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技創新匯報材料范文

      時間:2022-10-21 18:07:19

      序論:在您撰寫科技創新匯報材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科技創新匯報材料

      第1篇

      一、實施人才工程,夯實企業技術進步的基礎。

      企業之爭實際是科技之爭,而科技之爭的根本是人才之爭。在過去一段較長的時間里,我們雖然注重人員培訓,人才使用,但由于靠統配充實技術隊伍,造成技術人員青黃不接,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帶來的是產品單一、多年一貫制,沒有技術實力去搞開發、搞創新的局面,企業發展徘徊不前。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近兩年我們公司班子通過統一思想認識,果斷決策,采取了積極的措施,堅持以人為本,大膽地實施人才工程,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有知識、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在實施這一工程中,我們抓了三點:

      一是抓好人才的引進。我們通過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實施了招賢納士、引進人才的措施,凡是專業對口、具有大中專學歷的工程技術人員,及大中專學校應往屆畢業生,都可以來應聘,對引進的人才為其解決配偶的工作、住房等,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工作是誠心誠意的,來的高興、干的滿意。通過這一措施,這幾年我們共從全國各地引進了170多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中高級技術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為企業的科技創新及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

      二是抓好員工素質的提高。在實施人才工程中,我們把提高員工素質做為一項重要工作去抓。為提高員工隊伍的專業知識水平,我們先后把20多名青年員工送到省內外的一些大專院校進行深造。與此同時積極鼓勵企業中的管理者和技術工人對口參加各類培訓。目前,全公司共有5人參加MBA學習,40多人參加大專函授及自學高考。為調動生產一線工人學技術、長才干的積極性,從2002年起,我們實行了評聘工人技師制度,通過考核,把40多位在一線中技術過硬、有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的操作者評聘為工人技師,并納進人才實行動態管理,每季一考核,對考核合格者發放一定的技師獎。這樣一來,我們內部從觀念上就發生了變化,大家不再認為只有學歷、有職稱的人才是人才,生產工人照樣也是人才,對提高員工隊伍素質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是為科技人才發揮作用,創造好的條件。有了人才是基礎,發揮人才的作用是目的。要讓人才發揮出作用,關鍵是要為他們營造一種好的氛圍,創造出好的條件,讓他們有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近幾年我們大膽地支持和鼓勵工程技術人員走出去開闊視野,考察市場,了解信息,搞新產品開發和參與一些技術攻關。并在工資待遇、獎金分配上給予傾斜,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讓他們有榮譽、有地位。如:原技術中心主任XXX,是一位從外地引進的人才,近幾年中,他帶領導廣大工程技術人員,連續奮戰,先后開發出30多種壓力機新產品,為企業贏得了市場和效益,所以公司現把他聘為總工程師。再如,技術工人XXX原是一位獲得過濰坊市工人技師、技術能手稱號的車工,公司在2002年底購進了一臺大型進口鏜銑床后,決定讓他轉崗學習操作其設備。由于他勤奮好學,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掌握了該設備的操作技術。為此,他不僅受到了公司的表彰獎勵,2003年還被評為XX市有突出貢獻的工人技師。我們還對各類人才放開使用,目前公司48名中層以上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占到了90%,企業管理人員的知識化使企業接受新科技、新管理理念的水平與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為企業抓好技術進步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二、加大投入,提高企業技術進步硬件建設水平。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提高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實力,不僅要有高素質的人才,同時還必須具備一流的加工設備,沒有好的設備就不會生產出好的產品。近幾年來,我們堅持不斷的抓投入、抓設備更新,使企業加工能力和水平得到大的提高。

      一是把投入作為興企戰略,靠投入推動企業創新。近幾年來,我們始終把投入作為興企的一項戰略,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每一年度都要確立目標,制定計劃,把技術改造、投入項目、資金與銷售收入、利稅同等納入考核指標,做到生產、銷售、技改三同步,確保企業技術進步保持強勁后勁。自2000年以來,我們用于技術改造、產品開發、項目開發的資金累計達到1.8億元,對于企業的創新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我們自去年開始,投資1.2億元,建起了占地250畝的沖壓中心項目。目前,該項目的一期工程已完工,正式投入了生產。僅此企業年可增加銷售收入1億元,利稅1000萬元。

      二是興建科技中心,形成科技網絡。2000年投資二百多萬元,興建了科研樓,建起了以產品設計開發為主的技術中心,又投資50多萬元,開發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用現代化的手段設計開發產品,并在內部實行了聯網,構筑起一個集資料、數據及管理為主、資源共享的科技網絡,加快了產品開發速度,實現了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管理的目的。2001年公司的技術中心被驗收為XX市級技術中心。

      三是加速設備更新進程,提高產品加工水平。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公司是一個老企業,陳舊設備多,不進行更新就要落后,自改制以來,我們采取逐年更新的辦法,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先后購進了70多臺套精密及大中型關鍵設備。如:從俄羅斯購進的大型鏜銑床后,使公司的鏜銑加工能力提高了三倍,同時解決了新產品JM系列壓力機的加工難題。為了滿足新型建材機械新產品的開發需求,我們購進了在國內具有技術領先地位的大型立式車窗和磨床各2臺。為了滿足沖壓中心的生產和產品開發需求,我們購進了大型油壓機和大型機械壓力機12臺。等等,這些設備的購進既滿足了技術進步和新產品開發的需要,又提高了產品的加工水平。

      三、運用科技成果,加速產品升級換代。

      企業要適應市場,就必須順應市場需求,研制開發新產品。在具備了人才、設備優勢的同時,我們堅持不斷把內在的與引進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優勢,使企業保持了旺盛的競爭力。

      一是挖掘本企業技術人員潛能,搞好產品延伸開發。我們公司是搞了幾十年機械加工的企業,對機械產品的設計加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特別是我們通過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幾年來的實踐,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存在著一定的潛能。因此,我們抓住這一點,在挖掘工程技術人員潛能,延伸產品開發上下功夫,通過這一優勢,制定并采取了多元開發的經營戰略,在開發生產壓力機的基礎上又相繼靠自己的力量,自行研制開發了橡膠機械、液壓機、汽車、農用車、聯合收割機沖壓件、混凝土砌塊成型機、混凝土彩色屋面瓦生產線等多種產品,徹底地解決了多年來單一生產壓力機的局面,所生產經營的產品達到5大類,100多個品種。特別是在開發新型建材機械中,QMY3-10型固定式混凝土砌塊成型機被國家經貿委評審為國家級新產品,獲得XX省機械工業系統科技進步一等獎,被列為XX省重點環保開發項目,公司被中國建筑塊協會指定為建材機械定點生產單位。

      二是運用科技成果,加速老產品升級換代。近幾年,由于我們狠抓了科技投入和科研開發,所以研究積累出一些成果。如,在壓力機的設計上,我們在系統、氣墊保護、安全保護、電氣控制等方面,研究出一些新技術成果,改濃油為稀油,新增了行程閉鎖裝置、液壓過載保護、移動工作臺、PLC控制等,用這些技術成果對老產品進行改造和換代,使產品的性能及技術得到提升,推向市場后效果極佳。如:我們運用科技成果,開發的JH36-400C閉式大臺面壓力機、JH36-400E閉式移動工作臺壓力機等換代產品,投放市場后,受到上海大眾、長春一汽等大企業的青睞,其中,在2003年,長春一汽集團消聲器廠一次就與我們簽定了一千萬元的銷售合同。

      第2篇

      一、實施人才工程,夯實企業技術進步的基礎。

      企業之爭實際是科技之爭,而科技之爭的根本是人才之爭。在過去一段較長的時間里,我們雖然注重人員培訓,人才使用,但由于靠統配充實技術隊伍,造成技術人員青黃不接,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帶來的是產品單一、多年一貫制,沒有技術實力去搞開發、搞創新的局面,企業發展徘徊不前。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近兩年我們公司班子通過統一思想認識,果斷決策,采取了積極的措施,堅持以人為本,大膽地實施人才工程,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有知識、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在實施這一工程中,我們抓了三點:

      一是抓好人才的引進。我們通過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實施了招賢納士、引進人才的措施,凡是專業對口、具有大中專學歷的工程技術人員,及大中專學校應往屆畢業生,都可以來應聘,對引進的人才為其解決配偶的工作、住房等,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工作是誠心誠意的,來的高興、干的滿意。通過這一措施,這幾年我們共從全國各地引進了170多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中高級技術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為企業的科技創新及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

      二是抓好員工素質的提高。在實施人才工程中,我們把提高員工素質做為一項重要工作去抓。為提高員工隊伍的專業知識水平,我們先后把20多名青年員工送到省內外的一些大專院校進行深造。與此同時積極鼓勵企業中的管理者和技術工人對口參加各類培訓。目前,全公司共有5人參加MBA學習,40多人參加大專函授及自學高考。為調動生產一線工人學技術、長才干的積極性,從2002年起,我們實行了評聘工人技師制度,通過考核,把40多位在一線中技術過硬、有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的操作者評聘為工人技師,并納進人才實行動態管理,每季一考核,對考核合格者發放一定的技師獎。這樣一來,我們內部從觀念上就發生了變化,大家不再認為只有學歷、有職稱的人才是人才,生產工人照樣也是人才,對提高員工隊伍素質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是為科技人才發揮作用,創造好的條件。有了人才是基礎,發揮人才的作用是目的。要讓人才發揮出作用,關鍵是要為他們營造一種好的氛圍,創造出好的條件,讓他們有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近幾年我們大膽地支持和鼓勵工程技術人員走出去開闊視野,考察市場,了解信息,搞新產品開發和參與一些技術攻關。并在工資待遇、獎金分配上給予傾斜,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讓他們有榮譽、有地位。如:原技術中心主任XXX,是一位從外地引進的人才,近幾年中,他帶領導廣大工程技術人員,連續奮戰,先后開發出30多種壓力機新產品,為企業贏得了市場和效益,所以公司現把他聘為總工程師。再如,技術工人XXX原是一位獲得過濰坊市工人技師、技術能手稱號的車工,公司在2002年底購進了一臺大型進口鏜銑床后,決定讓他轉崗學習操作其設備。由于他勤奮好學,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掌握了該設備的操作技術。為此,他不僅受到了公司的表彰獎勵,2003年還被評為XX市有突出貢獻的工人技師。我們還對各類人才放開使用,目前公司48名中層以上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占到了90%,企業管理人員的知識化使企業接受新科技、新管理理念的水平與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為企業抓好技術進步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二、加大投入,提高企業技術進步硬件建設水平。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提高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實力,不僅要有高素質的人才,同時還必須具備一流的加工設備,沒有好的設備就不會生產出好的產品。近幾年來,我們堅持不斷的抓投入、抓設備更新,使企業加工能力和水平得到大的提高。

      一是把投入作為興企戰略,靠投入推動企業創新。近幾年來,我們始終把投入作為興企的一項戰略,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每一年度都要確立目標,制定計劃,把技術改造、投入項目、資金與銷售收入、利稅同等納入考核指標,做到生產、銷售、技改三同步,確保企業技術進步保持強勁后勁。自2000年以來,我們用于技術改造、產品開發、項目開發的資金累計達到1.8億元,對于企業的創新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我們自去年開始,投資1.2億元,建起了占地250畝的沖壓中心項目。目前,該項目的一期工程已完工,正式投入了生產。僅此企業年可增加銷售收入1億元,利稅1000萬元。

      二是興建科技中心,形成科技網絡。2000年投資二百多萬元,興建了科研樓,建起了以產品設計開發為主的技術中心,又投資50多萬元,開發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用現代化的手段設計開發產品,并在內部實行了聯網,構筑起一個集資料、數據及管理為主、資源共享的科技網絡,加快了產品開發速度,實現了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管理的目的。2001年公司的技術中心被驗收為XX市級技術中心。

      三是加速設備更新進程,提高產品加工水平。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公司是一個老企業,陳舊設備多,不進行更新就要落后,自改制以來,我們采取逐年更新的辦法,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先后購進了70多臺套精密及大中型關鍵設備。如:從俄羅斯購進的大型鏜銑床后,使公司的鏜銑加工能力提高了三倍,同時解決了新產品JM系列壓力機的加工難題。為了滿足新型建材機械新產品的開發需求,我們購進了在國內具有技術領先地位的大型立式車窗和磨床各2臺。為了滿足沖壓中心的生產和產品開發需求,我們購進了大型油壓機和大型機械壓力機12臺。等等,這些設備的購進既滿足了技術進步和新產品開發的需要,又提高了產品的加工水平。

      三、運用科技成果,加速產品升級換代。

      企業要適應市場,就必須順應市場需求,研制開發新產品。在具備了人才、設備優勢的同時,我們堅持不斷把內在的與引進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優勢,使企業保持了旺盛的競爭力。

      一是挖掘本企業技術人員潛能,搞好產品延伸開發。我們公司是搞了幾十年機械加工的企業,對機械產品的設計加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特別是我們通過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幾年來的實踐,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存在著一定的潛能。因此,我們抓住這一點,在挖掘工程技術人員潛能,延伸產品開發上下功夫,通過這一優勢,制定并采取了多元開發的經營戰略,在開發生產壓力機的基礎上又相繼靠自己的力量,自行研制開發了橡膠機械、液壓機、汽車、農用車、聯合收割機沖壓件、混凝土砌塊成型機、混凝土彩色屋面瓦生產線等多種產品,徹底地解決了多年來單一生產壓力機的局面,所生產經營的產品達到5大類,100多個品種。特別是在開發新型建材機械中,QMY3-10型固定式混凝土砌塊成型機被國家經貿委評審為國家級新產品,獲得XX省機械工業系統科技進步一等獎,被列為XX省重點環保開發項目,公司被中國建筑塊協會指定為建材機械定點生產單位。

      二是運用科技成果,加速老產品升級換代。近幾年,由于我們狠抓了科技投入和科研開發,所以研究積累出一些成果。如,在壓力機的設計上,我們在系統、氣墊保護、安全保護、電氣控制等方面,研究出一些新技術成果,改濃油為稀油,新增了行程閉鎖裝置、液壓過載保護、移動工作臺、PLC控制等,用這些技術成果對老產品進行改造和換代,使產品的性能及技術得到提升,推向市場后效果極佳。如:我們運用科技成果,開發的JH36-400C閉式大臺面壓力機、JH36-400E閉式移動工作臺壓力機等換代產品,投放市場后,受到上海大眾、長春一汽等大企業的青睞,其中,在2003年,長春一汽集團消聲器廠一次就與我們簽定了一千萬元的銷售合同。

      第3篇

      近年來,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抓科技就是抓經濟,抓創新就是抓發展”的理念,積極創新工作思路,著力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培育創新主體、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爭創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優化創新環境等方面下功夫,積極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科技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近年來,我市的科技綜合實力、科技進步水平均保持在全省第五位(撤地建市時全省第九位)。年至年我市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兩年評選一次)。椒江區被定為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區,溫嶺市、路橋區分別被列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椒江、路橋、黃巖、溫嶺、玉環被列為省科技強縣(市、區)單位,溫嶺市、玉環縣還被定為省區域支柱產業重大科技攻關試點市縣。

      (二)創新型企業迅速發展

      1、培育了一批技術領先的創新型企業。近年來,我們大力推行創新型試點企業工作,一批創新型企業異軍突起,成為自主創新的典型。年,海正藥業和吉利集團被列為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全省5家),華海藥業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有2家企業進入省首批自主創新型示范企業行列(全省5家),擁有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7家。

      2、取得了一批優秀的科技成果。近年來,我市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銀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新農化工有限公司、華海藥業等),省科技進步獎138項。典型的如吉利集團成功研制的汽車自動變速箱,實現了我國自動變速箱開發及生產零的突破,獲得了年國內汽車行業唯一的科技進步一等獎。海正集團“年產5000噸聚乳酸樹脂及制品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被列入國家生物工程專項。金殼生物化學有限公司依靠一項成果幾年內成長為國內最大的甲殼素及其衍生物生產企業。天臺昌明化學制品有限公司的“替代光氣、氯化亞砜等有害有毒原料的綠色化學技術開發及推廣應用”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西菱臺鉆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三片式主精度弧形齒盤定位刀塔,為國內首創。

      (三)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

      1、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根據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目前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11家。(根據老的認定辦法,全市擁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56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1家。)已有省級高新技術產品479只。年,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92.73億元,同比增長13.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8.11%,居全省第三位。

      2、形成了一批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目前,我市有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3家,省級特色產業基地8家。以特色產業基地為載體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格局初步凸現,為我市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承擔了一大批國家和省科技計劃項目。截止目前,我市共承擔了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55個、國家創新基金項目103項、國家星火計劃56項及各類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產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規模的擴大。

      (四)知識產權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年,我市專利申請量達29751件,年均增長25%;專利授權量達20962件,年均增長20%;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532件,占過去20年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70%。年,我市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工作先進集體”。

      (五)軍工合作邁出喜人步伐

      年,我市企業與國防軍工系統的科研機構達成67項技術轉化合作意向,9個項目簽訂了合作協議,總投資達3億元;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復合及防彈材料試驗基地在臨海建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擬確定在臨海市設立民技術轉移中心。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我們根據塊狀經濟明顯,科技創新資源匱乏,企業技術需求旺盛的實際,確立了“一體兩翼”的工作思路?!耙惑w”,即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為主體,通過產學研結合,形成“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進行科研攻關和開展公共服務”的科技創新新格局?!皟梢怼奔词前l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通過“一體兩翼”的實施,合力提升我市自主創新能力和經濟競爭力。

      (一)重點抓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培育創新源頭

      由于高等院校少、大院大所缺、創新源“先天不足”。近年來,我局確定了“政府扶持平臺,平臺服務企業,企業自主創新,創新升級產業”的思路,把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作為“牛鼻子”來抓,加快建設以科技創新公共平臺、企業研發機構、區域創新服務平臺等為核心的多層次的技術創新支撐平臺,鼓勵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通過聯合申報、共同建設的方式實現科技資源的集成與互動。

      一是抓公共創新平臺建設。年以來,我市先后建成了(上海)科技園、浙大研究院、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高校產學研聯盟中心、上海高校技術轉移中心、中科先進制造裝備數字化設計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目前,上述平臺均已進入運行階段,通過合作研發、共建載體、轉移成果、引進人才、技術培訓等方式,有力地推進了我市的科技創新工作。

      二是全力打造技術交易平臺。從年開始,我市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屆科技成果交易會,每屆都邀請浙大、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國內知名高校院所的幾百名專家教授與企業對接。截止中國校(院、所)企科技和人才合作大會,我市企業和各高校院所共簽訂技術合作協議近3523項,合同金額達27.37億元。

      四是建設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目前,全市已創建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1家,省級區域創新平臺3家,省級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16家,市級區域創新服務中心52家。這些服務中心每年為近5000家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服務,深受企業歡迎。

      五是抓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為集聚各類創新要素,我們積極鼓勵支持企業主動面向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尋求智力支持,集成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關力量,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具有較強研究開發能力的企業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等。2003年開始,我們加大了這項工作的力度,出臺了以獎代補的優惠政策,促進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積極性。目前,全市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海正,省內唯一一家設在企業的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企業研究院2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222家,其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5家(吉利、海正、飛躍、錢江、華海)、省級研發中心111家,引進大院名校與企業共建創新載體165家。

      (二)分類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提升產業能級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實現創新的基礎性工作,是產業能級提升的關鍵。近年來,我們按照“培育—提升—壯大—求強”的思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一是引導傳統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進行改造,逐步轉化為高新技術企業。二是鼓勵重點骨干高新技術企業,按照“四位一體”(掌握核心技術,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明確發展戰略,爭創小巨人企業;保護知識產權,爭創中國名牌與馳名商標;進行股份制改造,爭取企業上市)的要求做大做強,推動產業能級的提升。

      (三)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1、爭創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為加強專利工作,我們自加壓力,06年初主動向市里提出了爭創“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的目標,經過上下的共同努力,年月,我市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列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年10月,我市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考核驗收。年8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我市列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創建市。

      2、加強專利行政執法。以“依法管理、強化教育、注重調解、立足保護”為指導思想,對專利案件實行省、市、縣(市、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切實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在9個縣(市、區)全面開展委托專利行政執法工作,加強了執法能力,提高了執法效率。

      3、積極開展專利示范企業評選工作。共培育了國家級知識產權試點企業4家,省級專利示范企業51家,市級專利示范企業100家。

      4、加大知識產權工作投入力度。對新增的發明專利補助每項由原來的0.3萬元提高到0.8萬元;市級專利示范企業補助由原來的2萬元提高到3萬元。對國家知識產權試點企業、省級專利示范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10萬元、5萬元。對制訂完成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第一起草單位,每項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2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獎勵。

      (四)統籌城鄉科技發展,推進農業和社會領域科技不斷進步

      1、大力推進農業攻關。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大對農業科技進步的扶持力度,市級科技三項經費三分之一以上投向農業項目。在充分發揮市農科院等農業科研單位力量的基礎上,借助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開展技術攻關,研究解決農業發展中的共性關鍵技術難題。近年來,我們突出農業高新技術、傳統技術升級兩個優先主題,在農產品(食品)加工技術及加產業化、現代農業工程技術、新產品選育及產業化、海洋漁業科技及區域特色農業關鍵技術等八個方面實施重點攻關,共向上爭取項目250多項,每年都獲得1000萬以上的經費支持。

      2、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我市自從2005年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制度以來,93名科技特派員共實施科技開發項目328個,推廣新技術新產品102個,引進新品種21個,項目總投資8500萬元,實現利潤1200萬元。07年臨海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單位,并作為全國唯一的縣級市代表在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

      3、積極培育“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實施生態市建設示范項目。05年溫嶺市通過了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認定。07年路橋區通過了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認定。

      4、在全市開展了科技強鎮(鄉、街道)評選活動。為把科技創新工作向基層伸展,2007年我們在省內率先開展了科技強鎮(鄉、街道)評選活動。目前,椒江區海門街道等13家單位被評為市科技強鎮(鄉、街道),為我市基層的自主創新工作樹立了榜樣。

      (五)加強“引智”力度,集聚拔尖科技人才

      近年來,我們按照“項目引才、平臺聚才、載體育才、機制留才”的思路,進一步深化項目、人才、平臺、載體一體化建設,進一步調動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對科技人才工作的積極性,為推動我市建設創新型城市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一是以科技項目為載體,通過“項目+人才”的引才方式,形成以人才帶項目,以項目引人才的互動機制。通過爭取和實施一批國家“863”、“星火”、“火炬”和“國家創新基金”等重大專項,支持項目承擔單位“引進”關鍵技術人才,實現研發能力的提升和跨越。二是依托一批重大科技項目,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流動方式“引智”,帶動提高科技人才的整體素質。三是通過搭建大學研究院、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上海)科技園等重大創新平臺,達到集聚人才的目的;四是加強引進大院名校與企業共建創新載體工作,積極鼓勵支持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聯合共建創新載體,全面提高我市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從而加快對行業人才的鍛煉和培養。據年省科技進步統計監測評價報告顯示:年,我市科技數為4.62萬人,總量為全省第三,同比增長14.34%,每萬人口科技活動人員數為80.43,同比增長14.5%。

      三、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將以“兩強兩提升”(強化平臺建設、提升科技創新服務水平,強化主體培育,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科技行動為抓手,集中精力和資源,加強科技創新服務,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四大”戰略,以“提升服務水平和塊狀經濟創新能力”為目標,重點抓好“區域公共創新平臺、行業專業平臺、企業研發平臺、科技服務平臺”四大平臺建設,重點扶持培育科技型創新企業。通過資源整合以及內部與內部、內部與外部之間的有效合作互動,夯實科技創新基礎。按照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限制淘汰落后產業的要求,不斷壯大科技創新主體,促進科技型企業真正成為轉型升級的領航者、自主創新的主力軍。

      (二)工作目標

      1、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新提升。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達到8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8%,認定新版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60家。

      2、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有新加強。新建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0家,行業專業和區域創新平臺5個,院地校企合作共建創新載體15家。

      3、科技項目組織實施有新突破。組織實施國家火炬計劃項目30項,國家創新基金10項,省級重大重點項目50項,市級重點項目30項。

      4、科技經費投入有新增長。全社會科技投入達到70億元,研究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達到1.5%,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6%。

      5、知識產權創造使用保護有新推進。全市專利申請量超過800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900件,發明專利授權量200件。

      (三)保障措施

      1、大力營造良好法律政策環境

      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省高新技術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努力把科技進步與創新納入法制化軌道。認真落實近來各地出臺的鼓勵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統計監測報告制度。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會同有關部門,重點抓好企業技術開發費抵扣、職工教育經費抵扣、加速折舊、取消計稅工資、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進口儀器設備免征關稅等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的宣傳培訓,把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到實處,積極推行和完善知識產權參與股權和收益分配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或主持國防標準、國家、行業標準制定,提升核心競爭能力。

      2、大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堅持以學為先,把學習作為豐富知識儲備,提升服務能力的重要途徑。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與推進科技工作創新結合起來。認真推行一線工作法、建立重大科技項目和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做到干部在一線工作、決策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成績在一線體現。

      3、大力優化科技經費配置

      把有限的財政科技經費用在刀刃上,提高經費的使用績效,切實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財政科技經費主要用于工業技術創新和民生科技建設,重點支持為獲取自主知識產權、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自主創新活動;支持對我市的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的基礎性、戰略性、公益性的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加強經費使用的集中度,努力克服財政科技經費使用小而散的習慣性做法;支持各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區創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建設。會同財政部門探索定額補助、事后補助、獎勵經費、貸款貼息、政府采購等多種科技資金配置形式,引導企業、行業增加自主創新投入。積極爭取國家、省里的科技經費、擴大我市科技投入的總量規模。建立政府科技投入績效評價體系,健全公開透明的監管機制,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4、著力抓好科技幫扶

      針對我市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的狀況,從科技部門的職能出發,發動全市科技系統的廣大科技人員,深入企業開展“科技幫扶”活動,促進企業穩定發展、轉型發展和提升發展。一是幫助企業開展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和技術診斷;二是幫助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加速推進產品創新;三是幫助企業開發、申請和購買國內外專利尤其是發明專利,增強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競爭力;四是幫助企業建立和發展研發機構,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五是幫助暫時不符合國家新出臺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條件的企業,制定整改方案,使其盡早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

      5、大力培養引進創新型人才

      把吸引、培養、使用好科技人才,充分發揮創新人才的作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實施省“百千萬科技創新人才工程”,結合重大重點科技項目實施,開展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創建活動,形成若干個由科技專家和企業技術總負責人共同領銜的科技創新團隊。結合創新型企業試點示范工作,進一步增強企業家的科技創新意識,造就一支既懂經營管理又對科技比較熟悉、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家隊伍。結合企業一線工作,努力培育生產一線的創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引進大院名校戰略,以團隊式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核心技術為重點,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剛性引進和柔性引進相結合,不拘一格地引進急需和緊缺的高層次人才,促進國內外優質科技資源向集聚。充分發揮在臺高校的本土優勢,推進高素質人才就地創新創業。

      第4篇

      一、實施人才工程,夯實企業技術進步的基礎。

      企業之爭實際是科技之爭,而科技之爭的根本是人才之爭。在過去一段較長的時間里,我們雖然注重人員培訓,人才使用,但由于靠統配充實技術隊伍,造成技術人員青黃不接,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帶來的是產品單一、多年一貫制,沒有技術實力去搞開發、搞創新的局面,企業發展徘徊不前。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近兩年我們公司班子通過統一思想認識,果斷決策,采取了積極的措施,堅持以人為本,大膽地實施人才工程,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有知識、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在實施這一工程中,我們抓了三點:

      一是抓好人才的引進。我們通過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實施了招賢納士、引進人才的措施,凡是專業對口、具有大中專學歷的工程技術人員,及大中專學校應往屆畢業生,都可以來應聘,對引進的人才為其解決配偶的工作、住房等,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工作是誠心誠意的,來的高興、干的滿意。通過這一措施,這幾年我們共從全國各地引進了170多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中高級技術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為企業的科技創新及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

      二是抓好員工素質的提高。在實施人才工程中,我們把提高員工素質做為一項重要工作去抓。為提高員工隊伍的專業知識水平,我們先后把20多名青年員工送到省內外的一些大專院校進行深造。與此同時積極鼓勵企業中的管理者和技術工人對口參加各類培訓。目前,全公司共有5人參加MBA學習,40多人參加大專函授及自學高考。為調動生產一線工人學技術、長才干的積極性,從20*年起,我們實行了評聘工人技師制度,通過考核,把40多位在一線中技術過硬、有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的操作者評聘為工人技師,并納進人才實行動態管理,每季一考核,對考核合格者發放一定的技師獎。這樣一來,我們內部從觀念上就發生了變化,大家不再認為只有學歷、有職稱的人才是人才,生產工人照樣也是人才,對提高員工隊伍素質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是為科技人才發揮作用,創造好的條件。有了人才是基礎,發揮人才的作用是目的。要讓人才發揮出作用,關鍵是要為他們營造一種好的氛圍,創造出好的條件,讓他們有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近幾年我們大膽地支持和鼓勵工程技術人員走出去開闊視野,考察市場,了解信息,搞新產品開發和參與一些技術攻關。并在工資待遇、獎金分配上給予傾斜,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讓他們有榮譽、有地位。如:原技術中心主任*,是一位從外地引進的人才,近幾年中,他帶領導廣大工程技術人員,連續奮戰,先后開發出30多種壓力機新產品,為企業贏得了市場和效益,所以公司現把他聘為總工程師。再如,技術工人*原是一位獲得過濰坊市工人技師、技術能手稱號的車工,公司在20*年底購進了一臺大型進口鏜銑床后,決定讓他轉崗學習操作其設備。由于他勤奮好學,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掌握了該設備的操作技術。為此,他不僅受到了公司的表彰獎勵,20*年還被評為*市有突出貢獻的工人技師。我們還對各類人才放開使用,目前公司48名中層以上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占到了90%,企業管理人員的知識化使企業接受新科技、新管理理念的水平與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為企業抓好技術進步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二、加大投入,提高企業技術進步硬件建設水平。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提高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實力,不僅要有高素質的人才,同時還必須具備一流的加工設備,沒有好的設備就不會生產出好的產品。近幾年來,我們堅持不斷的抓投入、抓設備更新,使企業加工能力和水平得到大的提高。

      一是把投入作為興企戰略,靠投入推動企業創新。近幾年來,我們始終把投入作為興企的一項戰略,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每一年度都要確立目標,制定計劃,把技術改造、投入項目、資金與銷售收入、利稅同等納入考核指標,做到生產、銷售、技改三同步,確保企業技術進步保持強勁后勁。自*年以來,我們用于技術改造、產品開發、項目開發的資金累計達到1.8億元,對于企業的創新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我們自去年開始,投資1.2億元,建起了占地250畝的沖壓中心項目。目前,該項目的一期工程已完工,正式投入了生產。僅此企業年可增加銷售收入1億元,利稅1000萬元。

      二是興建科技中心,形成科技網絡。*年投資二百多萬元,興建了科研樓,建起了以產品設計開發為主的技術中心,又投資50多萬元,開發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用現代化的手段設計開發產品,并在內部實行了聯網,構筑起一個集資料、數據及管理為主、資源共享的科技網絡,加快了產品開發速度,實現了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管理的目的。20*年公司的技術中心被驗收為*市級技術中心。

      三是加速設備更新進程,提高產品加工水平。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公司是一個老企業,陳舊設備多,不進行更新就要落后,自改制以來,我們采取逐年更新的辦法,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先后購進了70多臺套精密及大中型關鍵設備。如:從俄羅斯購進的大型鏜銑床后,使公司的鏜銑加工能力提高了三倍,同時解決了新產品JM系列壓力機的加工難題。為了滿足新型建材機械新產品的開發需求,我們購進了在國內具有技術領先地位的大型立式車窗和磨床各2臺。為了滿足沖壓中心的生產和產品開發需求,我們購進了大型油壓機和大型機械壓力機12臺。等等,這些設備的購進既滿足了技術進步和新產品開發的需要,又提高了產品的加工水平。

      三、運用科技成果,加速產品升級換代。

      企業要適應市場,就必須順應市場需求,研制開發新產品。在具備了人才、設備優勢的同時,我們堅持不斷把內在的與引進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優勢,使企業保持了旺盛的競爭力。

      一是挖掘本企業技術人員潛能,搞好產品延伸開發。我們公司是搞了幾十年機械加工的企業,對機械產品的設計加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特別是我們通過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幾年來的實踐,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存在著一定的潛能。因此,我們抓住這一點,在挖掘工程技術人員潛能,延伸產品開發上下功夫,通過這一優勢,制定并采取了多元開發的經營戰略,在開發生產壓力機的基礎上又相繼靠自己的力量,自行研制開發了橡膠機械、液壓機、汽車、農用車、聯合收割機沖壓件、混凝土砌塊成型機、混凝土彩色屋面瓦生產線等多種產品,徹底地解決了多年來單一生產壓力機的局面,所生產經營的產品達到5大類,100多個品種。特別是在開發新型建材機械中,QMY3-10型固定式混凝土砌塊成型機被國家經貿委評審為國家級新產品,獲得*省機械工業系統科技進步一等獎,被列為*省重點環保開發項目,公司被中國建筑塊協會指定為建材機械定點生產單位。

      二是運用科技成果,加速老產品升級換代。近幾年,由于我們狠抓了科技投入和科研開發,所以研究積累出一些成果。如,在壓力機的設計上,我們在系統、氣墊保護、安全保護、電氣控制等方面,研究出一些新技術成果,改濃油為稀油,新增了行程閉鎖裝置、液壓過載保護、移動工作臺、PLC控制等,用這些技術成果對老產品進行改造和換代,使產品的性能及技術得到提升,推向市場后效果極佳。如:我們運用科技成果,開發的JH36-400C閉式大臺面壓力機、JH36-400E閉式移動工作臺壓力機等換代產品,投放市場后,受到上海大眾、長春一汽等大企業的青睞,其中,在20*年,長春一汽集團消聲器廠一次就與我們簽定了一千萬元的銷售合同。

      三是抓好“廠所”掛鉤,開發高技術含量產品。

      第5篇

      一、實施人才工程,夯實企業技術進步的基礎。

      企業之爭實際是科技之爭,而科技之爭的根本是人才之爭。在過去一段較長的時間里,我們雖然注重人員培訓,人才使用,但由于靠統配充實技術隊伍,造成技術人員青黃不接,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帶來的是產品單一、多年一貫制,沒有技術實力去搞開發、搞創新的局面,企業發展徘徊不前。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近兩年我們公司班子通過統一思想認識,果斷決策,采取了積極的措施,堅持以人為本,大膽地實施人才工程,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有知識、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在實施這一工程中,我們抓了三點:

      一是抓好人才的引進。我們通過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實施了招賢納士、引進人才的措施,凡是專業對口、具有大中專學歷的工程技術人員,及大中專學校應往屆畢業生,都可以來應聘,對引進的人才為其解決配偶的工作、住房等,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工作是誠心誠意的,來的高興、干的滿意。通過這一措施,這幾年我們共從全國各地引進了170多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中高級技術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為企業的科技創新及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

      二是抓好員工素質的提高。在實施人才工程中,我們把提高員工素質做為一項重要工作去抓。為提高員工隊伍的專業知識水平,我們先后把20多名青年員工送到省內外的一些大專院校進行深造。與此同時積極鼓勵企業中的管理者和技術工人對口參加各類培訓。目前,全公司共有5人參加MBA學習,40多人參加大專函授及自學高考。為調動生產一線工人學技術、長才干的積極性,從2002年起,我們實行了評聘工人技師制度,通過考核,把40多位在一線中技術過硬、有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的操作者評聘為工人技師,并納進人才實行動態管理,每季一考核,對考核合格者發放一定的技師獎。這樣一來,我們內部從觀念上就發生了變化,大家不再認為只有學歷、有職稱的人才是人才,生產工人照樣也是人才,對提高員工隊伍素質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是為科技人才發揮作用,創造好的條件。有了人才是基礎,發揮人才的作用是目的。要讓人才發揮出作用,關鍵是要為他們營造一種好的氛圍,創造出好的條件,讓他們有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近幾年我們大膽地支持和鼓勵工程技術人員走出去開闊視野,考察市場,了解信息,搞新產品開發和參與一些技術攻關。并在工資待遇、獎金分配上給予傾斜,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讓他們有榮譽、有地位。如:原技術中心主任XXX,是一位從外地引進的人才,近幾年中,他帶領導廣大工程技術人員,連續奮戰,先后開發出30多種壓力機新產品,為企業贏得了市場和效益,所以公司現把他聘為總工程師。再如,技術工人XXX原是一位獲得過濰坊市工人技師、技術能手稱號的車工,公司在2002年底購進了一臺大型進口鏜銑床后,決定讓他轉崗學習操作其設備。由于他勤奮好學,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掌握了該設備的操作技術。為此,他不僅受到了公司的表彰獎勵,2003年還被評為XX市有突出貢獻的工人技師。我們還對各類人才放開使用,目前公司48名中層以上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占到了90%,企業管理人員的知識化使企業接受新科技、新管理理念的水平與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為企業抓好技術進步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二、加大投入,提高企業技術進步硬件建設水平。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提高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實力,不僅要有高素質的人才,同時還必須具備一流的加工設備,沒有好的設備就不會生產出好的產品。近幾年來,我們堅持不斷的抓投入、抓設備更新,使企業加工能力和水平得到大的提高。

      一是把投入作為興企戰略,靠投入推動企業創新。近幾年來,我們始終把投入作為興企的一項戰略,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每一年度都要確立目標,制定計劃,把技術改造、投入項目、資金與銷售收入、利稅同等納入考核指標,做到生產、銷售、技改三同步,確保企業技術進步保持強勁后勁。自2000年以來,我們用于技術改造、產品開發、項目開發的資金累計達到1.8億元,對于企業的創新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我們自去年開始,投資1.2億元,建起了占地250畝的沖壓中心項目。目前,該項目的一期工程已完工,正式投入了生產。僅此企業年可增加銷售收入1億元,利稅1000萬元。

      二是興建科技中心,形成科技網絡。2000年投資二百多萬元,興建了科研樓,建起了以產品設計開發為主的技術中心,又投資50多萬元,開發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用現代化的手段設計開發產品,并在內部實行了聯網,構筑起一個集資料、數據及管理為主、資源共享的科技網絡,加快了產品開發速度,實現了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管理的目的。2001年公司的技術中心被驗收為XX市級技術中心。

      三是加速設備更新進程,提高產品加工水平。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公司是一個老企業,陳舊設備多,不進行更新就要落后,自改制以來,我們采取逐年更新的辦法,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先后購進了70多臺套精密及大中型關鍵設備。如:從俄羅斯購進的大型鏜銑床后,使公司的鏜銑加工能力提高了三倍,同時解決了新產品JM系列壓力機的加工難題。為了滿足新型建材機械新產品的開發需求,我們購進了在國內具有技術領先地位的大型立式車窗和磨床各2臺。為了滿足沖壓中心的生產和產品開發需求,我們購進了大型油壓機和大型機械壓力機12臺。等等,這些設備的購進既滿足了技術進步和新產品開發的需要,又提高了產品的加工水平。

      三、運用科技成果,加速產品升級換代。

      企業要適應市場,就必須順應市場需求,研制開發新產品。在具備了人才、設備優勢的同時,我們堅持不斷把內在的與引進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優勢,使企業保持了旺盛的競爭力。

      一是挖掘本企業技術人員潛能,搞好產品延伸開發。我們公司是搞了幾十年機械加工的企業,對機械產品的設計加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特別是我們通過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幾年來的實踐,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存在著一定的潛能。因此,我們抓住這一點,在挖掘工程技術人員潛能,延伸產品開發上下功夫,通過這一優勢,制定并采取了多元開發的經營戰略,在開發生產壓力機的基礎上又相繼靠自己的力量,自行研制開發了橡膠機械、液壓機、汽車、農用車、聯合收割機沖壓件、混凝土砌塊成型機、混凝土彩色屋面瓦生產線等多種產品,徹底地解決了多年來單一生產壓力機的局面,所生產經營的產品達到5大類,100多個品種。特別是在開發新型建材機械中,QMY3-10型固定式混凝土砌塊成型機被國家經貿委評審為國家級新產品,獲得XX省機械工業系統科技進步一等獎,被列為XX省重點環保開發項目,公司被中國建筑塊協會指定為建材機械定點生產單位。

      二是運用科技成果,加速老產品升級換代。近幾年,由于我們狠抓了科技投入和科研開發,所以研究積累出一些成果。如,在壓力機的設計上,我們在系統、氣墊保護、安全保護、電氣控制等方面,研究出一些新技術成果,改濃油為稀油,新增了行程閉鎖裝置、液壓過載保護、移動工作臺、PLC控制等,用這些技術成果對老產品進行改造和換代,使產品的性能及技術得到提升,推向市場后效果極佳。如:我們運用科技成果,開發的JH36-400C閉式大臺面壓力機、JH36-400E閉式移動工作臺壓力機等換代產品,投放市場后,受到上海大眾、長春一汽等大企業的青睞,其中,在2003年,長春一汽集團消聲器廠一次就與我們簽定了一千萬元的銷售合同。

      第6篇

      一、全力實施“663212”科技創新工程,努力構建創新型

      為全面貫徹《省人民政府關于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的實施意見》、《市人民政府關于科技創新“633611”工程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科技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產業技術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由科技局牽頭聯合工信委、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組織專門力量進行了細致的調查研究,起草了《縣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科技創新,實施“663212”工程的意見》,分別經縣政府常務會議、縣委常委會研究同意,并以縣政府(2012)1號文件下發,給我縣今后幾年的科技工作提出了主攻方向,就是緊緊圍繞建設創新型的戰略目標,著力培育發展以新型建材為主導的非金屬新材料、以軸承為主導的機械電子、金屬新材料及其制品、以光伏為主導的新能源、生物和新醫藥、現代農業及綠色食品等6個我縣有優勢、有基礎、有潛力的高新技術產業,使其成為符合低碳與生態經濟要求和當代新產業發展趨勢的龍頭主導產業,成為我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圍繞6個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需求,致力培育6個創新型企業,實施3項重大技術成果產業化項目,建設2個重點研發平臺,辦好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特色基地,組建2個優勢科技創新團隊。過去一年,在全社會的努力下,科技創新工程的實施開局良好,優勢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升級進展順利,如三清活性炭廠作為培育6個創新型企業的典型,該廠組建優勢科技創新團隊,促進產學研結合。其研發的高吸收揮發性溶劑活性炭對建筑行業降低成本,減少污染,將帶來顯著的效果。電氣開關廠、市紅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縣特種水稻研究中心、三清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都成立了以教授為主導、大學高材生為主體的研發隊伍,分別與中國林科院、理工大學、大學、大學等多所大學科研機構聯姻,共同攻關科研項目??萍紕撔鹿こ痰膶嵤?,將大力提升我縣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我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壯大,實現富民興玉目標。

      二、積極組織申報實施科技項目,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我局始終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把項目建設作為關鍵工作來抓,從項目的立項申報,到組織實施,產業轉化,實行全面跟蹤,全程服務。為激發企業科技項目申報熱情,我們強化工作舉措,重點加強了對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項目申報資金、技術申報資料準備等的扶持力度,引導激發企業申報項目熱情,增加資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建立技術研發機構,加大高新技術產品研發力度,不斷提升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通過努力,一批科技項目得到了培育和壯大,爭取到了上級科技部門的支持。如由三清山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生物酶法和動態高壓微射流聯用技術制備高活性紅薯渣膳食纖維》列入國家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由省軸承產品檢測中心申報的《縣軸承檢測與技術服務平臺》列入國家創新基金服務機構補助項目。由創新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申報的《獺兔規?;B殖技術示范》列入省首批六個富民強縣項目之一。

      作為國家創新基金服務機構補助項目《縣軸承檢測與技術服務平臺》,采用網上服務和網下服務兩種模式,為40多家軸承企業開展產品檢測、產業信息、共性技術及產品研發、咨詢與技術培訓服務,服務突出專業性、公益性、非盈利性特點。該服務平臺的設立,將為軸承產業向規?;?、集約化、科技化全面邁進作出巨大貢獻。作為省首批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實施項目《獺兔規?;B殖技術示范》,在去年以建立養兔為主的“一村一品”工程中,先后在十個鄉鎮新增500戶養兔專業戶,新增專業養兔量達60萬只,新增兔籠2500多個,培訓養殖人員500多人次,帶動農民每戶養兔收入達2.5萬元左右,使2000多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由縣農技推廣站承擔的縣級課題《超級稻高產示范推廣》,2012年全縣推廣面積達10萬畝,比全縣平均單產畝增89.2公斤,全縣增加產值830多萬元。紅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擔的《懷高山有機蔬菜關鍵技術集成》項目,按綠色無公害有機生產標準生產蔬菜,生產的蔬菜全部外銷到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超市,產值超3000萬元,給企業帶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公司的生產基地懷玉農業科技示范園被省廳列入省級科技示范園、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業流動站。

      三、深入開展科技入園工作,切實加快科技興企步伐

      工業園區是我縣經濟發展的重頭戲,也是科技服務于經濟建設的重要平臺。2012年,根據省科技廳在宜春召開的科技入園現場經驗交流會精神,我局組織專門力量,對園區企業產業結構、技術狀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建立了園區企業科技臺帳和園區企業科技聯絡員制度,建立科技局與園區企業的聯系熱線,隨時了解掌握園區企業科技動態,積極主動開展為園區企業服務,及時為園區企業提供項目申報、市場調研、技術培訓、專利申請、科技信息咨詢等方面服務。積極組織他們參加科技系統組織的有關對接活動等,為園區企業投資創業助力。去年,為提升科技服務水平,我們主動上門,面向園區企業發放《縣科技局服務聯系卡》160多張,并組織召開了園區企業主代表座談會,聽取企業意見,對企業進行了科技管理知識培訓,重點介紹了科技項目申報程序、高新企業認定、科技成果鑒定驗收等方面知識,深受企業歡迎。

      四、以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為依托,認真做好科技興農工作

      科技興農,是科技部門在新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局多年來堅持以科技示范基地為依托,積極做好科技興農工作。根據全縣農業產業化布局,繼續為雙明冷水茭白、懷高山蔬菜、四股橋紫寶香糯、文成優質蔬菜、巖瑞信木柚等科技示范基地提供人才、技術、資金支持。一年來,聯合縣農業局等部門,組織農業、林業、畜牧等方面專家,在示范基地或在鄉鎮街道墟日舉辦多種形式的技術講座8期,開展科技宣傳服務,現場解答生產技術難題,發放技術資料。先后接待群眾咨詢1500人次以上,贈送科技資料2000余份?,F在,全縣建立科技示范基地8000多畝,涉及農戶一萬多戶,大部分都掌握了1至2門實用致富技術,使科技示范基地的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有效帶動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民增收。懷高山蔬菜示范基地的23名大學生,自2006年起開始進行高山有機蔬菜種植開發,走公司+科技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帶動當地農民從事科技種植養殖,以科技促效益。2012年,公司給當地農戶平均帶來增收1萬余元,極大地發揮了發家致富奔小康的領頭軍作用。

      五、科技工作基礎環境進一步優化,機關自身建設和服務能力得到加強

      縣委縣政府對科技工作非常重視,把科技工作放在全縣工作的重要位置來抓,采取有力措施,不斷優化科技創新創業環境。在去年機構改革中,我縣科技局仍然保留為縣政府組成部門,三定方案中的局領導職數由原來的一正二副增加到一正三副,加強了領導力量。將防震減災工作列為科技局的主要職責之一,理順了科技局對全縣防震減災工作的管理。在科技投入上,我縣科技三項費每年都高于財政收入的速度遞增。為加強科技局服務科技企業的能力,去年,縣政府、縣編委批準同意我局組建了“縣生產力促進中心”,便于為企業申報科技項目、人才引進、尋求科技合作等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科技工作基礎環境進一步優化。在機關自身建設上我局以思想建設為核心,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以群眾滿意為標準,著力抓好機關自身建設,努力打造科技部門親民服務和勤政廉政新形象。全局干部職工為企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創業服務年活動中得到了眾多企業的充分肯定。

      六、有序推進防震減災工作

      在上級地震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縣防震減災工作開局良好。地震宣傳、震災預防、緊急救援、“三網一員”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逐步得到加強。5月12日在縣城沿河路開展了以“減災從社區做起”為主題的防震減災日活動。完善了地震應急預案,逐步建立健全了“三網一員”網絡體系,對防震減災助理員進行了培訓,在全縣六個鄉鎮建立了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點。2012年被省地震局評為防震減災宣傳先進單位。

      一年來的工作,我們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科技工作亮點不多,創新后勁乏力,科技服務于經濟建設的能力有待提高等。

      回顧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我們常常體會到:

      加強溝通協調,爭取得到各級各部門的重視,是做好科技工作的關鍵。根據科技局的職能,為了能夠更好的做好工作,我們必須切實加強與各級各部門的協調溝通,爭取縣委、縣政府和各有關部門、企業的的重視、關心和支持,充分發揮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領導關心、部門重視、企業積極參與的大科技局面。

      第7篇

      一、20__年亮點工作匯報

      (一)建立企業科技檔案

      為了全面掌握______科技工作的第一手資料,建立覆蓋全區企業的科技檔案庫,提升謀劃科技工作能力,提高服務效率,我們深入基層,重點對我區企業的科技項目申報、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項目、專利申請等方面收集材料,并為每個企業建立了特色鮮明的專屬科技檔案,全面摸清科技工作的“家底”,為下一步科技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信息資源支持。截止目前,共收錄建立企業科技檔案50余家,現正對每個企業進行歸類、分析、匯總。

      (二)強化政策扶持力度

      為了進一步完善我區科技政策體系,充分調動全區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市場化、本地化,進一步促進全區自主創新體系建設,推動我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突破性發展。我局在年內起草出臺了《關于扶持科技型“小巨人”企業發展的意見》和《關于鼓勵企業科技創新的意見(試行》。截止20__年12月底,全區共有13家企業申報“小巨人”企業和科技創新獎勵30余項。目前,我局正匯總有關資料,并同有關部門對企業申報的各類獎項進行初審。

      (三)積極搭建產學研平臺

      積極組織我區企業參加市局組織的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和化學化工行業產學研合作專項活動,共組織______等8家企業與______等11家高等院校開展項目合作11項,技術成交達180萬元。組織______申報______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名、科技創新型團隊2個,目前______科技創新團隊已通過審核。組織______加入______市懷藥行業協會,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懷藥產業提供一個平臺。圓滿完成科技特派員的選派工作,共爭取省級科技特派員1家,市級2家。

      二、2013年亮點工作

      (一)工作思路

      堅持“科技創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主線,建立以科技發展為先導、以自主創新為核心、以加快產業化進程為目標、產學研一體化的技術創新體系,為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亮點工作

      1、做好第七次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爭創工作

      我局高度重視,通過強化領導、精心準備、廣泛調研,認真做好前期相關工作,于20__年下半年就開始提前著手籌備2013年第______次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工作。今年,我局將認真制定考核方案,積極與上級部門聯系,隨時掌握考核動態,并協調全區相關部門、企業,全力開展創建工作,確保連續十四年第七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