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云計算與物聯網范文

      時間:2022-12-27 22:30:11

      序論:在您撰寫云計算與物聯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云計算與物聯網

      第1篇

      關鍵詞: 云計算聯網 智慧地球

      1云計算的概念及原理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

      云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云計算中心的要點之一是:以大規模數據中心為代表的物理門戶成為今天IT和業務基礎架構的主干。在數據中心,應用和服務中間的緊耦合被打破。云計算平臺通過從物理服務器上創建和管理虛擬運行環境,實現了由相同規模的物理數據中心支持更多的應用和用戶,好比一個大的建筑被分成許多房間,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定制每個房間,通過可移動的墻來實現調節。數據中心可以為用戶配備特定的服務,并實現按需付費的模式。

      通過這種方式,云計算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對新服務的需求不再需要經過漫長的等待,而是即刻就可實現和應用??旖莺图磿r可用的孵化環境是我們的想法很快就得以實現,從而實現更大的創新。這將是對傳統開發環境的一個突破。

      2.物聯網的概念

      物聯網是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泛在網絡的融合應用,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與其說物聯網是網絡,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物聯網也被視為互聯網的應用拓展。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物聯網通過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鏈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

      3.智慧地球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就像有“智慧”的生命系統,由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和自然系統互相連接而成,人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來構建、匯集、整合和連接存在于任何地方的各類資源。

      智慧地球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并且被普遍連接,形成所謂的“物聯網”。構建“智慧的地球”,可以讓每個人、每個企業、每個組織和機構更好、更高效地溝通。智慧地球可以理解為將物聯網和互聯網融合,把商業系統和社會系統,與物理系統融合起來,形成新的、智慧的全面系統,并且達到運行“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心。

      4.云計算是物聯網發展的基石

      4.1云計算促進物聯網和智慧地球實現

      云計算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模式,可以從兩個方面促進物聯網和智慧地球的實現。

      首先,云計算是實現物聯網的核心。運用云計算模式,使物聯網中以兆計的各類物品的實時動態管理,智能分析變得可能。物聯網通過將射頻識別技術(RFID)、傳感器技術、納米技術等新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將各種物體充分連接,并通過無線等網絡將采集到的各種實時動態信息送達計算處理中心,進行匯總、分析和處理。建設物聯網的三大基石包括:(1)傳感器等電子元器件;(2)傳輸的通道、比如電信網;(3)高效地、動態的、可以大規模擴展的技術資源處理能力。其中,第三個基石:“高效地、動態的、可以大規模擴展的計算處理能力”,正是通過云計算模式幫助實現。

      其次,云計算促進物聯網和互聯網的智能融合,從而構建智慧地球。物聯網和互聯網的融合,需要更高層次的整合,需要“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這同樣也需要依靠高效的、動態的、可以大規模擴展的計算機資源處理能力,而這正是云計算模式所擅長的。同時,云計算的創新型服務交付模式,簡化服務的交付,加強物聯網和互聯網之間及其內部的互聯互通,可以實現新商業模式的快速創新,促進物聯網和互聯網的智能融合。

      4.2云計算的發展歷程

      云計算是未來IT發展的趨勢,云計算將使信息技術行業發生重大變革,對改變人們工作方式和企業運營產生深遠的影響。云計算可以:

      4.2.1隨時隨地提供可以大規模擴展的計算資源

      4.2.2簡化服務的交付

      4.2.3實現新商業模式的快速創新

      4.2.4為新一代數據中心提供動態基礎架構

      事實上,云計算的演變從1990年左右就開始了,經歷了網格計算、效用計算、軟件即服務(SaaS)幾個階段。我們可以這樣定義云計算:云計算是一種新型的計算模式:把IT資源、數據、應用作為服務通過互聯網提供給用戶。云計算也是一種基于基礎架構管理的方法論,大量的技術資源組成IT資源池,用于動態創建高度虛擬化的資源。

      4.3云計算的運營模式

      云計算按照運營模式可以分為三種。

      公共云:以Google、Amazon為代表,通過自己的基礎架構直接面向用戶提供服務。用戶通過互聯網訪問服務,并不擁有云計算資源。

      私有云:企業自己搭建云計算基礎架構,面向內部用戶或外部客戶提供云計算服務。企業擁有基礎架構的自,并且可以基于自己的需求改進服務,進行自主創新。

      混合云:既有自己的云計算基礎架構,又使用外部公共云提供的服務。

      在云計算模式下,計算工作由位于互聯網中的技術資源來完成,用戶只需要連入互聯網,借助輕量級客戶端,例如手機、瀏覽器,就可以完成各種計算任務,包括程序開發、科學計算、軟件使用乃至應用的托管。提供這些計算能力的資源對用戶是不可見的,用戶無需關心如何部署或維護這些資源,因此,這些資源被比喻為“云”?!霸啤本拖袷且粋€發電廠,只是它提供的不是電力,而是計算機的計算、應用和管理能力。只要通過網絡進行連接,并得到授權,就可以使用這些能力和資源了。比如一個研發單位需要一份研究分析報告,上云計算服務中心平臺購買就可以了,時間省了,成本也省了。一個廣告公司需要一份市場調查報告,只要上云計算服務中心平臺購買就可以了,因為上面“物聯”著所有你所需要的調查信息,以及所有的信息調查公司。

      5.結語

      云計算作為一種新興的計算模式,其高效、靈活、節能等特效可以幫助實現智慧地球的四大主題。放眼整個社會的發展,面對愈加復雜的應用需求,云計算這一新的模式將會越來越多地推動企業商業模式的變革和創新,推動我們的社會向“智慧地球”這一美好愿景前進。

      參考文獻:

      [1]陳明,王鎖柱.物聯網的產生與發展[J].計算機教育,2010,(12):1-3.

      [2]甘志祥.物聯網發展中的初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0,(5):94-96

      [3]韓燕波,趙卓峰,王桂嶺.物聯網與云計算[J].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10.6,(2):58-62.

      第2篇

      2004年春天,《微電腦世界》(PCWorldChina)曾經邀請了日本Ubiquitous網絡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東京大學教授坂村健先生在當時的年度技術趨勢大會上作主題演講,在他的演講中,就對未來的物聯網進行了詳細描繪,而當時日本相關物聯網的很多研究已經進入了實地試驗階段,在超市、食品加工管理、藥品管理等領域進行著小范圍的實地應用研究。

      其實國內基于物聯網基礎理論的小的閉環應用系統也已經在探索或者應用階段,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鐵路車輛調度系統、動物追蹤管理、危險品追蹤管理、學生進出校門管理,都是基于物聯網理論的應用探索。

      但所有的這些應用仍停留在閉環應用階段,使用著各自獨立的標準和系統,離“網”還有相當的距離。

      物聯網是一個國家工程甚至是世界工程,需要標準化的數據庫、標準化的軟硬件和數據接口、互聯互通的網絡平臺、還有統一的物體身份標識和編碼系統,才能讓遍布世界每個角落的物體接入網絡,被世界識別、掌握和控制。

      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涉及世界范圍內的政策、法律、標準、文化等方方面面,所以廣義的物聯網似乎非常遙遠。

      前不久聽了一位專家級領導的有關“云計算”的報告,他認為云計算就是前些年熱炒的網格計算的一個概念延伸和變換,只是網格計算的發起和炒作者是研究機構,而如今是GooSe、IBM等技術廠商在推廣云計算,包裝手法和宣傳方式高于研究機構。從網格計算到云計算就是一個“穿馬夾”的游戲。

      網格計算和云計算都強調計算資源和能力的連接、整合、集中、共享以及按需分配,網格計算更面向行業、大企業和專業應用,而云計算則同時會惠及“大眾百姓”。

      有人預言,云計算時代計算將從PC時代重回大型機時代。這基本可以看成是對PC的一種誤解。

      第3篇

      【關鍵詞】物聯網云計算融合物聯網云

      “我們的世界正變得可以度量,我們的世界正變得相互關聯,一切都正在變得更加智能”。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應用了物聯網的概念。報告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換。2006年,谷歌首次提出“云計算”的概念,在業界引起了很大反響。無論承認與否,它們的出現都將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事實上,物聯網是互聯網向物理世界的延伸,它將網絡的終端由IT設備擴展到生活中的任何物品。對于互聯網上的IT設備和資源,云計算技術可以對其進行統一整合和管理。

      一、概述

      1.1 物聯網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它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體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由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組成。感知層用于實現對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識別、信息采集處理和自動控制,并通過通信終端模塊將物理實體連接到網絡層和應用層。傳輸層主要實現信息的傳遞、路由和控制,包括接入網和核心網,可以依托于公共電信網和互聯網,或者行業專業通信網絡。應用層包括應用基礎設施、中間件和各種物聯網應用。

      物聯網產業覆蓋了傳感感知、傳輸通道、運算處理、行業應用等領域,其應用領域從面向企業的智能交通、電力抄表等擴展到了面向公眾的個人醫療、智能家居等遍及各行各業,但目前還處在創新起步階段。

      1.2 云計算

      云計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狹義云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廣義云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它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可靠安全等獨特功能。

      云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虛擬化技術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虛擬化、彈性規模擴展、分布式存儲、分布式計算和多租戶是云計算的關鍵技術。

      1.3 物聯網與云計算對比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物聯網就是互聯網通過傳感網絡向物理世界的延伸,它的最終目標就是對物理世界進行智能化管理。物聯網的這一使命,也決定了它必然要由一個大規模的計算平臺作為支撐。

      由于云計算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用于海量數據處理的計算平臺,因此,云計算技術是物聯網涵蓋的技術范疇之一。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未來物聯網將勢必產生海量數據,而傳統的硬件架構服務器將很難滿足數據管理和處理要求。如果將云計算運用到物聯網的傳輸層與應用層,采用云計算的物聯網,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運行效率??梢哉f,如果把物聯網當作一臺主機的話,云計算就是它的CPU。

      二、物聯網與云計算的融合

      云計算與物聯網各自具備很多優勢,如果把云計算與物聯網結合起來構造成物聯網云,我們可以看出,云計算其實就相當于一個人的大腦,而物聯網就是其眼睛、鼻子、耳朵和四肢等。云計算與物聯網的融合方式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單中心,多終端。此類模式分布范圍的較小,各物聯網終端(傳感器、攝像頭或3G手機等)把云中心或部分云中心作為數據/處理中心,終端所獲得信息、數據統一由云中心處理及存儲,云中心提供統一界面給使用者操作或者查看。這類應用的云中心一般為私有云,可提供海量存儲和統一界面、分級管理等功能,對日常生活提供較好的幫助。主要應用在小區及家庭的監控、某些公共設施的保護等方面。

      (2)多中心,大量終端。多中心、大量終端的模式較適合區域跨度加大的企業、單位。有些數據或者信息需要及時甚至實時共享給各個終端的使用者也可采取這種方式。這個模式的前提是我們的云中心必須包括公共云和私有云,并且他們之間的互聯沒有障礙。這樣,對于保密性要求很高的事情,就可以較好地達到保密要求而又不影響信息的傳播。

      (3)信息、應用分層處理,海量終端。這種模式可以針對用戶的范圍廣、信息及數據種類多、安全性要求高等特征來打造。對需要大量數據傳送,但是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如視頻數據、游戲數據等,我們可以采取本地云中心處理或存儲。對于計算要求高,數據量不大的,可以放在專門負責高端運算的云中心里。而對于數據安全要求非常高的信息和數據,我們可以放在具有災備中心的云中心里。

      三、物聯網云平臺構建及使用模式

      3.1 物聯網云平臺架構設計

      物聯網云的系統架構主要包含物聯網云的硬件虛擬化框架、感知層設備、物聯網應用中間件以及服務管理。各部分共同構成物聯網應用的平臺,為物聯網應用的運營管理人員和終端用戶服務。

      (1)硬件虛擬化框架

      硬件虛擬化框架定義了云計算平臺所管理的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物理硬件資源及相應的虛擬化方法和技術,并將上述資源以虛擬化的方式交付給用戶。

      通過虛擬化技術的引入,使運營在物聯網云平臺上的不同用戶之間可以共享資源;提供彈性伸縮的資源需求,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提高服務質量;引入服務器集群技術,提高物聯網云平臺的整體性能。

      (2)感知層設備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主要用于識別物體、采集信息。感知層設備包括二維標簽碼和識讀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傳感器終端以及實現終端互聯互通的傳感網絡。感知設備通過網絡接入云計算平臺,并由物聯網應用的中間件對其進行管理。

      通過感知層設備,物聯網可以給物體賦予“智能”,實現對物體的感知,人與物體的溝通和對話,也可以實現物體與物體間的溝通和對話。

      感知層涉及的關鍵技術有射頻技術(RFID)、傳感網絡技術、納米技術、智能嵌入技術等。

      (3)物聯網應用中間件

      中間件是位于平臺(硬件和操作系統)和應用之間的通用服務,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和硬件平臺,他們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協議規范的多種實現。中間件是物聯網應用中的關鍵軟件部件,是銜接相關硬件設備和業務應用的橋梁,其主要功能是屏蔽異構性、實現互操作和信息的預處理等。在物聯網云平臺中,物聯網中間件與云計算相結合,利用虛擬化技術全面實現資源整合,這樣,不僅能解決物聯網中海量信息的過濾、整合、存儲問題,還能解決物聯網中不同應用系統的互操作問題。

      在物聯網云平臺中,物聯網應用的中間件主要實現終端設備接入、RFID/傳感器事件管理、數據存儲以及物聯網應用等功能,它包含一系列相關的中間件產品。

      (4)服務管理

      服務管理是物聯網云平臺的核心架構,主要包括物聯網云的自助服務門戶/管理員門戶、物聯網應用和服務的生命周期管理。通過服務管理,服務提供商可以對IT物理硬件和虛擬化資源進行管理,用戶可以通過自助服務門戶進行業務定制、修改等操作;物聯網云的服務管理還包括對感知設備的體系架構、事件以及分布式架構數據平臺的管理、數據備份及恢復機制等功能。

      四、物聯網云使用模式

      (1)物聯網應用的開發/測試平臺

      對于物聯網應用的開發商而言,如何快速獲得物聯網應用的開發和測試環境是其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因此,物聯網云的虛擬化資源和物聯網應用中間件,可以為物聯網應用開發商快速提供所需的應用開發和測試環境以及應用基礎平臺,加速物聯網應用的開發和測試周期。

      (2)物聯網應用的運營平臺

      物聯網應用的運營商希望在其基礎平臺上同時部署和運營多個物聯網應用,從而利用應用的規?;獊斫档瓦\營成本。其中,采用共享的終端設備接入和數據存儲是其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利用物聯網應用的中間件,物聯網云可以作為物聯網設備的事件捕獲和數據存儲平臺,以支持物聯網應用的規?;\營。

      (3)物聯網應用的在線應用平臺

      對于用戶而言,快速獲取符合自身業務要求的物聯網應用是其主要需求。物聯網云可以提供滿足人員或資產定位、物流追溯、業務流程監控和優化以及數據分析等多種場景的物聯網應用。如:物聯網應用用戶登錄云計算平臺,從物聯網云的服務目錄中選擇自己所需的物聯網應用場景;云計算平臺對所申請的應用場景進行自動化部署和配置,并將應用的訪問信息返回給物聯網應用用戶;最后,物聯網應用用戶將其終端設備接入云計算平臺,就可以開始物聯網應用的使用。

      第4篇

      關鍵詞 新興;計算模式;云計算;物聯網;關系

      中圖分類號:TN92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051-009-01

      云計算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出現,它對信息技術的處理更加便捷,它使得信息更加快速地配備,而且真實有效。云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使人們對快速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能得到滿足,它是現代化背景下高服務要求的有力保證。

      1 對云計算和物聯網的認識

      1)云計算始于上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它經歷了網格、效用計算和軟件這幾個階段的演變,最終形成一種新型的計算模式。云計算的工作原理是將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模仿成互聯網的形式,將其計算分布于許多分布式的計算機上,通過企業的資源需求進行切換應用,使其能夠訪問和進入資料存儲系統。云計算平臺主要是在物理服務器上,創建一個虛擬的環境來完成運行,使得相同規模的數據中心為更多的客戶提供服務,進行有效的分支供應。

      按照云計算的運營特點來看,云計算可以分為三種模式:公共云,即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基礎架構直接性地對客戶提供服務,它使用戶在不擁有云計算資源的前提下,通過互聯網來實現服務,例如Google;私有云,即企業自己擁有云計算資源,有其基礎構架和自,它的服務可以是對內部提供也可以給外部提供,因為是企業自己私有,所以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實現自主創新;混合云,即將公共運和私有云的模式結合起來,企業既有自己的云計算平臺,也需要外部公共提供服務。

      2)物聯網是互聯網不斷發展產生的應用拓展,其發展的主要核心是在應用上進行創新。 物聯網通過靈敏的智能感知、準確識別技術及普存計算而泛在網絡上融合應用。通過使用傳感器、射頻識別的技術及GPS系統等技術,物聯網同時采集一切需要監控、進行連接和互動的物體或過程,并采集其電學、力學和生物學等各種學科中涉及到需要的信息,并使用多樣化的網絡接入,達成物與物之間和物與人之間的泛在鏈接,讓物品、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及管理得以實現。

      2 物聯網、云計算的發展現狀及融合

      1)物聯網的發展現狀?;ヂ摼W發展使得人們生活需要的應用與服務在虛擬世界里完成,而物聯網的出現又為我們實現了由虛擬向現實的轉型。在現在物聯網還沒普及的情況下,電信運營商通過固定電話和手機來作為載體為大眾提供的通信方面的服務,而當物聯網在人們生活中普及后,物聯網終端將代替電話終端,提高了信息處理能力,通過產生新的需求市場,從而推動經濟的增長。

      物聯網、感知計算在中國被關注的時間比較短,近些年在政府及相關信息技術研究部門的大力推廣下,已有一定的績效,在今天智能設備包括智能手機、電視的發展,人們對移動聯網的需求不斷增加,物聯網與感知計算在新的市場趨勢下必定有很好的發展。

      2)云計算的發展現狀。云計算模式的計算方式,使用戶僅需連入互聯網,比如使用手機和瀏覽器,來完成用戶所需要的服務,如計算任務、程序開發等。我國的云計算發展是非常迅速的。自2008年IBM先后在無錫和北京建立了兩個云計算中心開始,到目前中國移動研究院已經建立起1024個服務器的云計算試驗中心。云安全技術是云計算技術的一個分支,在云安全技術應用以來,它在通過大量客戶端及服務器端對病毒和木馬的識別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許多殺毒軟件如瑞星、趨勢、金山、360安全衛士等都推出了有關云安全的應對策略。短短幾年我國成立了中國電子學會專門成立了云計算專家委員會;中國電子學會還隆重舉辦首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及中國電子學會舉辦了第二屆中國云計算大會等大會。

      3)物聯網與云計算的融合。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對云計算時代的來臨有著重要的加速作用,云計算從另一方面也緩解著“物聯網”給網絡、網管造成的壓力,而且物聯網產業鏈中的云計算、云服務平臺都要成為其發展的重點。物聯網和云計算的相融合,必定成為現代社會信息平臺發展的主流,它們有著內在的聯系,在使用上有著互補促進作用。

      3 結束語

      隨著物聯網的不斷發展,電信運營商應該推進物聯網與云計算的融合,為實現通信業的快速轉型和升級就必須做到以物聯網、云計算創新應用為載體,對人們的衣食住行和公共安全領域進行智能防護,遵循科學發展觀,順應自然發展規律,開發使用低碳環保新能源,使得現代水利、電力和商業等與公眾相關的產業變得智能,從而滿足人們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永福,馬禮.淺談云計算與物聯網[J].考試周刊,2011(09):128-129.

      [2]黃崢.云計算在物聯網產業中的應用[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11:5.

      第5篇

      云存儲市場只現冰山一角

      云存儲說到底是一個服務的概念。存儲最初只是主機的周邊附件,之后慢慢演變成開放的網絡存儲,最終發展成一種服務。從存儲設備到存儲服務,在這一演變過程中,存儲硬件只是基礎之一,更重要的是存儲軟件的開發。

      早在2000年,隨著第一代互聯網的興起,云存儲服務就已經誕生,但是并沒有持續太久的時間。早期云存儲服務的大起大落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有關,也與當時的服務模式不成熟有關。之后,以亞馬遜的崛起為標志,第二代云存儲服務的浪潮席卷而來。亞馬遜的云存儲服務對于公有云服務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如今,云存儲的應用已經相當廣泛。盡管如此,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云存儲市場蘊藏著非常大的商機。過去,大量數據按照傳統的計算模式和存儲模式、使用。隨著物聯網以及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人們不僅要求把數據存儲起來并出去,而且希望進行數據交換和融合。只有經過這一過程,數據的潛在價值才能被充分挖掘出來。如果你只孤立地看待某一類數據,可能發現不了它有多大價值,但是如果把這些數據和其他相關數據放在一起,你就會發現這些數據的價值是多么可觀。

      把應用移到云中去

      今天,智能環保、智能交通等應用都是相互割裂的。其實,這些應用所產生的數據是相互關聯的。如果人們能把不同應用產生的數據整合在一起,那么就可以在更高的層面上掌控整個應用的大局。

      物聯網一般包括三層,即感知層、接入層和應用層。感知層和接入層可以實現數據采集,并將數據傳送到數據中心。應用層負責處理和管理數據,并將這些數據真正使用起來。處理如此大量的數據,如果仍舊采用傳統的存儲模式,其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云存儲能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海量數據的存儲。數據量越大,云存儲的成本和效率優勢就越明顯。

      從數據服務的角度劃分,云服務可以分成SaaS、PaaS和IaaS。在SaaS層面,云存儲通常體現為應用服務。以谷歌地圖為例,用戶的數據被采集并顯示在地圖上。用戶數據被采集后直接進入系統的底層,這就需要有基礎架構層的支撐。如果每一個應用都自己做數據管理、數據檢索和優化工作,以滿足高帶寬、低延時的要求,那么應用開發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用一個平臺級的服務去支撐這些應用,那么用戶在應用層面的開發工作量就會大大減輕。

      無線物聯網、移動客戶端會產生大量數據。不同客戶端產生的數據都有自己的特性。用戶需要把這些不同類型的數據按其本身的特性存儲下來,然后再進行交換、融合。這一處理方式與傳統的計算和存儲模式大不相同。這也直接導致了云存儲服務的興起。

      在搜索引擎方面,谷歌做得比較成功。搜索引擎本身就是一種服務。谷歌的搜索引擎除了可以被谷歌使用之外,其他用戶是不是也能使用它的一部分,并與自己的應用相結合呢?云計算架構擁有自己的數據庫。用戶如何才能把數據庫服務、緩存服務、安全服務等全都變成云上的服務呢?上述問題都值得深入思考。如果把所有的應用服務都變成云上的服務,那么這些應用服務就很容易被串聯起來,人們在應用開發方面的工作量也會大大減輕。

      數據交換與融合

      云存儲服務的最終目標是,不僅能夠實現規模效應,而且能夠支撐各種類型的數據。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能夠進一步實現數據的融合,那么原始數據又會產生出新的數據。云存儲服務還要能夠實現海量數據的存儲與管理,并且可以在用戶需要時提供數據挖掘服務。

      第6篇

      關鍵詞:云計算;物聯網;運營管理平臺

      一、物聯網和云計算

      1.1物聯網。在物聯網當中,將紅外線感應、GPS定位以及射頻識別等技術設備,實現物理系統與互聯網之間的聯接,其具有信息交換和傳遞的功能,對物體進行定位、監控和識別。也就是說,物聯網是利用信息技術為物體所服務,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并加以利用。隨著物聯網在多個行業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并轉形成固定的模式。在物聯網商業模式當中,由政府主導運營,網絡運營商提供通信傳輸服務,建立其運營管理平臺,更加方便、快捷的為客戶所服務。1.2云計算。云計算是一種新型的商業計算模式,其利用網絡云端對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數據處理和儲存,同時可實現資源共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云計算是一項虛擬化技術,將資源由物理形態轉化為虛擬的數據形態,實現分布式儲存,極大的節約了儲存空間,同時能夠根據實際需求來進行資源的增添和擴展。云計算支持多租戶技術,實現軟硬件資源共享和資源配置,各用戶間互不干擾,保證了數據資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3云計算在物聯網運營管理當中的應用價值。為了更加高效的整合和利用社會資源,在物聯網運營管理管理當中,需要應用更加完善和強大的運算處理手段,云計算顯然可以滿足其需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物聯網和云計算是互聯網的重要補充,二者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云計算在物聯網運營管理當中的應用,極大的拓展了物聯網的資源空間,以更好的滿足日益增長資源需求,為廣大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云計算為物聯網運營管理平臺提供了重要的網絡基礎設施,開啟了全新的商業管理模式,拓展了物聯網的發展機遇,其服務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2]。

      二、基于云計算的物聯網運營管理平臺構建

      2.1云計算與物聯網的結合方式?;谠朴嬎慵夹g構建物聯網運營管理平臺,云計算與物聯網的結合是其中重要的環節。一般采取多終端、大量終端和海量終端等模式,而結合模式的選擇主要根據其應用范圍。在攝像頭、傳感器、3G/4G智能手機等小范圍物聯網終端之上,采用多終端結合模式,將其獲取的數據信息傳輸至云中心進行處理,使用者可通過統一的操作界面進行查看,在日常生活中,多終端模式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而在區域跨度較大的單位,則需要利用大量終端模式,對于分散于不同區域的子公司進行實時有效的管理,保障產品質量。而海量終端模式則應用于安全性高的海量、多類型數據信息資源的處理當中,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合理選擇其云計算與物聯網的結合方式,發揮云計算的統帥作用,實現物聯網的統一管理。2.2基于云計算的物聯網運營管理平臺的設計。結合云計算的特點,將其合理應用于物聯網運營管理平臺之上,為其提供了重要的網絡基礎設施,利用虛擬技術,實現資源共享,不同行業、不同客戶均可從虛擬儲存池當中獲得資源信息。建立云平臺,利用其分布式極端、存儲以及虛擬技術,其數據處理、分析能力得以顯著提高,其具有實時性的特點,提高的數據的實用性。在物聯網運營管理平臺上設計云應用程序,并通過其對于行業業務進行管理。運營商可以根據用戶的使用時間,計算其應用的資源。2.3物聯網運營平臺的構建。完善無線傳輸通道和監控,合理進行網絡節點配置,并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提高物聯網的功能,可有效減少成本投入。利用云計算基礎設施,構建行業計算模型,開發云應用,并將物聯網運營管理平臺的功能集中在云平臺上。在此基礎上拓展其管理范圍,充分發揮云計算在物聯網運營平臺當中的重要作用,其對于物聯網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結論在物聯網運營管理平臺之上,云計算是重要的技術手段,其促進了物聯網更好的發展,充分滿足新時期的發展要求。有效結合云計算與物聯網,進行物聯網運營管理平臺科學、合理的設計,實現溝通交流的智能化。充分發揮云計算多用戶、虛擬化以及超大規模的優勢,有效拓展物聯網運營管理平臺業務,滿足人們對于資源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于洋.構建基于云計算的物聯網運營平臺分析與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35:8189-8191.

      第7篇

      《物聯網與云計算》一書,嘗試從物聯網和云計算融合發展角度,去介紹相關的云計算技術以及云計算的服務模式。本書闡述了云計算是物聯網發展的基石,物聯網融合云計算發展,將深刻改變我們的未來的觀點,并以多個經典案例分析,闡述了云計算將成為物聯網發展所必須的IT基礎設施,云計算是物聯網進行海量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大腦,云計算平臺將成為物聯網業務的管理和運營平臺,造就物聯網海量應用的長尾效應并形成物聯網應用良性發展的健康產業生態系統的發展趨勢。

      目錄

      第1章云計算是物聯網發展的基石

      1.1從互聯網到物聯網

      1.2云計算是物聯網的基石

      1.3物聯網的國內外發展趨勢

      1.3.1物聯網應用的整體發展情況

      1.3.2全球的物聯網應用處于起步階段

      1.3.3發達國家處于領先地位

      1.3.4我國物聯網應用初創待發

      1.3.5物聯網應用的發展趨勢

      1.4物聯網的發展深刻影響未來

      第2章云計算的起源

      2.1 Animoto的創業故事

      2.2云計算是當今的熱門名詞

      2.3云計算在中國

      2.4云計算的前世今生

      2.4.1高高在上的大型計算機時代

      2.4.2合久必分:PC時代的到來

      2.4.3分久必合:互聯網讓PC合在了一起

      2.4.4合中有分,分中有合:云計算時代來臨

      第3章云計算的概念和特點

      3.1云計算概念

      3.2云計算的分類

      3.2.1公有云和私有云

      3.2.2 XaaS

      3.3云計算的特點和優勢

      3.3.1快速滿足業務需求

      3.3.2低成本、綠色節能

      3.3.3提高資源管理效率

      3.4云計算與網格計算

      3.5云計算中心和超算中心

      3.6 Google云計算成功的秘訣之一

      3.6.1 Google的蛻變

      3.6.2一個簡單的想法

      3.6.3順利啟程

      3.6.4 MapReduce

      3.6.5初見成效

      3.6.6幸運女神的降臨

      第4章云計算的服務形式和商業模式

      4.1云平臺和云服務

      4.1.1云平臺

      4.1.2 Google App Engine

      4.1.3云服務

      4.2云計算的典型商業模式

      4.2.1 Google在互聯網領域的神話依賴于PaaS

      4.2.2 Amazon的商業模式創新全面啟動了IaaS服務

      4.2.3 SalesForce.com的成功源于SaaS

      4.3典型的云計算應用

      4.4云計算的商業模式的成功秘密

      4.4.1海量用戶支持、良好用戶體驗促成互聯網后向收費模式的成功

      4.4.2“人人是服務的使用者”,“人人是服務的提供者”

      4.4.3對大規模用戶的海量數據計算成為可能

      4.4.4 IT服務設施從硬件依賴轉向軟件依賴

      4.5云計算的優勢

      4.6云計算的社會價值及其影響

      4.6.1云計算對電子信息產業的影響

      4.6.2云計算的價值

      第5章云計算關鍵技術和開源社區

      5.1云計算技術框架概述

      5.2虛擬化技術

      5.2.1什么是虛擬化

      5.2.2虛擬化技術的分類

      5.2.3云計算機時代下的虛擬化技術

      5.2.4虛擬化打開了云計算的大門

      5.3海量分布式存儲技術

      5.4并行編程模式

      5.5數據管理技術

      5.6分布式資源管理技術

      5.7云計算平臺管理技術

      5.8云計算是一種多粒度和變粒度的計算

      5.9綠色節能技術

      5.10云計算和開源社區

      5.10.1虛擬化平臺軟件Xen與KVM

      5.10.2云基礎設施管理平臺Eucalyptus與OpenNebula

      5.10.3分布式計算框架Hadoop

      5.10.4云平臺訪問接口適配層libcloud與Dasein Cloud API

      5.10.5開源精神

      第6章云計算的產業現狀和發展

      6.1云計算的產業現狀

      6.2云計算產業市場分析

      6.2.1美國市場走向成熟

      6.2.2國內市場政府推動,喜中有憂

      6.2.3現狀原因:供給匱乏,需求乏力

      6.3云計算的未來發展

      第7章云計算數據中心及其度量維度

      7.1云計算發展迅猛,市場初具規模

      7.2云計算對數據中心建設帶來挑戰和機遇

      7.3國外先進云計算數據中心

      7.3.1 Google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最佳實踐

      7.3.2 Facebook的綠色數據中心

      7.4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構建

      7.4.1電子郵箱服務中心的構建

      7.4.2搜索服務中心的構建

      7.4.3視頻服務中心的構建

      7.4.4云存儲服務平臺的構建

      7.5粗略評價數據中心健康性的5個指標

      第8章云計算和物聯網的關系

      8.1云計算是物聯網最具成本優勢的IT基礎設施

      8.2云計算是物聯網最具計算力和存儲力的平臺

      8.3云計算是物聯網數據挖掘的大腦

      8.4云計算是構筑物聯網長尾效應的開放平臺

      8.5云計算和物聯網融合發展

      8.5.1物聯網和云計算融合發展第一階段

      8.5.2物聯網和云計算融合發展的第二階段

      8.5.3物聯網和云計算融合發展的第三階段

      第9章云計算和物聯網融合應用案例

      9.1云計算與無線城市

      9.2云計算與交通物流

      9.2.1智能交通

      9.2.2智慧物流

      9.3云計算與健康醫療

      9.3.1醫療保健應用

      9.3.2家庭社區遠程醫療監護系統

      9.3.3醫院臨床無線醫療監護系統

      第10章物聯網和云計算相融合的未來服務形式

      10.1物聯網業務模式分析

      10.1.1物聯網的商業機會

      10.1.2物聯網的商業應用類型及其應用系統組網方式

      10.1.3物聯網業務的商業運營模式和商業合作模式

      10.1.4物聯網的商業模型

      10.1.5國內外運營商分析

      10.2當前物聯網應用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10.2.1當前物聯網應用模式所存在的問題

      10.2.2以云計算技術融合物聯網技術的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的分析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