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海洋安全論文范文

      時間:2022-12-24 21:29:35

      序論:在您撰寫海洋安全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海洋安全論文

      第1篇

      論文關鍵詞:安全養鴿防敵害

       

      在動物天地里,各類動物都有它自己的天敵。鴿子秉性溫和,被人們譽為“和平天使”,一旦遇到天敵,只有逃避的能力,沒有自衛的本領。所以在天敵侵襲鴿舍的時候,有被咬傷咬死的,有被拖走的,即使它們一無所得,也會使鴿群驚擾不安。凡遇上這類情況,必須把鴿舍暫時關閉一下,等鴿子安下心來以后,再進行日常的家飛。否則,鴿子不肯進棚,甚至造成失鴿。信鴿的天敵在陸地上有野貓、鼠、觸和蛇,在天空中有鷹、隼。

      一、野貓

      在農村的鴿舍常受到野貓的襲擊,而家養用于捕鼠的家貓則對城市的鴿舍威脅極大。它們有時從活絡門里竄進來,對鴿子亂抓亂咬,把鴿群攪得鴿飛蛋打。有時幼鴿晚上沒有進棚,停在屋頂上過夜,就可能成為野貓的美餐。即使鴿子沒有受到直接傷害,也會驚嚇鴿群,造成幼鴿游棚,老鴿逃竄。防止野貓人侵的方法是,加固鴿舍,晚上關緊門窗等。對付鄰居的家貓,要取得主人的同意,用5~6 根大羽或雞毛扎在一起,按住家貓的頭打它嘴巴,連揍幾次后,以后它看到鴿子就不寒而栗了。

      二、老鼠

      老鴿子并不害怕老鼠。老鼠進鴿棚的目的不是抓鴿,而是偷食散落在地上的谷物,但是切莫大意,它對雛鴿和鴿蛋是很感興趣的。它會偷偷地把雛鴿或鴿蛋從老鴿身下拿走,而老鴿卻不聞不問,只要嘗到一次甜頭,它就成為鴿舍的常客。用鼠藥滅鼠效果較好,但要防止鴿子誤食。

      三、鼬

      鼬俗稱黃鼠狼,是偷雞的能手。別看它身體瘦小,它可以把一只1.5~2 千克的雞子拖走。黃鼠狼跟老鼠一樣怕人,常在黑夜悄悄地潛人鴿舍咬死鴿子,或把它拖回洞中去飽食一餐。在春、夏、秋三個季節里,黃鼠狼可以在野外找到許多諸如田鼠、青蛙、癲蛤蟆等小動物充饑,對鴿子的危害相對減少期刊網。每到冬季,當野外找不到小動物時,就要潛人鴿舍。因此,凡發生黃鼠狼偷鴿農業論文,最好不要按慣例開棚家飛,一定等鴿子情緒平靜下來以后再開,否則容易造成失鴿。為防止黃鼠狼人侵,要堵塞漏洞,特別要注意望臺和運動場周圍的鐵絲網,網眼不能超過二指寬,而且要用固定的網眼,最好在活絡門上裝有板門,晚上再關閉起來。

      四、蛇

      蛇對鴿子危害比黃鼠狼相對小些。因為蛇在冬季處于冬眠狀態,即使在春、夏、秋三季,它也能在野外找到小動物吃,但是蛇吃鴿子的事件也時有發生。防御蛇害的辦法,除了捉蛇以外,與防黃鼠狼相同。

      五、鷹、隼

      鷹和隼同屬于猛禽之列,不論在地上跑的或天上飛的小動物,都是它們獵取的對象,鴿子也不例外。但是對鴿子來說,華的危害比鷹更大。因為老鷹追捕鴿子,好比轟炸機追趕殲擊機,不僅速度趕不上,而且爬高能力也比鴿子差。老鷹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但鴿子的雙眼有過之無不及。當老鷹發現鴿子的蹤影時,鴿子同時也發現了老鷹的存在。當老鷹在要追擊鴿子時,鴿子先是增加飛速,繼而使勁爬高,一般來說,那些老鴿是能夠擺脫老鷹追捕的。幼鴿的飛速和爬高能力雖不如老鷹,但它有一種特殊飛行本能,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從不直線飛行,使老鷹無可奈何。防御老鷹的辦法,主要靠群飛。當發現空中有老鷹時,最好不要將鴿子放出,尤其是單只放出。已經放出的、最好要召回來,以免發生意外損失。,

      如果鴿子遇上老鷹還能對付的話,那么遇上比老鷹個兒略小的隼,就是另一回事了。隼的飛速和爬高本領都超過鴿子,且還有銳利的爪子和鉤形的嘴。它有時在天空搜索獵物,有時潛伏在鴿舍附近,一旦發現目標,突然沖出來追捕。它利用快速飛行的本領,飛近鴿子身邊,先用鐵一般的翅膀撲打鴿子,當鴿子受傷下跌時,就用鐵鉤般的雙爪抓住鴿子。防御的辦法也同防御老鷹一樣,群放群飛。

      第2篇

      內容提要:面對我國管轄海域越來越嚴重的污染,海洋環境侵權賠償范圍已引起環境侵權法學界及司法實踐的關注,而其中純經濟損失是否賠償更是關注的焦點。本文首先區分了直接損失、間接損失與純經濟損失的含義,結合國際侵權法對純經濟損失的態度,主張我國立法及司法實踐應當承認對此種損失的賠償,但為了避免由此引起的無數訴訟,加重侵權人責任等不合理現象,應從索賠方提供的證據方面加以嚴格限制。

      隨著我國石油儲備戰略的實施,近年來我國海上石油運量猛增,突發性海洋污染事件頻發,損失巨大。陸源污染物排海問題也相當突出。陸源污染物占人海污染物總量的90%以上。[1]在發生海洋污染事故時,不可避免地伴隨著海洋污染損害索賠問題。海洋污染屬于環境侵權,對此種侵權造成的直接損失如財產毀損或財產的減少給予賠償沒有疑問,但是,對于因海洋污染而遭受的純經濟損失是否給予賠償以及在何種程度上受到保護卻不無爭議。而且,在我國法學界,人們對侵權領域純經濟損失的賠償問題遠沒有對合同領域經濟損失的賠償問題關注的多。而對侵權領域尤其是海洋環境侵權領域純經濟損失賠償問題的研究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由于船舶油污是造成海洋環境侵權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以船舶油污損害賠償的純經濟損失為切入點加以研究。

      一、直接損失、間接損失與純經濟損失的含義

      純經濟損失是侵權法中所討論的經濟利益損失,國際油污民事賠償法律體系建立后為國際油污賠償基金(IOPCFund)的索賠實踐所采納。與許多大陸法系國家一樣,我國的民事賠償理論中找不到純經濟損失這一概念,我國一般將財產損害賠償的范圍分為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

      直接損失,就是指加害人侵權行為侵占或損壞受害人的財產,致使受害人現在擁有的財產價值量的實際減少。對于間接損失,一般認為是指加害人侵害受害人所有的財物,致使受害人在一定范圍內的未來財產利益的損失。

      我國有學者認為,純經濟損失又稱為間接損失,表現為一種間接的損害。[2]但是,筆者認為,兩者的含義并不完全相同。在2002年及2005年IOPCFund《索賠手冊》中,“純經濟損失”強調的是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財產雖然沒有被侵害但是遭受了收入的損失。例如,船舶發生事故后,事故海域的漁業資源遭到破壞,海灘游客減少導致附近的賓館、飯店、游艇收入的損失,具體旅游項目投資人以及該海域魚品的經營人的收入損失等,都是純經濟損失;而間接損失強調的是以受害人的財物遭受損害為前提而產生的損失,如漁民的漁網、漁船等被污染,對漁具清污期間不能捕魚所受利益損失就是一種間接損失??梢?,間接損失和純經濟損失都是經濟損失,但產生的前提不同;相對于直接損失而言,純經濟損失屬于間接損失的一種。

      無論是財產的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純經濟損失,都屬于海洋環境侵權造成的經濟損失。

      二、國際上對侵權法中純經濟損失賠償的態度

      從比較法的角度講,在歐洲責任體系中,對侵權法中的純經濟損失賠償的態度可以分為三類。[3]

      (一)放任式體系,包括比利時、法國、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在這些國家法典化的法律里存在一個單一的一般條款,該條款并沒有事先排除純經濟損失。如法國《拿破侖法典》第1383條規定:“每個人不僅應就其故意行為所致損害承擔責任,也應就其過失行為或不謹慎的行為承擔責任?!薄斑@條單一原則的外延寬泛,內涵不確定,因此并沒有排除純經濟損失的賠償?!盵4]因此,一般認為法國對純經濟損失的保護程度幾乎最高,并且這種保護近乎是放任自由不受約束。[5]另外,這類國家幾乎總是基于合同外責任、而不是跨界尋找合同法原則來獲得對純經濟損失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在法國法中,合同和侵權的概念互不重疊。如果原告被拒絕了合同上對純經濟損失的救濟,那么他也不可以再提起侵權之訴,因為通常不認可訴的競合。[6](二)實用式體系,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和荷蘭。這類國家制度的特征是謹慎的個案分析方法,使法官仔細研究就純經濟損失給予賠償所具有的具體社會經濟含義。從英國判例看,英國已經慢慢接受了通常情況下一人因過失行為所受純經濟損失不可獲賠的原則。最重要的理由是“訴訟閘門”,包含三層含義:(1)若在某些案件中允許純經濟損失獲賠,就會引發無數訴訟以致法院不堪重負甚至瀕臨崩潰。(2)普遍泛濫的責任將給被告過重的負擔。(3)認定純經濟損失只是擴展侵權責任的現代大趨勢的一個部分。這一趨勢應該得到控制。[7]但是,在英國,如果因被告故意經濟侵權行為,如欺詐、侵害貿易、誘使違約、假冒、公共機構里的不當行為、威嚇和共謀等,引起純經濟損失,對該類損失的請求權就可以給予賠償。[8]

      (三)保守式體系,包括奧地利、芬蘭、德國、葡萄牙和瑞典。這一體系的特征是純經濟損失并沒有被置于受到它們侵權法保護的所謂“絕對權利”之列。如《德國民法典》第823條規定,如果個人故意或過失損害了受害人的“生命、身體、健康、自由、財產及其他權利”,他們對此應當承擔責任。這一“絕對權利”清單中即有意排除了任何對純經濟性質損害的指稱。

      從上述三種類型國家立法及實踐看,盡管采放任式體系的國家對純經濟損失賠償的態度較為寬松,但多數國家采取較為謹慎的態度,對案件類型和事實有嚴格要求。

      三、我國對海洋環境侵權中純經濟損失應采取的態度

      對于直接損失,國內外立法和司法實踐一般都加以承認并給予賠償。關于間接損失能否全面賠償,我國的理論和實踐中存在兩種爭議:一種主張應全面賠償,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受害人本應當得到這些利益,只是由于加害人的侵害才使這些可得利益沒有得到,并且,如果間接損失不能全部予以賠償,受害人的權利就得不到全部保護,同時加害人的非法行為也得不到應有的制裁;[9]另一種主張不宜進行全面賠償,而應遵循“適當賠償”的精神,即根據間接損失的不同類別,合理地確定其賠償范圍。[10]200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船舶油污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討論稿)第7條第1款規定:“船舶油污損害的賠償范圍包括因油污而產生的人身傷亡、財產滅失或損害,用海單位或個人因油污直接遭受的經濟損失,實際采取或準備采取預防、恢復措施而支付的合理費用以及由于采取預防、恢復措施而造成的進一步滅失或損害,不包括其他間接經濟損失?!?/p>

      筆者贊同第一種主張,認為只要間接損害是客觀存在的,有實際依據的,就應該得到充分的賠償,并且,從兩大法系的發展趨勢看,以財產遭受了物理損害為前提而導致的經濟損失也基本上是允許賠償的。我國《民法通則》第117條第3款“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并應當賠償損失”就是對間接損失予以賠償的規定。在我國的船舶侵權行為法中,有關直接損失的賠償和以財產損害特征為前提的間接損失的賠償也得到了承認。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在1991年《關于國內船舶發生海損事故造成的營運損失應列入海損賠償范圍的復函》中就指出:“根據《民法通則》第117條第2、3款的規定,損害他人財產的,侵害人應當賠償受害人因侵權行為所遭受的實際損失,包括受害人財產的毀損、減少、滅失和為減少或消除損失所支出的費用,以及受害人在發生海損事故造成船舶修理期間的合理營運損失(其中包括船員工資損失),應當列入海損賠償范圍”。此外,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船舶碰撞和觸碰案件財產損害賠償的規定》中的第1條又進一步規定了“請求人可以請求賠償對船舶碰撞或觸碰所造成的財產損失,船舶碰撞或者觸碰后相繼發生的有關費用和損失,為避免或者減少損害而產生的合理費用和損失,以及預期可得利益的損失”,并且更加明確了設施修復前因不能正常使用而產生的合理的收益損失、利息損失、船期損失和租金或者運費損失等間接損失都可以得到賠償。

      關于純經濟損失是否應該予以賠償,從上述第二個問題的介紹可知,在各國立法和學說中并無一致的解決方案。在英美普通法中,除某些特殊類型案件外,純經濟損失一直被認為是不能得到補救的,除非此種經濟損失是構成對人身或財產損害的附帶損失(此種損失實際上是本文所稱間接損失)?!白?919年至2002年,英國勞氏法律報告記錄的油污案例共有9個,其中涉及純經濟損失的案例只有4個。但是法院已經明確表示,普通法的純經濟損失不賠的原則在油污損害賠償領域不會得到動搖?!盵11]在Alegretev.IOPCF案件中,法院也明確指出,1995年《商船航運法》并不影響純經濟損失不賠的普通法原則。[12]但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英國的一些案例實際上已經承認了純經濟損失的概念,該原則也已存在極少數的例外。[13]例如英國法官和學者都認為漁民損失屬于純經濟損失的一種,且法院一直將賠償漁民的漁業資源損失作為純經濟損失不賠原則的例外。在1979年美國加州最高法院審理的J’AireCorp.v.Gregory案件中,法院認為,盡管原告遭受的是純經濟損失,但原告的損害與被告的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聯性,被告對原告的損害是可以預見的,被告負有注意義務,而被告違反這種義務應承擔賠償責任。[14]美國1990年《石油污染法》(OPA1990)第1002條第2款第(5)項明確規定,不動產、個人財產或自然資源的毀壞、破壞或損失造成的利潤損失或盈利能力的削弱的損害,應由任何索賠人受償。這種觀點正反映著OPA1990的立法背景:……主張利潤或收入損失的索賠人不必是受損財產或資源的所有人。比如,漁民雖然不擁有漁業資源,但是仍然能夠對因漁業資源受損而遭受的收入損失主張權利。[15]實際上,盡管在多數大陸法系國家,原則上認為純經濟損失是不能賠償的,但存在著一些例外情況。德國以故意違反善良風俗加害他人作為對純經濟損失予以賠償的法律依據。法國最高法院在1965年的一個判例中認為,由于被告的原因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阻塞了市中心的交通,法院判決被告賠償原告馬塞里公交公司的利潤損失。在該案中,法院認為,關鍵的問題是,只要具有一種直接的和確定的因果關系,無論是否造成了實際的財產損失或侵害了某種權利,都可以獲得賠償。[16]筆者認為,我國對海洋環境侵權中的純經濟損失賠償也應采取肯定的態度;否則,如果發生船舶污染這種影響巨大的環境侵權賠償案件,對諸如捕漁業、旅游業、餐飲業等沒有遭受物理損害但造成了經濟損失的索賠不能予以賠償,對這些從業者顯然是不公平的。

      多數國家立法和司法實踐對純經濟損失不愿予以賠償的主要原因在于:(1)引起無數訴訟請求,法院不堪重負;(2)純經濟損失與造成損害的原因之間的因果關系過于遙遠。正如加拿大MasonCJ法官在1995年的一個案件中提出的,“純經濟損失是侵權法領域中一個比較新的、正在發展的領域。在這個領域,是否存在蓋然性的因果關系,這仍然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盵17](3)對行為人不可預見的純經濟損失的賠償將導致行為人的責任過重。(4)此外,有學者從經濟分析的角度,認為純經濟損失不應得到賠償。認為原告所遭受的純經濟損失可能正是他人所獲得的利潤,因此并沒有造成相應的社會損失;如果賠償此種純經濟損失,從社會效率上來看,并不具有合理性。[18]筆者認為,不能因這些原因就斷然否定對純經濟損失的賠償。美國杰出的侵權法學者WilliamProsser在1939年尖銳地指出:“法律的任務是救濟那些應該得到救濟的不當行為,即便其成本是‘洪水般大量的請求’;任何法院因為擔心給自己帶來太多的工作而拒絕給予救濟,這只是對自己無能的一種遺憾的承認?!盵19]但是,為了避免損失過于遙遠、加重責任人責任等缺陷,在立法或司法實踐中對此種損失給予賠償時應嚴格把握賠償條件。IOPCFund《索賠手冊》和1994年通過的《CMI油污損害指南》對純經濟損失索賠都規定了嚴格條件,只有符合條件時,基金或指南才是予以接受的。另外,《CMI油污損害指南》第7條強調此種賠償范圍不能隨意擴大。只有下列依賴于受影響的沿岸或海洋環境進行商業

      開發的索賠方所受損害,才可以得到賠償:(1)捕魚、水產養殖及類似行業;(2)提供諸如旅館、飯店、商店、沙灘設備及相應活動等旅游服務;(3)海水淡化、制鹽、發電站以及依靠水源進行生產或冷卻的類似裝置的作業。但是,(1)與環境無關的商業開發的延誤、中斷以及其他商業損失;(2)稅收損失和公共當局的類似財政損失不予賠償。[20]IOPCFund及《CMI油污損害指南》的規定為我們建立、完善船舶污染造成海洋環境侵權的純經濟損失的賠償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我國承認海洋環境侵權的純經濟損失賠償,亦符合國際司法實踐。而且,盡管在我國法律中無純經濟損失的概念,但實質上在法律規定中還是可以找到此種性質損失的賠償依據。如《合同法》第113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痹擁椑娴膿p失就具有純經濟損失的性質。

      筆者主張對海洋環境侵權造成的有關人員或部門的純經濟損失給予賠償,但是此種損失畢竟是一種間接損失,是一種較遙遠的損失。因此,索賠方應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其所受的損失,提供的證據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損失的性質,如是門票收入的損失,還是餐飲收入損失,捕魚量減少的利潤損失等,包括損失是由于海洋污染造成的證據。

      (2)在受損失期間和前3年同期的月收入減少量。

      (3)如果可能,應證明在受損失期間和前3年同期每月所賣的貨物減少量(旅店應提供房間的出租量、露營地應提供帳篷的出租量、個人提供住宿的應提供月出租量、旅館應提供食物供應量、旅游勝地應提供旅客/出售的門票量、商店酒吧等其他商業僅要求提供收入減少額)。

      (4)在損失發生年內和前3年內有關商業經營的變化(如旅店的房間數量)、開放時間以及價格變化明細表。

      (5)節省的開支或其他正常可變花費。

      (6)損失的計算方法。

      注釋:

      作者簡介:韓立新(1967—),女,漢族,河北撫寧人,大連海事大學海商法系主任,國際海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資助項目“海上侵權行為法研究”*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遼寧大連116026

      [1]資料來源: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6年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

      [2]王利明:《侵權行為法研究》(上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369頁。

      [3]以下三種分類方法見(意)毛羅·布薩尼、(美)弗農·瓦倫丁·帕爾默主編:《歐洲法中的純粹經濟損失》,張小義、鐘洪明譯,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91—93頁。

      [4]前引[3]。第93頁。

      [5]張新寶:《純粹經濟損失的幾個問題(代中譯本序)》,第l頁。

      [6]前引[3],第96頁。

      [7]前引[3],第13—14頁。

      [8]前引[3],第103頁。

      [9]王利明主編:《民法·侵權行為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584頁;楊立新:《侵權法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615頁。

      第3篇

      廣東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實驗室結合專業方向,將實驗室分成兩部分,一是教學型實驗室,包括食品微生物實驗室、食品分析實驗室和食品工程實驗室,主要承擔本科實驗教學、大學生創新實驗及大學生挑戰者杯等任務;二是科研型實驗室,包括水產品貯藏與加工研究室、水產品質量與安全研究室、亞熱帶特色農產品貯藏與加工研究室、海洋藥物研究室和兩個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水產品加工與安全重點實驗室、水產品深加工廣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主要承擔教師和研究生的科研實驗任務。每年,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兩個專業方向,共計10個班,約350人的畢業實驗都是由這兩部分實驗室承擔,又尤其是教學型實驗室為主,基本上60%~70%的畢業生論文實驗都安排在這部分實驗室。因為這些教學型實驗室首先是要完成大量而繁重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兼顧科研實驗任務,這給畢業生做論文實驗帶了較大壓力,加之學生對實驗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儀器設備操作使用、維護及注意事項不太了解,而且在實驗過程中部分教師和學生對畢業論文實驗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期間又缺乏有效的指導機制和監督機制,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實驗研究活動的隨意性增加。舉個簡單例子來說,學生畢業實驗結束,剩余的實驗原料、試劑藥品,經常是未妥善處理,往往還放在實驗室的試劑柜或藥品柜中,還等著實驗人員清除,這大大增加了實驗室老師的管理工作量。而畢業論文實驗的指導工作量僅僅歸于指導教師本人,這無形中也會引發指導教師、學生與實驗室老師三者之間的矛盾,從而影響畢業論文實驗的正常開展,進而導致畢業論文質量不高,同時也影響了實驗室正常管理工作。針對這些問題,筆者以食品微生物室為實例,對畢業論文實驗的管理提出以下幾點建議與想法,以加強對畢業論文的規范與管理。

      2畢業論文實驗管理建議

      2.1進入實驗室的培訓

      學生開展實驗前,先將安排在食品微生物實驗室的所有學生集中,針對這些學生進行集中培訓。首先,讓這些學生了解和學習學校及學院有關實驗室的各項規章與制度,如《廣東海洋大學實驗室安全制度》,《廣東海洋大學學生實驗守則》,《廣東海洋大學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制度》與《廣東海洋大學儀器設備損壞丟失賠償制度》等,讓學生明白怎樣進入實驗,進入實驗室后該如何做,出了緊急情況如何處理及損壞儀器改如何賠償等等。然后,實驗室老師跟指導老師一起對這些學生進行實驗室包括常規常用試劑的配制,基本儀器設備的使用,儀器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等基礎實驗技能的培訓。因為筆者管理的是食品微生物實驗室,因此結合實際,對學生安排了菌種的接種,培養基的制備,實器材的包扎,高壓滅菌鍋使用,顯微鏡的使用和細菌染色方法(尤其是革蘭氏染色法)等基礎實驗的培訓,介紹了各種實驗技能的操作方法及要點,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儀器設備的維護。之后讓學生一個一個進行動手學習操作,糾正不規范及錯誤動作,讓他們真正學會這些基本的實驗技能。同時,讓學生了解食品的各種表:微生物室管理登記表,如進出實驗室登記表,儀器藥品的領用表,儀器設備借用記錄等等。做到有根有據,有章可循,讓學生明白這些手續是如何辦理與填寫。此外,在培訓會中還規定了實驗室小組長,讓其安排好每名畢業生實驗固定的位置和柜子,安排每天實驗室的值日,其他學生必須聽從小組長安排,讓學生參與到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來,以減輕實驗老師的負擔,還能鍛煉學生的管理與自我約束能力。培訓結束后,對這些進入食品微生物室的學生還要進行考核??己朔譃楣P試和儀器操作考試(輔以口述),成績達95分者方可進入實驗室開展畢業論文實驗。經過培訓與考核,學生就能安全有序,合理正確的開展實驗了。

      2.2實驗過程的管理

      經過進入實驗室前的培訓與考核,實驗過程中的管理負擔應該會相對少些。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按時按點到實驗室,并做好考勤登記表。不能像以往散兵游勇似的,每天9點一撥人,10點一撥人,甚至是12點到實驗室的。實驗老師要時常抽查出勤表,了解學生的出勤情況,對于個人出勤少、在實驗室露臉少的學生要督促并警告,而且要及時跟該生的指導老師匯報,讓其指導老師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實驗出勤情況,另一方面可以規范實驗室管理,樹立實驗室管理威信。針對個別學生因為實驗安排需要的特殊情況(如做微生物的生長曲線是),提前申請,可以另行處理。針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時常需要借用藥品試劑、儀器設備,實驗老師規定每周幾個固定的借用時間點,只能在這規定些時間點跟實驗老師借用儀器設備。不能像以往那樣,學生缺什么儀器,缺何種試劑,實驗室老師像保姆似的,必須隨時給準備好。這不僅耽誤老師時間,也對學生也沒有約束作用。規定好借用時間,也有利用督促學生安排好自己的實驗進程。實驗過程,需要使用到大型精密儀器設備,需提前預約好,如果預約好,又沒按時使用的話,要口頭警告,若是再犯此類錯誤,停止使用相關儀器設備一個月。如需要借用一些大型的儀器設備,或者是固定資產,而且使用時間較長的,指導老師需要提前跟實驗室老師溝通協調,并做好借用登記。實驗過程中,遇到實驗理論或者技術問題,學生需及時跟指導老師聯系溝通,實驗室老師如有條件,也可協助解決。如果實驗室進行實驗教學任務的同時,畢業生需要開展畢業實驗,實驗室老師要妥善安排好畢業論文的實驗場所。

      2.3實驗結束后的管理

      學生畢業論文結束時,實驗指導教師和實驗室老師必須重視收尾工作,首先實驗室老師要檢查學生試劑藥品、儀器設備的歸還及完好情況,督促做好實驗室的清潔衛生,督促學生填寫好有關使用情況登記表,清洗實驗過程所用玻璃器皿,清理實驗所剩的實驗樣品、試劑藥品,對于有毒有害試劑要回收統一處理,對于不按規定執行的學生,實驗室老師要及時上報指導老師和學院,以阻止其答辯工作及其畢業離校事宜。其次,實驗室老師應及時跟其指導老師匯報學生在實驗室的工作情況,這將作為評價學生畢業論文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3結語

      第4篇

      關鍵詞:中國;海洋旅游;文獻分析

      一、引言

      由濱海、海島、海上及海底旅游活動所組成的海洋旅游,以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低投入高產出的價值所長,一度成為我國旅游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針對此現象,不斷有學者對海洋旅游進行綜述研究。谷明(2008)對國外濱海旅游進行了梳理;張紅霞(2005)、張廣海(2008)、周國忠(2005)等學者,分別針對國內海濱、海島及海洋旅游進行了綜述;陸林(2007)、張廣海等(2007)對國內外海島、海濱旅游研究做了對比梳理;除此之外,不斷有學者對海洋旅游專題研究進行綜述。劉俊、保繼剛(2005、2007)對國外海濱度假地形態模型及英國傳統海濱度假地衰退做了梳理,陳金華等(2008)綜述了國外旅游型海島人地關系。

      但上述成果,側重點均在海洋旅游的具體研究內容上,專門針對我國海洋旅游研究文獻的分析尚不多見,本文將依據609篇期刊論文進行研究。這609篇論文是通過在CNKI上搜索“海洋旅游”、“海濱旅游”、“海島旅游”、“濱海旅游”、“島嶼旅游”等主題篩選得到,內容較為全面,基本涵蓋了目前我國海洋旅游的大部分研究成果。

      二、國內海洋旅游文獻分析

      (一)文獻時間分析

      文獻時間自1984年至2009年8月。圖1為歷年海洋旅游文獻的數量分布圖。由圖1可知,我國對海洋旅游的研究處于總體上揚的態勢,說明學術界對海洋旅游的關注逐年增多;但上升中存在波動,波動最低點為:1993、1997、2003、2009。1993和1997最低波動點的產生應是我國社會、經濟制度轉型帶給學術界的影響所致;2003波動是“非典”的影響;2009存在波動主要是因本研究所選取的截至時間所致,暫不具有分析價值,應從波動點中剔除。

      根據上述分析及圖所示,將我國海洋旅游研究分為4個階段:1984-1991年,穩步發展期;1992-1997年,徘徊觀望期;1998-2003年,快速增長期;2004-2009年,高速增長期。4個階段的文獻分別有12、42、160、395篇。第一階段共有7年,但文獻數量相當較少,其他3個階段均為6年,論文數量卻逐次增長。

      第一階段,屬于改革開放初期,國內旅游業剛剛起步,學術界對海洋旅游的研究也處于探索階段;第二階段較第一階段文獻數量有所增加,但如圖1所示,此階段存在明顯波動,這主要是因我國社會、經濟制度正經歷一場深刻變革,導致學者對海洋旅游的研究持一種觀望態度;后兩個階段,除2003年受“非典”影響導致文獻數量有所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均呈快速或高速增長狀態,這與轉型之后的我國社會經濟環境很是契合,在這兩個階段,我國旅游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加之有力的政策支持,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則直接促進了國內學者對海洋旅游的研究。由此可見,每個階段所呈現出的文獻分布特征與我國的國情都是緊密相連的。

      (二)文獻期刊分析

      這609篇文獻,出自283種期刊雜志,核心期刊68種,所載文獻168篇,占總數的27.6%。由此可知,我國對海洋旅游的研究較為分散,學術水平尚待提高。

      根據所涉期刊類型,得知海洋學、地理學、旅游學、經濟學等領域對海洋旅游的研究最為集中。其中《海洋開發與管理》、《海岸工程》所載文獻最多,這說明海洋旅游已成為開發海洋的重要途徑。其次是《經濟地理》、《旅游學刊》和《人文地理》對其研究也較為集中,且文獻質量較高。其他類期刊,從類型來看也多以地理類、經濟類、海洋類、綜合類雜志居多,這說明我國海洋旅游研究尚處于學術爭鳴的初期,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加之海洋旅游的高度綜合性,今后勢必會有更多的領域迎頭趕上,使之不斷完善。

      (三)文獻所涉區域分析

      經統計,71.76%的文獻以我國沿海某省(市)為個案研究;3.94%對不同區域進行對比分析;涉及國外區域的文獻約占2.79%;整體闡述我國海洋旅游或不涉及具體區域的文獻占總數的21.51%。由此可知,我國海洋旅游學術研究總體上處于一種“重實踐,輕理論”的狀態,認識上還停留在微觀探索階段,對國外的海洋旅游研究尚顯薄弱。

      由表1可知,文獻所涉區域基本涵蓋了我國沿海所有省份及地區(除臺灣省)。其中對浙江省的研究最多,而此區域又以舟山群島的研究文獻最為豐富。這與舟山群島秀麗的海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分不開的。除此之外,以山東、遼寧、福建、海南、廣東等省份為案例的文獻也很多,這與這些省份如火如荼的旅游開發活動相契合。相比之下,學界對上海、天津兩直轄市的關注略顯不足,究其原因,不是因為兩個地區的旅游業發展落后,而主要由于對這兩個地區的工業、歷史文化等旅游資源的開發明顯好于海洋旅游的開發實踐所致。但廣西、河北和江蘇研究文獻偏少的原因與其相對落后的旅游業發展實踐是不無關系的。由此可知,我國對海洋旅游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實踐為導向,尚缺乏主動探索理論前沿、開辟未知領域的敏銳觸角。

      分析各區域研究范圍,可知每個區域的研究狀況也不盡相同。浙江集中于舟山群島、遼寧以大連為主、河北對秦皇島的研究最多、江蘇主要針對連云港進行研究。相比而言,山東、福建、廣東等地的旅游研究狀況較為均衡。此外,把海南作為整體研究的文獻較多,這與近年來國家把海南提升為“國際旅游島”的發展戰略不謀而合。

      縱向分析所涉區域文獻,可知對各區域海洋旅游研究大多集中在第3、第4階段,尤其以第4階段文獻數量最多,增速最快,這表明對各區域海洋旅游研究在近幾年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

      (四)文獻研究內容

      依據內容,對文獻進行分類統計分析(見表2),得知五大類中,“開發對策類”論文數量最多,主要集中于發展海洋旅游的條件分析、資源評價及產品設計等方面。這說明我國海洋旅游研究多以旅游開發為導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且反映出我國的海洋旅游開發尚處于摸清家底、產品策劃的初級階段。分析各文獻提出的具體開發對策,發現許多研究不同區域海洋旅游開發的文獻提出的開發策略很是雷同,缺乏相應地針對性,這也許是由海洋旅游資源共性大、個性小的特點所致,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學術界對海洋旅游開發研究的深度尚待提高?!皩n}研究類”所涉內容頗廣,文獻數量較為分散,但對海洋文化、旅游地間關系、旅游影響、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的研究相對集中。其他三大類論文數量相對較少,“綜述類”前文已做分析,“簡介類”多是對景點景區的介紹,學術意義不強。

      從階段性上分析,第一階段論文的研究內容集中于海洋旅游資源評價及開發條件分析,對其他專題的研究很少;第二階段盡管依然以“條件分析與規劃”、“資源開發與評價”的論文為主,但所涉內容較第一階段有明顯增多,旅游影響、環境感知、開發模式與布局、海洋旅游空間結構等開始引起學者的關注;第三階段,無論是論文的數量還是研究的類型都有大幅度增加,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一階段可持續發展及生態旅游的相關理論開始應用于海洋旅游的研究之中。此外,隨著海洋旅游的逐漸深入,海洋旅游分區基本形成,管理與保護工作日漸啟動,有關市場開發與旅游地間關系的研究有所增加,對國內外的海洋旅游研究進行階段性梳理的文獻也已出現;第四階段是海洋旅游研究的高速增長期,文獻數量最多,所涉內容也最為全面,專題研究更為細化,出現了對法律政策、無居民海島開發、海洋旅游基礎設施、海洋旅游安全、旅游生命周期等內容的研究。由此可見,我國的海洋旅游研究在每個階段都會呈現出新的內容,其總體走向是研究視角不斷開闊,所涉內容日漸加深。

      (五)文獻研究方法

      參考相關文獻,制定文獻研究的分類方法(見表3),之后對我國海洋旅游文獻研究方法進行分類統計(見表4)。

      分析表4,可知我國的海洋旅游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為主,其他類方法所占比例相對較小,這說明我國的海洋旅游研究離科學性、標準化的目標尚有很大距離。但標準化、定量性的研究方法已經開始引入海洋旅游的研究之中,如在旅游指標體系構建、環境承載力研究、空間結構分析等方面,一些較復雜的統計方法(層次分析、因子分析、模糊綜合評判、回歸分析等)不斷被應用,學界較為前沿的GIS空間技術及模型構造等方法也有學者進行了采納。觀察表4,還可發現,在海洋旅游研究的第四階段,出現了一類新的描述方法,本文稱之為“標準化描述”,此類方法大多采用SWOT分析、IPA方法、鉆石模型等對海洋旅游的開發條件、游客滿意度等進行定性分析,由此可見,即使是定性描述的方法也已日漸走向標準化。相信隨著海洋旅游研究的不斷深入,學科技術的日趨成熟,有關海洋旅游研究的方法必會更加科學、系統,并逐漸形成自己的研究體系。

      三、結論

      基于文獻時間分析,得知我國學術界對海洋旅游的關注越來越多,且每一階段的海洋旅游研究特征與我國的國情緊密相連。對文獻期刊進行分析,可知我國對海洋旅游的研究較為分散,學術水平尚待提高,但地理、海洋、旅游、經濟學等領域的成果頗多,基本已成為研究海洋旅游的支柱領域。

      從文獻所涉區域上來看,目前的海洋旅游研究基本上涵蓋了我國沿海所有省份及地區(除臺灣省),但對每個區域的關注程度存在差別,這種差別與各區域海洋旅游的發展水平具有高度相關性,這說明我國的海洋旅游研究基本上是以旅游開發為導向,總體上處于一種“重實踐,輕理論”的狀態。

      對內容進行梳理,可知我國海洋旅游研究多集中于發展旅游的條件分析、資源評價及產品設計等方面,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視角不斷開闊,所涉內容日漸增多,但有關海洋旅游基礎理論的研究尚顯薄弱,四個階段僅發現三篇文獻專門對海洋旅游基礎理論進行研究。對海洋旅游安全、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待進一步深入??傊?在海洋旅游研究內容方面,尚有很多領域值得完善與開拓。

      在研究方法上,多數文獻以定性描述為主,尚缺乏科學嚴謹的方法體系。今后應通過創新與借鑒使海洋旅游的研究方法不斷朝著科學化、標準化、系統化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谷明.國外濱海旅游研究綜述[J].旅游學刊,2008(11).

      2、張廣海,王蕾.國內海島旅游開發研究綜述[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8(2).

      3、陸林.國內外海島旅游研究進展及啟示[J].地理科學,2007(4).

      4、張廣海,田紀鵬.國內外濱海旅游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5、彭靜,朱.海島文化研究進展及展望[J].人文地理,2006(2).

      6、劉俊,保繼剛.國外海濱度假地形態模型研究評介[J].規劃師,2007(3).

      7、劉俊,保繼剛.英國傳統海濱度假地衰退研究――綜述與啟示[J].旅游學刊,2007(1).

      第5篇

      關鍵詞 本科畢業論文 海洋生物資源 實踐與心得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34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Guiding the Bachelor Thesis of Students Majored in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JIN Cuili, ZHOU Xiaojia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Abstract The bachelor the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cultivation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which were practiced in guiding the graduation thesis of students majored in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Yangzhou University, were discussed. Th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referring three different steps of guiding a bachelor thesis, including topic selection, experimental study, and thesis writing.

      Key words Bachelor thesis;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本科畢業論文是大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實踐教學的核心環節。它直接反映了學生專業基礎理論掌握程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專業素養的評價尺度之一,也是學生可否取得學士學位的內在標準。①畢業論文寫作,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生動反映,也是對教學效果的一次全面反饋。②通過畢業論文,學生可以校正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強化科學研究基本訓練,熟悉論文的一般格式規范,提高資料查閱、調查實驗、歸納與分析、知識綜合與應用等諸多能力。③畢業論文必須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支撐,而這些能力也是學生畢業后應對各種崗位工作挑戰所必備的資本。④

      作為我校海洋生物資源類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師,在具體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并且在嘗試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時總結了一些心得體會。本文擬結合揚州大學海洋生物資源類畢業班的實際情況,就畢業論文的選題、實驗研究實施、論文寫作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提出一些具體看法。

      1畢業論文的選題

      論文選題是畢業論文的基礎,是經過挑選確定的研究方向、方法、內容和途徑。選題必須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可行性、并且具有適當的范圍和深度。⑤在具體實施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些具體問題。

      首先是選題的分類。一般而言,我校本科畢業論文的時間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兩個學期。這個時候,學生已經基本完成本專業的主要課程,完成了基本的知識積累和專業技能訓練,本科畢業論文正是在此基礎上的匯總和檢驗環節。與此相對應,這個時候的學生基本上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類學生考研深造,準備繼續在本領域進一步學習和深入研究;一類學生則是結束本專業的學習選擇直接就業。這種對未來走向的選擇,也必然造成兩類學生對待畢業論文的態度和時間分配的不同。我們發現考研的學生往往比較愿意選擇自己將來可能會接觸到的領域的題目,并且愿意積極實踐。而準備就業的學生往往偏重于論文的實用性,并不太重視研究的基礎性和深度。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布置畢業論文選題時有所側重,一類偏重于研究性與創新性,一類偏重于應用性與綜合性。

      其次是確定選題的幾個具體原則。在具體實踐中,在論文選題上我們還遵循以下原則。(1)選題應該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畢業論文的題目應該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基礎上進行設計,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梳理,力爭把知識點應用到科研實踐中去。通過畢業論文對某一知識點的具體實踐,對該知識點的印象更加深刻,讓學生對其理解更加透徹。同時這樣的實踐也是學生對科研工作發生興趣的契機之一。(2)選題應該具體和細化,可操作性強。畢業論文的題目不可過于籠統,所涉及到的操作體系不可過于龐大。對于某些較復雜的問題,可以考慮將其分成幾個側面或幾個階段,再由不同的學生完成某個相對獨立的部分,最后將不同學生的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學生對一些相對大而空的題目往往難以駕馭。(3)選題要結合儀器設備及其它實驗條件的狀況和時間安排,大型儀器的使用應慎重。大型儀器一般比較昂貴,維護成本很高,萬一發生問題,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去修復。而且如果一切準備工作都已完成,而某個大型儀器無法正常使用,則可能造成畢業論文無法按時完成。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相關實驗的時間相對一般科研工作的時間要短,對于各類實驗條件的調配要能及時滿足需要,對于具有季節限制或材料供應限制的實驗選題要謹慎。

      2實驗研究實施

      畢業論文的實驗研究工作是重要的實踐環節,要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保證足夠的研究時間。就我們遇到的情況看,學生們在選題之后,考研的學生需要集中精力進行復習,因此做實驗的主要時間要安排到考研結束之后。直接就業的學生,則可以在春季各種招聘會召開之前安心進行研究工作。因此需要在實踐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實驗研究工作的進度。

      本科生由于一般缺乏長時間的實驗室工作經驗,指導教師要在學生實驗期間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對于實驗室各類規章制度、大型儀器使用規范等對學生進行培訓,可以適當利用研究生、實驗室管理人員等加強指導和監督。對于危險品、有害化學品等更應該加強監管。

      無論是哪一類學生,以實驗為主導的畢業論文,學生的提前介入都是大有裨益的。比如上海交大設立基金,鼓勵學生在二、三年級就介入教師的科研課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⑥我們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本科生在二、三年級就有部分同學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來,他們在畢業論文階段就比較快地進入角色,能夠開展真正的探索性實驗的時間會比較早。該專業一些畢業論文研究微生物、單胞藻相關的課題,一些學生可能會在接種、培養、無菌操作等基本流程中出現問題而需要重新開始,造成后續工作和論文寫作時間的不足。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話,提倡大部分學生提前開始參與相關課題,完成科研實踐經驗的早期積累。這樣也能提高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方面的素養,保障畢業論文實驗期間的安全。

      此外,實驗研究過程中,應該促使學生實現實驗結果檢測手段的多樣化,這就要求學生利用盡量豐富的科研工具。多重檢測手段的使用,對學生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提高有極大的保障。而且,對于已經學習過的儀器設備,進行比較深入和全面的使用,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利用工具的能力,積累使用多種工具的經驗;而且可以爭取多視角、多方位的結果呈現。便于學生全面了解所研究的內容,得到的數據比較系統和立體,可以同時實現多種數據的相互驗證,便于發現實驗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3畢業論文的寫作

      畢業論文是所有的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數據分析的最終呈現形式,也是檢驗畢業論文工作的最終載體。本科畢業論文實質上是對本科階段教育質量的綜合性考試,寫出合格的畢業論文,需要學生具備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使用相關工具的能力。⑦

      根據我們的實踐發現,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有些學生對于自己的選題的背景知識和已有研究了解不足。我們建議學生在完成選題之后,應該閱讀一定量的相關文獻??梢詮木C述性文獻開始,了解研究的意義和研究的基本流程。這一措施不僅有助于學生盡早進入研究狀態,而且便于畢業論文的寫作。

      還有一些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規范掌握不足,把畢業論文寫成了散文、隨筆等形式。我們通過集中輔導學習相關畢業論文的范本,從畢業論文的一般架構、一般格式要求、各個組成部分的一般寫法等進行指導,有效提高了學生在學術論文寫作方面的規范性。在實驗數據的呈現方面,對于圖表的制作,提供范本。讓學生了解學術論文中圖表的常見類型,讓學生了解數據呈現方式對于論文的重要性。

      我們在實踐中還發現,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對于描述事實、解釋現象的部分一般都能比較好地完成,但數據挖掘程度不深。我們針對學生對于數據分析的深入性較差的問題,把整體數據進行逐步分解,把實驗設計中混雜在一起的幾個問題進行逐一分離,相應地把數據按問題進行歸類,再分析每一個具體問題,最后再進行數據的匯總。結果發現學生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后,不僅數據分析充分,也能夠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比較深入的理論探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體系中本科生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的最終環節,也是檢驗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參考。做好這一環節的教學、指導、檢驗工作,仍然是當前高等學校教師的重要職責,還應該繼續深入探討和細心研究。

      注釋

      ① 時偉.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棄與存.中國高等教育,2010.7:45-47.

      ② 劉勁聰.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18(5):107-109.

      ③ 蔣亦華.我國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闡釋與建構.現代大學教育,2009.2:101-106.

      第6篇

      [關鍵詞]通信工程;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環節

      0引言

      大連海洋大學是我國北方地區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涉海高等院校,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適應遼寧省及全國沿海省市對海洋漁業通信工程發展的需要,發展區域經濟,滿足我國和全省經濟建設對海洋漁業通信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建設,通信工程專業自2003年開始招生。在開辦的這十二年時間里,我們下大力氣,狠抓專業建設規范,注重教學質量。隨著本專業師資力量的逐步增強,我們對本專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規律的深入研究把握,對專業定位的認識逐步統一,大連海洋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特色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逐步清晰明確。

      1培養目標

      大連海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是從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特點和學科特色出發,合理配置學校的教學資源,在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和航海技術的學科交叉基礎上設立的專業。學校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立足遼寧,面向黃、渤海,輻射全國,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為國家水產和海洋事業服務,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面寬,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敬業、專業、樂業、創業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戰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任務和要求,加強海洋漁業通信方面的特色教育。在多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經多方調研,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并逐步完善了通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練掌握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并具備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從事固定通信、移動通信及船舶通信等現代通信系統及設備的研究、設計、開發與應用的,具有海洋、漁業科學背景的人才。

      2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優化

      課程體系主要包括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課程結構,是教學思想、教育理念的具體化,也是實現創新能力培養與綜合素質提高的保證。課程設置是否科學,教學內容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按照我校建設“藍色大學”理念,構建了通信工程專業藍色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堅持“加強通識教育、拓寬學科基礎、凝練專業方向、提升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的人才培養原則,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構建課內、課外一體化的培養模式,依照“淺藍、蔚藍、湛藍、深藍”的藍色課程體系,用藍色課程元素來承載水的精神與海的文化,延伸至涉海涉水教學內容要素。(1)淺藍(通識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外語、大學計算機基礎、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體育等),公共選修課(軍事理論、健康與安全教育、選修課),公共集中實踐環節(軍訓)。通識課程雖然不一定與通信專業有直接聯系,但它是培養具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學的思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里的人才,為進一步學習提供方法論的不可缺少的課程?;趯W校開展課程建設的“雙百工程”,從公共選修課著手,打造了藍色海洋類、人文與社科類、藝術與體育類、自然科學與技術類共100門校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其中藍色海洋類公共選修課有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海洋知識背景。(2)蔚藍(學科基礎課)包括復變函數、電路理論、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數字信號處理、微機原理與應用、電磁場與電磁波、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通信原理等。學科基礎課是通信工程專業學生必須具有的基本知識結構,為專業課程提供有效的支撐,使學生具備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工程應用能力,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開拓創新精神,為學生后續學習專業方向課打下堅實的基礎。(3)湛藍(專業課)包括專業必修課(電子線路仿真、電子線路CAD、移動通信、計算機通信、DSP技術與應用)、專業方向課、專業任選課(C++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隨機信號處理、電視原理與技術、現代通信系統仿真技術、計算機網絡安全、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數據結構C、擴頻通信、通信工程專業英語)。通過對其他高校相同專業的大量調研,反復論證比較,通信工程專業設立兩個專業方向:通信工程(程控交換技術、船舶通信、光纖通信)、計算機通信(數字通信、多媒體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專業依托海洋信息技術,在船舶通信、船舶導航、海洋漁業3S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嘗試,同時,緊隨時代的發展,對部分課程進行壓縮和調整,開設一些學生喜愛的,又能與現實接軌的課程,如擴頻通信、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等選修課。(4)深藍(專業集中實踐環節)包括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電子線路仿真課程設計、電子線路CAD上機、高頻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現代通信系統仿真技術上機、通信原理課程設計、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設計、通信工程專業教學實習、通信工程專業實習、通信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等。專業集中實踐環節對培養通信專業逐步樹立工程觀念、提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3強化實踐環節,培養提高創新能力

      通信工程專業將實踐環節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構建了多層次、全程化實踐教學體系,較好地保證了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堅持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實踐教育與創新教育結合,對構成實踐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整體設計,所有的實踐環節圍繞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展開,把實踐環節分成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科技創新五個模塊,模塊之間銜接緊密、層層推進,為學生從入門到提高再到創新夯實基礎。

      3.1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模塊主要依托遼寧省海洋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提高實驗動手能力為主線,以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和方法、融會貫通科學知識、促進創新思維為主要教學目標。加強基礎課、主干課實驗;實驗內容優化配合,避免重復或脫節;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的比重,形成基本實驗、選做實驗、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組成的立體化實驗結構;對含有實驗的課程,加大實驗教學在整個課程考核中的比例;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在2013版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中都有體現。針對不同課程的特點,有選擇地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仿真實驗環節,以緩解實驗設備和空間的緊張情況,有效擴展實驗空間和時間,節省資金。

      3.2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著眼點是把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初步掌握設計的程序和方法。一般以單門課或課程群為主選擇題目,它是畢業設計的初級階段。課程設計教學中壓縮驗證性課題,增加能夠體現設計型、綜合型和創造性的課題。在課程設計教學設計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選題,自行討論方案,自己組織實施,給予學生自我發揮的余地,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個性的發揮和創造能力的鍛煉創造條件。

      3.3實習

      以校內外實習基地為平臺,以使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建立工程意識和鍛煉實際操作技能為主要教學目的,并且通過接觸社會,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目前,通信工程專業校外實習基地2個(人民4810廠,北京尚觀科技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合作的企事業單位有18個(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等),同時學校也正在積極運作與通信公司合作。到企業參觀實習和請企業技術專家來校講座,通過參觀和專家公開課的形式,使學生對企業文化、船舶通信及導航設備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和本行業領域的前沿技術等有所了解,有利于學生學習目標的確定和職業素質的提高。

      3.4畢業論文(設計)

      以學院各類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為平臺,學生通過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在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能力、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信息資料檢索和收集能力、論文撰寫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上有較大提高。為切實保障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加強:①精心設計備選題目,組織開題報告。學生選題后,在指導教師指導下,查閱文獻和撰寫文獻綜述,并精心組織好開題報告,以保證畢業論文的先進性、可行性;②加強畢業論文的中期檢查,以保證畢業論文在有限的時間內按質按量完成;③建立畢業論文答辯規范和質量標準,在畢業論文答辯期間開展“畢業論文檢查周”活動,有效提升了畢業論文的質量。④學校出臺了《大連海洋大學本科生學位論文學術規范檢測暫行辦法》,針對畢業的本科生的學位論文進行了學術不端行為的檢測,有效地杜絕了學術不端行為。3.5科技創新以各類興趣小組和科技社團、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科研實驗室為平臺,學生通過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科學研究等活動,使創新意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和提高。低年級的學生專業基礎還比較薄弱,鼓勵他們參加興趣小組或者科技社團,以增加學生對創新的認識,提高學生對創新的興趣;高年級的學生參加各種校內外的競賽,使學生在競賽過程中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目前,通信工程專業學生在教師有針對性的訓練下,參加了“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等,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4結語

      大連海洋大學通信工程專業作為涉海高校的“非特色”專業,在復合性應用型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挖掘自己的優勢資源,發揮地方特色、行業特色;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身心素質培養的同時,主動適應國家和遼寧省沿海經濟帶發展的新需求,抓住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核心,對通信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整,使之更好地符合學校的定位與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符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松松,郭顯久,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2):51-52.

      [2]劉冬,石煥玉,等.通信工程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5(29):72-73.

      [3]江海,田春艷.機械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裝備制造技術,2010(3):159-160.

      [4]焦冬莉,李晉生,等.應用型通信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9):128-130.

      第7篇

      關鍵詞 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3-0037-03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LIN Qiao-ling HE Hong * YI Run-hua

      (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The status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s teaching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i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methods and content,open laboratories,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and thesis management,etc. By preliminary try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promoted students' operative skill and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and improved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stimulated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Key words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reform;pratice

      植物保護專業是傳統植物生產類主干專業之一。該專業主要培養具有植物保護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及其他相關領域從事植物保護工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目前,廣東海洋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多數到農化企業或鄉鎮農技部門就業,從事農藥營銷、植保技術服務等工作,還有部分學生讀研繼續深造。這不僅要求畢業生要具備較寬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在以往的實踐教學環節中,其課程設置往往是理論課的從屬,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國內不少農業院校都已就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探索和改革[1-12]。廣東海洋大學積極借鑒其他高校的經驗,采取多種措施強化實踐教學,以滿足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為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奠定了基礎。

      1 教學方法與內容的改革

      1.1 教學方法改革

      過去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主要是根據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驗證性教學,該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造和動手能力。為此,廣東海洋大學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一是采用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在實驗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上實驗課前一周教師提前給學生安排討論的題目,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搜索等做好準備。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結合學生討論的實際,做好引導,進行必要的提示、點撥、設疑、答疑等。二是結合病蟲害發生的特點實施現場教學。如農業昆蟲學與農業植物病理學等實驗課上,教師可針對教學內容適時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深入田間地頭,觀察識別病蟲,采集病蟲害標本,跟隨指導解疑。通過此過程,學生身臨其境,形象生動地觀察認識了以往只在課本和PPT上看到的常見病蟲害,也掌握了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大大提高了其學習興趣。三是鼓勵學生采集標本,參與教具制作,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廣東海洋大學校園周邊植被豐富,是一個天然的植物標本貯藏庫。根據季節和植物的生長發育周期,組織學生制作成套病蟲害標本,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能豐富實驗室的標本貯藏量,為學生的實驗教學增加教學內容,一舉兩得。

      1.2 教學內容改革

      植物保護專業許多課程實驗都屬于驗證性內容,如普通昆蟲學和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內容多是對常見昆蟲和病菌的識別與鑒定,以往學生只要按實驗指導步驟進行操作就能順利完成實驗,這樣學生只能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常規的實驗儀器設備使用方法,但缺乏動腦思考、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使得真正能夠合理地設計實驗并就實驗提出問題和解決辦法的學生不多。為改變此弊端,廣東海洋大學開展了以下內容的改革:一是在課程實驗教學內容和形式上增加了技能性、設計型綜合實驗。如在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項目中增加了植物病原菌分離及其培養基設計這一綜合性實驗項目,讓學生自己采集各種植物病害標本,并根據病原菌的特性,設計、配制培養基,通過比較分析各種培養基對病原菌生長、分離效果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二是在教學計劃中增設了技能訓練課,以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技能訓練課包括植物病理學基礎、昆蟲學基礎、植物病害防控、農業害蟲防控等四大模塊,每個技能訓練課20個學時,形成了基本實驗操作能力與專業技能、專業技術應用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三是實驗課與生產實習相結合,生產實習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根據農業生產現狀和出現的新問題,設計實習的內容。課程的實驗課與生產實習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如農業昆蟲學實驗課與生產實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害蟲的發生以及生物學特點,進一步提出防治的方法與措施,并在實踐實習中加以確認。學生覺得能學以致用,從而激發了其學習興趣,鍛煉了其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2 開放實驗室,推行本科生科研導師制

      以往的實驗室管理,儀器分散,功能不全,利用率低,相互獨立。部分實驗室僅供學生上課使用,不對本科生進行開放,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此,廣東海洋大學對實驗室進行整改,把教學實驗室與科研實驗室進行整合,成立大植保實驗平臺,實驗室總面積近1 000 m2,近3年來添置實驗儀器設備費用超過300萬元。實驗室由專人負責,做到人、財、物資源共享,實行全天候開放實驗室制度,對本專業學生全面開放。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及周末與寒暑假時間自由出入實驗室,大大方便了學生做實驗。同時推行本科生科研導師制,由指導老師負責本科生科研選題及實驗室安全、衛生等問題,避免學生盲目操作。本科生與導師實行雙向選擇,導師可以挑選學生,學生也可以自由選擇理想的導師。導師可以先為學生選擇研究主題,通過研究實踐,使學生逐步掌握選題的技巧。特別是導師自己有科研課題時,能夠讓學生盡早參與課題的研究,對鍛煉和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學生隨導師進入相應的實驗室,與其他研究生一起,協助導師做些教學和科研的輔助工作,增加了其實踐機會,增強對其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實踐證明,學生對科研導師制反響較大,參與積極性很高,班級學生參與率幾乎達到100%。同時廣東海洋大學還利用該實驗室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廣東省和學校組織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挑戰杯等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來,已有多名學生獲得校級以上創新大賽或挑戰杯競賽獎項,在核心刊物上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

      3 實訓基地的建設

      實訓基地是保證學生實踐教學順利進行的必備條件,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為確實提高植物保護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廣東海洋大學因地制宜在校內外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實訓基地。

      3.1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植物保護專業是隸屬于廣東海洋大學農學院11個涉農的本科專業之一,為搞好該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廣東海洋大學充分利用學院已建有的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和園藝研究所等條件,并結合學院其他專業如農學、生物技術、園林、園藝等相關專業的校內教學、科研、生產等資源,在校內建立了水稻、甘蔗、果樹、蔬菜及熱帶植物等病蟲害觀測圃,為相關專業課程從“黑板”教學走向“現場”教學,將書本上抽象的“植物病蟲發生與防治”變得具體、生動、形象,為實現理論與生產實踐的無縫對接等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該專業還組織學生按作物種類對其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調查,以了解、掌握校內各主要作物病蟲害的發生與發展規律,并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對其防治策略與防治方法提出建議,較好地實現了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的結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鍛煉、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道德極為重要的一環。在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的同時,廣東海洋大學加強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結合當地熱帶農業特色,廣東海洋大學分別建立了南亞所熱帶植物實習基地、廉江紅橙實習基地、徐聞香蕉與蔬菜實習基地、雷州蠶桑實習基地及湖光農場實習基地等多個校外實訓基地,不僅提高了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生產實習的順利進行。

      4 強化畢業論文(設計)管理與指導

      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4年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是學生理論水平、操作技能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及創造性的集中反映,是衡量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為提高學生畢業論文質量與水平,結合農科專業高等教育特點,廣東海洋大學在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管理與指導工作中進行了如下改革。一是嚴把畢業論文選題與內容關。要求學生的畢業論文必須是一人一題,論文是在導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論文內容必須是學術研究性論文,不僅要有廣度,還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創新性。二是嚴把指導教師關。要求指導畢業論文的教師必須有課題支持,以鼓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三是嚴把畢業論文答辯關。答辯時專業成立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內容、格式、獨創性等進行全面嚴格審查,對不合要求的論文一律不準答辯;答辯時要求每人進行獨立答辯,由答辯委員根據學生畢業論文的水平、答辯表現等,對每個學生的畢業論文答辯做出客觀、公正評價。四是強化了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要求學生的畢業論文必須有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報告、指導教師意見、評閱教師意見等。為保證學生能順利完成畢業論文的研究工作,廣東海洋大學除建立植物保護專業實驗室平臺、建立全天候開放實驗室制度外,在教學安排上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調整,在學生進入三年級時即開始安排、組織學生進行畢業論文撰寫工作,以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開展畢業論文的研究工作,一改過去四年級時才開始進行畢業論文研究工作的狀況,這樣不僅在時間跨度上可以涵蓋農作物一個完整的生長發育期,以保證研究資料的完整性、系統性和可靠性,同時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認真思考與總結,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與水平。通過改革,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范圍逐步擴大,研究深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畢業論文的質量和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已有多篇畢業論文在校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

      5 結語

      通過對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和實踐,激發了學生對該專業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也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明顯提升該專業的教學水平、教學效果、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學生就業率,受到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但由于植物保護專業涉及面廣,又受地域等主客觀條件限制,雖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還需要不斷探索和改進,廣東海洋大學將不斷努力,確保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更加完善,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較高綜合素質、適宜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植物保護專業人才。

      6 參考文獻

      [1] 廖勝剛.創新實踐教學:對接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與就業市場需求[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與研究,2005(1):94-96.

      [2] 龔國淑,黃云,張敏,等.新時期植保高素質人才培養淺析[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4,22(S1):29-31.

      [3] 郭勝.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實踐性教學體系[J].職業與成人教育,2005(3):40.

      [4] 康濤,盧毅,劉小高.當前綜合性院校農科實踐教學質量的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1):89-94.

      [5] 賀桂欣,王久興,齊永順,等.論創業教育視野下的園藝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7,21(2):64-67.

      [6] 高必達,余映波,李紅玫.植保專業動態應變教學體系的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1(2):65,84.

      [7] 趙明.植物保護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0):85.

      [8] 鄭春龍,邵紅艷.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2007(4):85-86.

      [9] 黎東升.農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改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高等農業教育,2001(8):64-65.

      [10] 樊東,王曉云,趙奎軍.農科專業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4(1):18-21.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