員,你們小組的機器人為什么這么厲害?

      請優秀小組成員上臺,作經驗介紹。

      教師進行小結,對學生的成績肯定,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展望機器人在未來生活中的作用。

      跟我學寫話(寫事)

      跟我學寫話(寫動物)

      跟我學寫話(寫人)

      跟我學寫話(寫景)

      第4篇

      一、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豐富學生的情感 

      小學階段的教學不但要重視對學生知識的教育,還要注重去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實現綜合發展,語文教學是眾多學科當中的基礎學科,語文教學的重點就是豐富學生的情感[1],讓學生有更豐富的情感表達,教師可以運用科技時代的產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豐富學生的情感。例如在學習《我的母親》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教師在課前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設疑:為什么作者說他有兩個母親?他的這兩個母親都是誰?然后再進行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學習效果會有很大的提高,另外,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中的優秀片段,例如“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長眠于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這段話告訴學生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豐富自己的情感,感受祖國母親的偉大,能夠懂得感恩自己的母親。例如在學習《中華少年》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播放名人的朗誦范本,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知道自己不認識字詞的讀音,還能夠通過聆聽朗誦,感受這篇文章的情感,懂得要熱愛祖國的道理,自己應該怎么做??偠灾\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對于豐富學生的情感有積極的作用。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情境 

      教學情境對于學生能否愉快良好的學習語文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有助于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的想象與思考問題,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感受語文的魅力。例如在學習《山雨》這篇課文的時候,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來得突然——跟著一陣陣濕潤的山風,跟著一縷縷輕盈的云霧,雨,悄悄地來了。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里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沙啦啦,沙啦啦……”教師可以在教授這篇課文之前運用信息技術放映一些山中下雨的圖片,或者是可以播放一些山中下雨的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融入到這一情境中去,在學習《山雨》這篇課文的時候也能夠更好的理解相關的語句,通過“沙啦啦,沙啦啦”這一象聲詞就能夠想象到山雨的具體特點以及它曼妙的聲音。由此可見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情境能使學生更好的學習。 

      三、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課外閱讀提升寫作能力 

      信息技術是科技時代最偉大的產物之一,信息技術所運用的范圍非常的廣泛,在教育教學當中也有著廣泛的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課外閱讀提升寫作能力[2]。小學生多閱讀課外讀物不但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面,還能夠豐富自己的情感,讓自己成為一個感性的人,但是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比較特殊,自制力較差,課下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玩耍,并沒有分配出閱讀的時間,更沒有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而小學六年級更是意味著要進行初中繁重的學習生活,學生就要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進行寫作,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就要分配出一些時間來拓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例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去引導學生們去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讓學生通過閱讀這本書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閱讀積累書中的優秀片段,經典語句[2]。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這本書感受母愛的偉大、童年的快樂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學生可以將從這本書中積累的優秀片段進行合理的改變,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表達自己對母親深深地愛,表達自己對童年流逝的惋惜,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總而言之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于學生的發展有積極的意義。 

      四、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相比較其他學科來說,趣味性較低,大多枯燥乏味,要想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的學習語文,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課前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去放映宇宙當中各大星球的運行情況,并告訴學生這些星球當中哪個星球是地球,讓學生仔細觀察其特點,在學生觀察的同時教師可以對課文中這段話進行朗讀“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天際遨游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弊寣W生根據教師的朗讀與放映視頻當中的地球的位置進行對應,教師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能夠很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當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還能更大程度的豐富學生的情感,對于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有積極的意義,信息技術值得在其他學科教學當中運用。 

      參考文獻 

      第5篇

      小學畢業總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全面而系統地鞏固整個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水平,進一步發展數學能力的重要部分,作為一種引導小學生對舊知識進行再學習的過程,它應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過程。因此,以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質為目標,培養出合格的小學生為服務宗旨,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必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以增強復習的針對性,提高復習效率。

      二、復習內容及重難點:

      1、數與代數: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式與方程、量與計量、比和比例。重點:整、小、分數四則運算,混合運算和簡算,解方程和解比例。難點:使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概念、性質、法則、公式以及常見數量關系系統化,并能融會貫通靈活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2、空間與圖形:圖形的認識、測量與計算、圖形的位置與變換;重點:圖形的計算及應用。難點:準確的進行計算。

      3、統計與可能性:統計與可能性。

      三、復習目標:

      1、系統地整理知識。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復習中的系統整理,而小學畢業復習是讓學生在對知識的回顧與整理的過程中,掌握整理知識的方法,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轉載請保留

      2、全面鞏固所學知識。畢業復習的本身是一種重新學習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對學生加深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形成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發展應用意識,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從掌握水平達到熟練掌握水平的程度。

      3、查漏補缺。結合學生學情實際,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問題(特別是個別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欠缺,沒有空間想象能力---)。被學的組織培優補差,讓每個學困生都達到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

      四、總復習措施:

      1、全面系統地對整冊教材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查漏補缺。

      2、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組織討論、合作學習等多形式的組織復習活動,讓學生參與復習的全過程,鞏固已學過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自學能力,培養探索精神。

      3、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系,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復習和整理,重視在學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則、性質的基礎上留意加強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獲得的概念、法則、性質系統化。對于易混淆的內容要加強比較,(如求比值與化簡比)使學生明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4、強化應用題的基本訓練,常見數量關系的積累和運用,使學生牢固掌握應用題的解題步驟和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解題能力。

      五、復習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

      ⒈數和數的運算

      這節重點確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

      四則運算和簡便運算上。

      ⑴、數的意義、數的讀法和寫法

      ⑵、數的改寫、數的大小比較

      ⑶、數的整除、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

      ⑷、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

      ⑸、運算定律和簡便算法

      ⑹、四則混合運算

      ⒉代數的初步知識

      本節重點內容應放在掌握簡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⑴、用字母表示數

      ⑵、簡易方程

      ⑶、比和比例

      ⒊解決問題

      這節重點放在問題的分析和解題技能的發展上,難點內容是

      分數的實際應用。

      ⑴、解決簡單問題

      ⑵、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

      ⑶、列方程解決問題題

      ⑷、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⒋、量的計量

      本節重點放在名數的改寫和實際觀念上。

      ⑴、長度、面積、體積、重量、時間單位

      ⑵、名數的改寫

      ⒌、幾何初步知識

      本節重點放在對特征的辨析和對公式的應用上。

      ⑴、平面圖形的認識

      ⑵、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⑶、立體圖形的認識

      ⑷、立體圖形的面積和體積

      ⒍、簡單的統計

      本節重點結合考綱要求應放在對圖表的認識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⑴、平均數

      ⑵、統計表

      ⑶、統計圖

      第二階段:專題復習訓練

      ⒈四則混合運算、簡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強化訓練。

      ⒉幾何形體公式的實際綜合應用。

      ⒊各類實際問題的訓練。

      ⒋填空題和判斷題的強化。

      第三階段—&md

      ash;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第6篇

      1.王師傅生產500個零件,有495個合格,求合格率。

      2.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距離是12cm,北京到天津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

      3.一項工程,甲隊獨干15天完成,乙隊獨干20天完成,現在由兩隊合作干5天后,還剩下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

      4.畫一個直徑是3cm的圓,并求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5.一輛汽車為災區運送救災物資,原計劃每小時行駛60km,12h可以到達目的地,由于氣候原因,每小時比計劃少行駛10km,這輛汽車實際上用多少小時到達災區?(用比例方法解答)

      6.一列快車從甲地到乙地需5h,一列慢車從乙地到甲地需要7h,現在兩車同時從甲乙兩站相對開出,已知快車比慢車每小時多行24km,求全程是多少千米?

      第7篇

      1.124008,12萬

      2. 1/5,9

      3.軸對稱圖形,直徑所在的直線,無數條

      4.6,7,8

      5. 7/22,11/22

      二、判斷

      1.×

      2.√

      3.√

      4.×

      5.×

      三、選擇

      1.A,B

      2.D

      3.B

      4.B

      四、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1500

      2.624

      五、脫式計算下面各題

      1.950

      2.8

      3.6

      4. 25/6(請寫成帶分數形式)

      5. 18/5(請寫成帶分數形式)

      6.0.9

      7. 267/25(請寫成帶分數形式)

      8.6.3

      六、列式計算

      1.x=24.1

      2.30

      七、12平方厘米

      八、應用題

      1.99%

      2.120 km

      3. 5/12(請寫成帶分數形式)

      4.9.42厘米,7.065平方厘米

      5.14.4h

      6.420km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