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6 21:16:33
序論:在您撰寫綜合材料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傳統繪畫中,大量地運用材料是為了增加繪畫表現力,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材料已經逐步演變為畫家的一種藝術語言。在紙本繪畫作品中的材料多種多樣,主要有鉛筆材料、色粉筆材料、毛筆材料,油彩材料等。繪畫作品從單一材料到多種材料的綜合運用,從傳統的繪畫材料到各種生活材料或工業材料,甚至直接在人體上繪畫的行為藝術,這些都體現了材料的變化在繪畫藝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藝術家可以選擇適當的材料來表達作品的內容,因為材料有軟件,有硬,有干,有濕,有透明,有不透明等等各種各樣的差異。例如,克里姆特巧妙地運用了金箔和金粉等新型材料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好的表現了物體的神韻,增加了作品的美感和感召力。藝術家們不僅能巧妙地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作,而且能夠在材料的原始屬性上挖掘出它們特有的潛質,表達出原始的繪畫材料表達不出來的效果。
1.2材料的表現力
(1)材料在藝術作品的形式感。材料的形式感表現在藝術上的就是我們熟知的形式美,而只有當人們的心理和生理達到共鳴才會感知這種形式美。用于油畫的綜合材料通常是在油畫布或其他材料上進行繪畫,藝術家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創作出極其有形式美的藝術作品,所以我們說綜合材料通常具有很強的形式感。當代的很多藝術作品主要采用油彩,肌理材料,拓印,拼貼等材料方面的綜合技術。在綜合繪畫的技法中有一種很重要的材料表現法就是材料拼貼,不同的流派或不同的時期,材料拼貼都具有不同的理念和方法。不同的膠類可以在畫面中產生濃重的流動感、凸凹感、粗糙感和斑駁感;呈現裂紋狀態的漆面可以表達出皸裂的效果;拼貼紙張可以產生自然的條紋。以上所采用的材料方面的綜合技法就是有代表性的形式感,在一幅綜合繪畫的作品中往往會同時采用上面提到的很多技法。藝術家在創作時通常希望達到一種平衡,希望表達出自己的創造性。因此,他們在綜合材料繪畫中所表現的形式感是強烈的。創作出新穎的、有活力的作品需要藝術家不斷地探索新材料的表現力,這無疑需要藝術家具有不斷創新的思維。
(2)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這些性格決定了你是怎樣一個人,你適合怎樣的環境。材料也是如此,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表現,都有自己的性格。藝術家在創作中只會選擇幾種材料而不會把所有的材料都用在作品中。那么哪種材料更能體現藝術家的創意,哪些材料放在一起更加協調,哪些材料更具有吸引力,這都是藝術家在創作之前就需要考慮的問題??梢酝ㄟ^對材料進行打磨,水洗,煙熏,拼貼,腐蝕等方法表達出不同的情感,而且材料本身也有自己的質感,當人們面對這樣的作品時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金屬的質感比較細膩,采用金屬材料讓人感覺到高貴和優雅;石材的質感比較粗糙,采用石材會讓人有厚重感。
(3)在綜合繪畫中材料是具有生命力的。可以通過對材料進行裁剪,重構,粘貼等方式來表達作品。每一種材料都具有不同的屬性和特性,所以,采用不同的材料或采用相同的材料卻用不同的手法表現出來都可以體現出藝術家不同的創意。有人說材料是靜止的,那為什么要說在綜合繪畫中的材料是具有生命力的呢?因為藝術家無論是繪畫還是雕刻都會展現給人們一種有吸引力的、有生命力的作品。因此,我們說材料本身沒有生命力而是藝術家們在使用材料時賦予了材料獨特的生命力。當一幅繪畫作品采用了不同的材料,它就會有不同的感染力;而一個成功的藝術作品得到廣泛的認可,其實也說明人們的審美觀悄然地發生了變化。當今的科技飛速發展,人們也更加喜歡貼近自然的東西。因此,用當代的新型材料作為繪畫材料,把這些現成的材料修改、拼貼到自己的繪畫作品中,會使創作更加貼近現實,拉近了與人們的距離,其感染力絕不亞于傳統的繪畫作品。
2裝飾畫的材料美
裝飾畫的材料美,是指合理運用設計材料本身所具備的色澤,質地,肌理等屬性并充分發揮其特點,而體現出來的視覺美。當代的藝術家非常注重裝飾畫材料的選擇,注重材料的搭配,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創意和審美意向。
2.1裝飾畫材料的色彩美
色彩是繪畫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它是表現美的最普通、最常見的方法。不同的色彩能給人帶來不同的感覺。例如,黃色給人一種高貴和富有的感覺;白色讓人感覺純潔和善良;黑色讓人感覺沉重和恐怖;絕木質色彩讓人感覺清新和環保;金屬的色彩給人一種時尚的感覺等等。不同的色彩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心理感覺,所以,藝術家需要選擇能夠準確表達自己情感和作品主題的色彩。
2.2裝飾畫材料的肌理美
這里提到的“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即各種粗糙平滑、高低不平、縱橫交錯的紋理變化,它體現了人對物體表面紋理特征的感受。在繪畫中怎樣配置肌理的材料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多種材料肌理的相互關系。在裝飾畫中往往會采用很多類型的材料肌理,有相似的,有相反的。采用相似的肌理可以體現協調、統一的關系;采用相反的肌理可以通過層次分明的對比給人們的視覺帶來沖擊力。因此,選擇合適的肌理關系能夠增強裝飾畫的藝術價值。
(2)材料肌理的比例。一個成功的裝飾畫作品它采用的材料肌理的比例一定的合理的?!斑^猶不及”,如果在作品中采用了過多的材料,過分的體現材料的肌理,會使畫面雜亂無章,失去它應有的美感。
(3)要選擇與創作主題一致的材料肌理。在裝飾繪畫中除了要選擇符合主題的色彩,還要選擇符合主題的材料肌理。只有這樣才能強化主題,表達出作品的真實含義。
2.3裝飾畫材料的質地美
人們對不同的材料會有不同的感受,這涉及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因素。例如,從客觀上講,石料給人一種涼爽、穩重的感覺;而木料給人一種溫暖、親切的感覺。而從主觀上來講,又存在一些個體的差異性。例如,有的人認為金屬代表安全,而有的人認為金屬代表冰冷。因此,要想正確地表現作品的主題,就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選擇合適的材料。
3常見的綜合材料的運用
從真實的課題項目出發進行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課題教學要求學生圍繞設計的課題進行思考研究,深化視覺語言和設計主題之間的關系。為了實現主題,做到有理有據,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對于所遇到的知識方法等問題,采取自助或與老師同學討論等多種方式解決??陀^世界的材料豐富多樣、千差萬別,從自然材料到人工材料,它們不僅以各自特有的存在方式“充斥”著我們的眼睛,同時,其中所蘊含的生命機制還賦予視覺以某種情緒和氣質。我們都知道,視覺語言表現的最終目的是為傳達服務的,在課題設計作品中一目了然的明確主題至關重要。通過命題的材料實驗訓練,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設計語言和表現主題的關系,深化他們對視覺傳達功能和任務的理解。
綜合材料課程分三個階段,采用課題式授課方式進行。第一,研究材料與視覺傳達關系;第二,探討綜合材料形式語言,包括綜合材料感知、審美、形態語言、符號意義以及精神文化內涵等;第三,綜合材料形式表現與實踐,通過解構、重組、異化等方式進行限定材料的命題創作。材料本身富有情感屬性,如同書籍設計選擇不同材質的紙張會帶給讀者不同的心理感受,通過材料感知的訓練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材料選擇的細微變化,進而從視覺傳達角度進行把握。材料的表達還應考慮某種材料的文化內涵,就像西方人體會不到中國人所感受到的玉石之美,對材料的選擇應充分考慮不同受眾人群的文化背景。在材料的表現方式上,引導學生突破對于某種材料的傳統化、經驗化認知,幫助學生提供無限的創作表現空間,從而形成關于材料表現的更多體驗,為進入課題設計專業創作打下基礎。教師在課題設計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利用材料表現一些具體的命題,學生首先要針對命題做出個人的詮釋。對于同一個主題,個人的視角和理解力的不同,所給出的觀點也是有差別的,也直接反映了課題設計中真實情感、個性化的語言。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展開思維,從無規則的材料及偶然的形式肌理中尋找可視的、具有意味的形式。然而在設計中不能讓材料“先聲奪人”,使材料的外在形式遮蔽了創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對材料的分析及創作的構想、草圖、實際的過程采用圖片記錄的方式,并對最終的結果進行總結。
在這個練習中,學生對材料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不再單一是為了材料而材料、為了表現而表現,而變成了一項根據主題需要有目的的課題設計任務。材料的美是豐富的,對設計具有很好的啟發作用。開發一材料為主富有創意的視覺語言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從傳統的具體設計方法到打破形和色的束縛,通過解構重組等方法去演繹材質本身所蘊含的內在精神,嘗試著材料表達的各種無限可能性。一些新思維、新想法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涌現,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逐步培養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還能從創新性角度加深對設計基礎的理解,在和同學們對新知共同探索的過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課程展覽
課程結束以課程展覽的形式展示學生作品,提前將畢業展的形式引入了課程中,是一種很好的嘗試。課程展覽是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的一種有效方式,可以讓學生和觀眾也能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使得評價的角度更為全面。教師應鼓勵學生將過程中每個階段的體驗記錄下來,從具體的個案探索過渡到理論研究的高度。課程記錄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記錄課程的進程,能夠引導學生總結設計經驗,由實踐探索上升到理論高度。藝術院校的校園文化是感性的,但是課題設計還需要理性的修養,因此,養成上課過程對各個環節的體驗進行記錄整理、理性分析問題的思維習慣十分重要。課程的過程往往比結果更具有價值,學生應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包括影像、網絡、音畫等多種形式記錄創意心得以及專業實踐的過程,這會使學生對材料的體驗和嘗試更為豐滿。綜合材料這一課程還需要綜合的、開放性的實驗空間來完成教學任務,這樣既能打破不同院系之間基礎課教學完全隔閡的狀態,也有利于整合全校實驗室資源,建立共通性的實踐教學平臺。學生綜合材料課中好的作品應在實驗教學空間進行長期展示,引發學生進行更多關于材料表現的思考,讓學生不出校園就能獲得新材料的信息,增加對材料的直觀認識。
三、課程總結
(1)木質材料的介入
木質材料的選擇范圍較為廣泛,因為木材本身的花紋肌理就具有裝飾效果。木材可以制作出細膩、精致的感覺,并且色彩的種類也具有多樣性,因而選擇的空間范圍也就相應擴大。木材介入到現代陶藝有鉚、榫以及拼接等手法,這種木質材料的運用不僅僅局限在單一木材和簡單的制作工藝上,使很多陶瓷不能燒成的想法變為可能。喬阿諾曾說過:“木材常使其本身成為生命的、沖突的、喧擾的表現,它那種細致柔和的感覺,清新的木質香味,總能有一種想去親近的感覺,似乎它本身擁有強大的親和力?!本拖瘳F代陶藝和木質材料的搭配,就是陶藝家對陶器、瓷器就情感和觀念在整體表達的需要,也是現代藝術影響的必然結果。在一些作品當中,因為擺放效果的不同會呈現不同的作品空間,所以陳設的位置和排列組合的方式都是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由HannaEhlers設計的家居裝飾品APU,是木制(胡桃木、橡木、白蠟木)底座和陶瓷容器構成。Apu在視覺上極具禪意,并且能夠實現托盤、花瓶等器物所具有的功能。這里的木質材料帶給人一種溫暖的心理效果,和瓷器的素美效果相映成趣。由EladKashi設計的餐桌,酷似一只大盤子分成了六份鑲嵌在桌子上,盤子的形狀初看起來給人一種怪異的感受,但這件作品卻是木質鑲嵌的經典案例,在創作的過程中可以任意進行六份或多份的分割組合排列。選擇符合陶瓷材質和色彩、器質的木質材料對于現代陶藝能夠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藝術家要選擇適合陶瓷作品的木質材料,并盡可能使用火燒、切割、拼接等多種手法,找到適合于陶藝作品的裝飾手法。
(2)石質材質的介入
由礦物集合而成的石頭,是構成地殼的堅硬物質,其石質質感也是不同的。根據其質地、硬度和密度分為不同的石材,如大理石的質地細膩、潤澤、色彩純凈,給人恬靜的感覺;花崗巖堅硬、密度較大,則給人粗獷、豪放、樸實的印象。同樣作為硬質材料的石質材料,與陶瓷的結合就顯得有些生硬。在現代陶瓷的創作中,利用陶瓷釉質的細膩和光滑與石材的粗獷質感相對比,石質材料不同于木質材料,一般不能進行隨意的組合切割,主要是作為配飾使用。石材的自然形式感,和經過思想加工過的陶藝相加組合形成一種美妙的搭配。石材的鑿痕其本身就具有自然的肌理效果,這種材質的美感可以達到整體效果上的統一,作品主題是“停止回憶”,一只粘土做的手仿佛是在拒絕象征著大門的石材,而兩邊的粘土裝飾則是大門的裝飾,心門被上了鎖,拒絕一切的誘惑和不快,顏色也很是統一。圖4中石材被刻意割開來,石材的體量感刻意給人一種穩定、厚實的感覺。紅色的釉面也是和烏黑的石面相對比,形成一種反差感。這種組合只適合于進行概念重置的介入,所以一定要考慮好內容以及形式感,不然很容易做得粗糙或者介入得不成功。
2人工裝飾材料
人工裝飾材料,顧名思義指的是天然物之外的材料,比如金屬、玻璃和其它的復合物。材料和技法承載著藝術家的觀念,這種觀念和過去不同,在當代藝術家的實踐中開始深化,也轉變了單一的材料使用。材料的應用是為了更深刻地豐富作品的藝術語言,傳達藝術家的思想情感。
(1)金屬材料的介入
金屬材料介入到現代陶藝作品中,不同的金屬材料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金屬具有光澤性、延展性、導電性和傳熱性等特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金屬也出現了不同的類別,如從最初的青銅、鐵到鋼、不銹鋼、錫等,并且它們都有著不同的美感效果。如:銅的材質給人厚實、深遠的感覺,它質地細膩,可以鑄造很小的部件,肌理豐富、美感獨特。日本陶藝講究古樸的氣質,追求歸于自然的寧靜。竹田有恒的作品都是在釉下進行金箔的貼制,這種釉里金彩讓人感覺大方、古樸。建筑設計師張永和根據北方農民將曬干的葫蘆刨開后用來舀水、淘米的習俗,設計了“瓢”系列陶瓷餐具。它以陶瓷和不銹鋼為主體,嘗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切割得到所需要的弧形,并制成形狀大小各異的碗碟。葫蘆一劈兩半掏空就是瓢,概念清晰、操作簡單。瓢的形狀是從自然轉化為人工的,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特征和鄉土氣質。將傳統元素應用到新產品的設計上,也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并欣賞其價值所在,這樣的設計是設計師經過對傳統元素挖掘、思考后的作品。
(2)玻璃材料的介入
玻璃材質與陶藝作品的結合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將玻璃作為輔助的裝飾材料,還有一種是作為釉質材料直接作用于陶瓷表面。玻璃是不同的原料熔制而成的,制成玻璃的原料有石英、長石、白云石等。玻璃的一些特點和陶瓷相近,可以呈現出高雅、通透的藝術形式。玻璃比陶瓷更加透明,透入光照的效果使顏色更加豐富,玻璃材質的美學價值也就得到了認同。克里斯丁娜•波絲維的有洞的裙子,這是在陶瓷和玻璃各自燒成后粘結起來的,表現了一種靜謐的美感。玻璃材料裝飾陶瓷的身體,表現出了孩童的天真可愛。田中美佐完美地詮釋了陶瓷和玻璃結合的器皿設計,他設計的器皿高雅、簡潔,玻璃的底座襯托溫潤的陶瓷,在半透明和全透明之間游離,兩種材質自然融合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視覺。
3結語
從傳統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出其繪制方法基本有油彩、重彩、瀝粉貼金、馬賽克、濕壁畫、木刻等幾種簡單的樣式。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我國新時代的壁畫創作出現了復興與發展。北京機場的壁畫創作融合了新的繪制材料,如丙烯、大漆,并將陶瓷工藝這種傳統工藝手法在壁畫創作中進行巧妙地運用。可以說為壁畫創作中材料的研發拓寬了領域。而現代的壁畫創作,材料更為豐富,不僅有我們熟悉的陶瓷、木材、石材,還有玻璃、金屬材質等。纖維、棉麻等也加入到了壁畫創作的新領域。特別是現代科技手段的介入:光、電、聲波等現代電子科技也融入到了現代壁畫創作的材料陣容之中。大量充斥著人們視覺感官的現代壁畫材料層出不窮。壁畫材料制作種類不斷增多,展現樣式不斷豐富,也使部分壁畫創作者致力于材料的綜合應用與表現。而綜合材料壁畫作為現代壁畫創作中的一部分更使壁畫的視覺效果呈現豐富化的趨勢。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并拓寬了壁畫創作材料的新領域。
材料做為壁畫創作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久以來都被藝術創作者所追捧。而對新材料的不斷探索,特別是綜合材料的研發與應用更使現代壁畫藝術呈現出了多樣的面貌。可以說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審美觀念。在壁畫的創作中,對于材料的運用可謂花樣繁多。多樣材料的綜合運用開拓了壁畫藝術表現的新領域、新視野,也改變了單一材料的視覺乏味。使現代壁畫創作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全新面貌。桑塔耶納曾經說過:“假如雅典娜的神廟巴特農不是大理石筑成,王冠不是黃金制造,星星沒有火光,它們將是平淡無奇的東西。”可見事物的外在形式與材料本身的質地關系密切,并在一定程度上無法脫節。而作為材料本身就具有其它材料所無法取代的獨特魅力。材料本身美的特征,若能被恰當地運用并在綜合材料壁畫的綜合表現中發揮其應有的魅力,那么壁畫創作的材料畫面肌理可有效地表現物象和渲染畫面的整體氛圍。材料在壁畫創作中的綜合運用不僅使畫面的表現力更加豐富,同時畫面效果與材料的結合也是藝術創作者創作情感的有效體現。固然,材料間的結合可有效增強壁畫的視覺呈現力。然而,材料間的有機結合絕不是簡單、隨意的疊加與拼湊,而應是在創作者積極的創作活動驅使下,創作者主觀思想與客觀事物在創作活動中的有機契合。壁畫創作者應從畫面的內在審美特征入手,深入挖掘綜合材料的總體價值與視覺審美呈現內涵,而不是做表面文章的簡單拼湊。壁畫創作者情感的表達與畫面整體視覺效果的呈現,可使綜合材料在壁畫創作中的運用有新的突破。對綜合材料的感受與合理運用要貫穿于壁畫創作活動的始終。材料的探索與綜合運用,并不是單純從理論層面入手就能發掘其表現效果,而應是在長期的實踐體驗中,將經驗與理論相結合,積累并有效的與創作靈感、創作主題相碰撞從而以作品的形式表現出來。
創作主題相碰撞從而以作品的形式表現出來。材料的綜合運用可以得到單一材質所無法達到的視覺效果。大衛•西蓋羅斯為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所創作的《大學與人,人與大學》的綜合材料壁畫作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作者將材料綜合運用并與環境有效的結合,在該大學辦公大樓的外墻上直接用水泥塑造了富有張力的人物浮雕,并在其表面運用了金屬材質和天然石材,使作品既具石材的色澤又不失金屬的質感。作品的局部又結合了部分合成材料進行制作,使整幅壁畫作品各部分之間既相互融合又能融洽的與周圍環境與建筑相伴而生。此種綜合材料壁畫作品獨特的視覺效果與空間視覺體驗,使行走其間的人們無法抗拒其視覺魅力而駐足觀賞。又如齊地•巴納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所創作的《生命的輪回》壁畫作品,依據建筑本身的斗拱形空間,將陶、彩釉、金屬等材料相結合來表現壁畫創作的主題。既能有效的突出材料本身的特點,又不使多樣材料在壁畫表現中顯得突兀,使材料個體與總體相融合。結合幾種材料的各自特點,作者選取淺浮雕的形式進行創作,使陶的古樸與神秘、彩釉的色澤和明亮、瑰麗的金屬質感完美呈現并融入周圍的紅磚墻之中。此類材料的質量感和質地感,不僅能對視覺有沖擊力,而且感觸性強。給停步觀賞的人們帶來多層次、多樣式的視覺語言。綜合材料內在的潛在特質不僅要借助于壁畫語言與形式的完美展現,也要靠壁畫創作者不斷的在實驗、實踐表現過程中的摸索與發現??梢哉f,綜合材料在壁畫創作中的運用和表現比之于傳統創作中那單一的手法與材料的譜寫更具有視覺沖擊力。如何使綜合材料在壁畫創作中的運用更加確切的傳遞出作品所要表達的言外意境,關鍵在于壁畫創作者對創作主題的深刻體會和綜合材料在創作中的恰當選擇。材料的運用無論多有創意與視覺感染力,它與創作主題、環境相脫節,將決定其不能最好的發揮其應有的特定作用。
民族藝術是指某一民族為了表達美而進行的行為或創作的事物,其形式是非常多樣化的,包括繪畫、雕塑、皮影、音樂、陶瓷、舞蹈、服飾等,具有意味性、時代性、民族性。從文化意義上來說,民族藝術能夠體現一個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淀,反映現實生活、民族風格和氣派。文中所說的民族藝術是指能夠與現代綜合材料相結合的有形事物,如繪畫、雕塑等。民族藝術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要批判地繼承、改造舊的藝術形式,用現代技術手段創造出具有時代精神的民族藝術品。
二、現代綜合材料的工藝表現
1.當代綜合材料的材料屬性及工藝
(1)金屬材料的運用金屬材料包括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兩種,常見的鋼、鐵等屬于黑色金屬,而銅、鋁等則屬于有色金屬。金屬材料的質地剛硬、表面光滑,有一定的光澤感和反射力,給人以冰冷的感覺。其具有耐磨、耐高溫、韌度強等性能,藝術創作者能夠根據金屬材料較強的變形能力設計出形狀各異的藝術品,或制造不同的肌理影響金屬材料的反光效果,形成個性化的視覺效果?,F代冶煉技術隨著科技進步而不斷提升,焊接、鍛造、鑄造等金屬材料加工技術,也創造性地應用到了藝術品的創作中。同時,在宣揚環保的今天,更加提倡把廢舊的金屬材料“變廢為寶”,創作成有價值的工藝品。以金屬為材料還有一大優勢:金屬材料具有抗氧化、耐腐蝕的特點,制成的藝術品能夠保藏較長的時間。
(2)軟材料的運用所謂軟材料就是指質地柔軟的材料,包括天然與人造兩種,天然的軟材料包括羽毛、棉、麻、毛發等,散發出一種天然之美,在藝術作品中能夠流露出真實淳樸的感覺。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新材料應運而生,其豐富多樣性使軟材料呈現出新異的效果,也使軟材料藝術向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軟材料的特殊質地能夠實現金屬材料所不能做到的編織效果,通過編、織、盤、捻、連等方式,其編織方式會產生獨特的編織肌理,如精細、平整、粗獷、立體,形成了軟材料特有的魅力。另外,軟材料在觸覺上也不同于金屬材料,柔軟、天然的觸感回歸了原始之美。
(3)有機高分子材料的運用有機高分子材料是現代綜合材料的代表,是一種新型的化學材料,包括樹脂、有機玻璃、合成橡膠、塑料、合成纖維等。合成硅膠可以用來翻制模具。樹脂和有機玻璃都具有透明性強、堅硬、光滑、抗腐蝕的特點,在一定的溫度下,藝術創作者可以根據需要將其進行變形處理。2.在藝術品中對現成品材料的利用現代綜合材料還包括現成品材料,也是對環保思想的發揚?,F成品材料包括刀、叉、盤等日常生活用品,螺絲、螺帽等工業用品,電腦零件等高科技產品,等等?,F成品材料的特點是已經經過人工制造,并且具有一定的色彩、質地、形態。奇思妙想、巧妙運用是藝術語言中最強有力的表達形式?,F代綜合材料變化多樣,創作者在充分熟悉了材料的性能、特征、制作工藝后,方可著手創作。材料本身是粗糙、質樸的,但是藝術家把材料與思想完美結合,就能夠體現出材料的質感美,作品承載著創作者的內心情感。
三、民族藝術與現代綜合材料的融合
材料的特性就是人們通過感官系統對材料質感形成的綜合印象,不同的材料給人的心理感受也不盡相同。材料的基本屬性是物理特性和心理感受。綜合材料與中華民族藝術的結合使民族藝術的色彩美感、質地、肌力、光澤上都得到了新的提升。這樣的民族藝術的表現形式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視覺審美體驗,以一種創新的形式重新體現了民族藝術的文化內涵。綜合材料與傳統材料的差異化形成了人們感官上的個性化,促進民族藝術以更豐富的表達形式調動和感染接受者。
1.色彩美感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中色彩是最能表達感情變化和最具有沖擊力的元素,民族藝術中紅色代表熱情,白色代表純潔,黑色代表神秘。材料是藝術創作中色彩的載體,分為自然顏色的材料和人工顏色的材料。傳統民族藝術通常以純天然物質作為材料,而綜合材料的色彩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實現純天然物質所不能表現的顏色,更為豐富、更具有沖擊力。
2.質地美感材料的質地美是給人們的另一種直觀的視覺感受,包括材料本身的軟硬程度、輕重程度、干濕、粗細等。傳統民族藝術經常使用的木質材料給人們帶來一種光澤暗淡、紋理雜亂的感覺,而金屬質材料則給人帶來一種冰冷、強反光性的感受。一些現代綜合材料可能看起來是輕柔、飄逸的,但
3.肌理美感肌理是指因材質不同而在材料表面上形成的不同紋理結構。傳統民族藝術中的純天然材質肌理比較單一,如樹木表皮粗糙的紋理、石頭光滑的肌理等。民族藝術創作要合理選擇、創造和運用現代綜合材料、工藝手法,創造出新的肌理,將天然肌理與人工肌理結合運用。
4.光澤美感將光投射在一件藝術品的不同面上會產生高光和投影,呈現一系列色調明暗的變化,從而產生光澤美感,也使得藝術品極富空間感。光可以使藝術品產生一種神秘感,能夠增強或阻礙人們的感知。失敗的光線處理會使藝術品變得模糊、失去視覺沖擊力,而成功的光線即使照在簡單的藝術品上,也能增加它的吸引力?,F代綜合材料的魅力就是能夠將光線隱藏于藝術品之中,令光線本身成為一種雕塑媒介,使民族藝術富有更多變的光澤美感。
5.心理美感心理美感是指人們對材料的顏色、質地、形態、肌理、內涵、光澤等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人們常常根據以上的直觀信息感受藝術品,如,陶瓷是高雅的,皮革是手工的,布料是溫暖的,塑料是輕巧,等等。在實際的民族藝術創作中,可以建立傳統材料與現代綜合材料性能的不同組合,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并接收材料,產生更豐富的心理感受。藝術創造本身是具有偶然性的,甚至是在偶然效果的刺激下創造出來的,但這也是其魅力所在。所以,現代綜合材料在民族藝術中的應用必然會帶來獨特的心理美感,使材料成為藝術品的內在精神語言,提高其藝術價值。
6.形式美感民族藝術遵循形式美的表現規則,材料的表現形式與民族藝術的完美結合、高度和諧統一,形成了藝術品的表現力。創作者進行創作時,首先要理解形式美,然后再進行開放性和創新性的創造。在運用現代綜合材料時,要注意雖然其表現形態變化多樣,但是最終要達到和諧的效果。和諧之中也存在差異,形成對比、非對稱美,最終達到視覺上的均衡。
傳統的插畫指的是通過較強的手繪能力,借助顏料、鉛筆、炭筆等一系列創作工具在各種二維平面例如紙張、木板、布等材質上,繪畫出來的造型藝術。傳統插畫藝術作為諸多插畫形式中最原始的一種,其造型要素的基本是點線面的構成。風格表現不外乎幽默寫實與超寫實等。在現代設計領域中,插畫設計可以說是最具有表現意味的,它與傳統的插畫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插畫藝術的許多表現技法都是借鑒傳統插畫的表現技法。有著傳統插畫藝術基墊,使得現代插畫藝術在表現技法多樣性有著堅持不懈的探究,在設計主題表現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有著量的進展和質的變化,展示出更加獨具表現力的插畫藝術獨特魅力。然而,如今插畫設計已成為現實社會不可替代的藝術形式。以其直觀的形象性、真實的生活感在現代設計中占有特定的地位,并廣泛應用于現代設計的多個領域,現代插畫設計有著與時俱進的獨特性與時代感。
二、現代插畫綜合材料的肌理
現代插畫設計主張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無論每一傳統元素的循環再生,無論每一造型獨特構思,無論每一色彩搭配的巧妙設計,還是每一材質相融的精美絕倫,都致力出打造新穎獨特的創意和獨樹一幟的風格,滿足人們對生活環境以及生活品質的高要求。融會貫通,將設計與技藝完美結合起來,打破傳統插畫的特性在于其綜合材料的運用,其中綜合材料的運用在其特色在于材料本身獨具的肌理美。不管自然特有肌理還是創造后肌理。自然最能體現肌理藝術美感靈魂的當然是纖維材料。無論是棉、絨、亞麻、羽毛等具有本身獨特的紋理,還是經過加工得到的纖維,如滌綸、腈綸、棉綸、玻璃纖維,還是各種人造的實物作為材料如各種布料、手套、報紙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肌理美。無論材料以何種形式綜合運用,將原生態構成、造型及色彩變化、再造和拓展等多個角度進行設計,它都有其特有的顏色、肌理、質感表現出新穎獨特的創意和獨樹一幟的風格。不同材料的綜合創意運用創作的藝術作品都會給人獨特強烈得觸覺感受與視覺感受。當我們的指尖接觸到畫面時都可以感受到畫面材質的柔軟、堅硬、光滑、粗糙的感覺,即觸覺肌理所感應的觸感即相當于畫面給人的一種質感。當插畫設計中將材料通過剪切、縫合、拼貼等綜合運用創造獨特的肌理視覺沖擊效果。
三、綜合材料表現形式與制作技藝
現代插畫設計相對于傳統的插畫設計而言,具有獨特性、豐富性、多元化的特性,在方法、材料和制作技藝上也發生了不一樣的變化,從材料上由傳統紙、絹演變到布、牛皮、羽毛等。在制作技藝上也由傳統勾畫、縫、刺繡到粘貼、拼貼、剪切、鏤空等。如鏤空效果來源于傳統民間剪紙藝術:剪紙工藝。這是賦予民族寶貴財富又一次嶄新的生命力完美利用偉大古人智慧的結晶。在表現形式上,不再僅追求是人們熟悉的平面型設計,平面型的插畫設計主要表達的是畫面優美感、主題設計的形象感,對材料和表現形式的意識感還是相對較淺些,主要是運用繪畫類手法,色彩勾畫,或是絲絹材質,勾勒、刺繡法等傳統技法,創造出和諧細膩的平面插畫作品。當今的現代插畫不再限于某一風格,已遠遠超出了傳統規定插畫概念的范疇,打破以往單一使用一種材料的表現方式,為達到預想的效果,廣泛地運用各種手段,使插畫藝術的發展獲得更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如今的現代插畫設計形式上更傾向于半立體型設計,呈現出開放、多元化特性風貌,其形式更傾向于浮雕效果,裝飾性更強,通過對材料的技藝加工如褶皺、折疊、抽縮、堆積、鏤空、撕、剪切、剪貼、縫合、懸掛、垂吊、粘合等方法,進而再設計將不同質地的材料的表面肌理和諧豐富起來,讓其綜合材料構造成浮雕式立體效果,創造一種特殊新鮮感和美感的肌理效果。
四、總結
在早期人類社會對綜合材料的應用過程中,人們雖然已經初步懵懂的解綜合材料的不同類別,但是究竟如何通過綜合材料的特性來進行搭配,表達出一系列的含義,仍然是早期人類社會所不能夠完成的。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類智慧的不斷進化,人類社會對于綜合材料的感知能力和思維能力不斷提升,人類社會對于某一種特定材料背后所蘊含的含義的了解也正在逐步加深。隨著人類社會對不同綜合材料的理解,不同的含義紛紛賦予到特定的材料之上,作為一種通過綜合材料的匯集而體現出來的藝術形式應運而生。油畫的最根本內涵就是畫家通過對不同材料的搭配使用,傾訴自己的內心情感,引發參觀者的內心共鳴。人類社會對材料使用逐步加深,徹底改變了早期人類社會對單一材料的使用,賦予了繪畫這門藝術更持久的生命力,也給予了繪畫更多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各式各樣的不同綜合材料的搭配風格,不同形式風格的畫派應運而生。例如:在近代西方國家陸續出現的印象流派、后印象流派、野獸流派等等,這些流派的綜合材料與情感的契合都擁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這些流派的大師都擁有著出神入化的畫技和自己獨特的情感表達形式,使得他們的畫作傳承百年而不失韻味。從綜合材料在油畫之中的應用來說,油畫在網絡信息化的今天,也有著新的表現形式。截至目前,隨著計數機合成技術的不斷提升,人類已經可以通過使用精確的計算機合成技術,搭配出比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要絢麗多彩的綜合材料組合,這是否意味著畫家的綜合材料搭配技術已經被歷史所淘汰,計算機合成技術是否能和傳統的畫技相結合,也成了當今綜合材料應用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綜合來看,如何更好地利用現在發達的科學技術,借用現在世界藝術高度交流的便利條件,更好地將情感和綜合材料契合在一起,將是現代綜合材料運用的主旋律。
二、綜合材料在油畫創作中的運用的內涵
作為一名油畫畫家,要深諳各種材料所能夠帶給參觀者的視覺感受。比如:紅色可以帶給人似火的激情,綠色給人帶來生機勃勃的感覺,等等,我們可以將這些材料用巧妙的手段雜糅在一起,生成一幅讓參觀者如癡如醉的畫面。由于每一種材料在油畫畫家眼里都有著獨特的含義,在畫家進行創作的過程之中,他們就可以把自己的情感通過色彩的組合巧妙地展現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一幅畫作就不再簡簡單單的是色彩的有機組合,也不再是各種材料之間的隨機搭配,而是蘊含著作者人生情感和哲學情懷的藝術作品。當然,畫家實現情感宣泄的過程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事情,參觀者也難以在接觸的第一眼就發現蘊含在畫作背后的深厚內涵,這一切都需要通過人的思維去進行深度的思考,去分析蘊含在色彩搭配背后的深層次涵義,才能夠真正地了解一幅油畫作品背后的真實內涵。
三、如何通過綜合材料展現出油畫的情感特征
(一)綜合材料與自然情感的共性
充滿神秘材料的大自然向來是畫家進行創作靈感的源泉,在歷史的長廊中,無數的畫家都通過對大自然的欣賞,迸發出自己內心靈感的火花。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無論是藍天碧水,還是一望無際綠油油的草原,都擁有著自己的獨特的綜合材料,畫家在欣賞這些美輪美奐的景象之后,會情不自禁的動用手中的畫筆,把自己對大自然美的情感體現出來。與此同時,大自然擁有著自己的獨特的綜合材料,例如:綠油油的小草象征著蓬勃的生命力,畫家通過使用綠色的素材可以體現出自己對于生活的希望,讓參觀者感受到綜合材料背后的生機與活力;天空的湛藍色讓人有一種空曠的感覺,畫家通過手中的畫筆將它體現在畫作之上,可以抒發出畫家心中空靈的感覺,也可以讓參觀者體會到靈動的感覺,給予參觀者心靈的洗滌。自然擁有著和諧之美,古往今來無數的畫家都是在觀摩自然的同時迸發出靈感,從而創作出一幅幅傳世的佳作,而綜合材料又是大自然的屬性之一,每一種美輪美奐的自然風景都擁有著其獨特的綜合材料,例如九寨溝的風景就是各種不同材料的搭配,使無數的中外游客嘆為觀止。綜合來看,綜合材料具有與自然同在的共性,在整個人類發展史上,綜合材料都通過其獨特的特點,觸動畫家的心靈,進而誕生了一幅幅優秀的畫作。
(二)綜合材料與社會情感的共性
綜合材料不僅僅是大自然所擁有的獨特屬性,還是人類所處的社會的根本屬性之一,從原始社會開始,不同的綜合材料就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人類對于某種綜合材料的狂熱,也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社會對于綜合材料的認知越來越透徹,對于綜合材料產生的原理也更加了然,根據各種綜合材料產生的原理的不同,人類社會也賦予了各種綜合材料不同的特點。其中,可見光之中,紅色具有較高的能量,太陽在人類的視覺之中也呈現的是紅色,因此,在人類社會環境中,紅色象征著活力與激情。除此之外,綜合材料中的黃色則擁有著和最為貴重的金屬——黃金相同的材料,這也就導致在人類社會中,黃色成為了地位尊貴的象征,與此同時,由于黃色象征著財富,而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隱藏在金錢的巨大罪惡下同時又賦予了黃色奢靡暴力的象征。綜合材料的社會性特征賦予了綜合材料很多背后的內涵,優秀的畫家可以運用綜合材料背后的不同含義、使用不同材料的搭配和對綜合材料濃淡的應用,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創作出一幅飽含自己的感情的作品。
(三)綜合材料的情感特性
所謂綜合材料的情感特性指的就是不同的群體對于綜合材料的認知程度和引發的內心情感是不同的,也正是因為這種綜合材料的情感特性,而引發了不同的畫家所創作的畫作其蘊含的內涵,需要時間的積淀才能夠被看清,這也是很多著名的油畫作品在沉寂多年之后,突然拍出天價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不同參觀者對于畫作的觀看也有著自己不同的認識,這也是畫作的獨特魅力所在。
(四)綜合材料在不同環境下生活的創作者面前體現出的情感特性
在對綜合材料進行選擇的時候,不同的生活環境也會對創作者的選擇造成重大的影響。例如:有些畫家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使用最多的是黃色,黃色代表暴力與奢靡,這是因為他一直生存在紙醉金迷的城市貴族生活環境之下,產生了本能的對金錢的抵制。但是,在一些田園派畫家里面,金黃色的材料代表秋天的豐收,也代表了充滿生機與活力,這就與城市畫家筆下所表現的內涵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