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3 11:25:38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英語教育初探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中小學生要發展“寫”這一項語言技能,對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有較高的要求,但“寫”這項技能往往是學生較為薄弱的部分。吳長貴(2015)在對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研究中發現,初中生在寫作中存在詞匯量匱乏且使用詞匯不當等問題,以至于作文內容空洞。此外,王琴(2014)指出,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往往以語法和閱讀為主,忽視寫作教學。因此,本研究將詞塊教學法應用到初中課堂上,以初中寫作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為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寫作策略。
2文獻綜述
2.1詞塊的定義對于詞塊的定義,英語語言學家各有不同的標準。Becker(1975)最早提出“詞塊”這一概念,他認為人的大腦會儲存“板塊結構(idiosyncraticchunks)”,它們是語法、語意和語境的綜合體。根據Nattinger&DeCarrico(1992),“詞匯和句子之間的短語”是“詞匯短語”。Lewis(1993)則認為詞塊是常用的多詞組合(lexicalchunks),并提出語言并不是詞匯化的語法,而是語法化的詞匯的重要觀點。刁琳琳(2004)表示詞塊是隨機出現頻率小于共同出現頻率的詞匯組合,可以表達一定意義并具有完備結構的語言現象。基于上述研究者對詞塊的認識,詞塊是具有相對穩定結構且使用頻率較高的多詞單位,能被整體儲存和整體提取。
2.2詞塊的分類根據不同的視角,語言學家對詞塊的分類也有所差異。從結構角度出發,Nattinger&DeCarrico(1992)把“詞塊”分成四類:1)聚合詞:具有單個詞項意義的多詞固定組合。如“inaword”。2)慣用表達:相當于句子層面的模塊化短語,通常包括諺語、成語等結構。如“Seeingisbelieving”。3)限制性短語:指短語結構的內容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進行調整的詞塊。如“neither...nor...”。4)句子框架:是一個半固定的結構。如“Onlyinthiswaycan...”。Biber等人基于詞塊的語篇語用功能將其分為三類(Biber,Conrad&Cortes,2004):1)立場詞塊:表達態度、情感、評價和價值判斷的多詞組合。2)組篇詞塊:能夠連接上下語段的多詞組合。3)指示詞塊:表示抽象物或實物的多詞組合。Nattinger&DeCarrico對詞塊的分類更明確,易于初中生理解,實施性較強,因此本次實驗沿用他們的分類方法對實驗班進行教學活動。
2.3詞塊教學法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詞塊教學法是指將詞塊理論融入教學,培養學生的詞塊意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1992年,Nattinger&DeCarrico(1992)表示通過詞塊教學,學生能利用詞塊來理解并分析語篇,在此基礎上學生語言表達的流暢度和準確度會得到提高。Lewis(1997)闡述了更詳細系統的詞塊教學法。在教學設計中,他提出“觀察—假設—實踐”的教學模式。Mahmood(2014)針對二語學習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他在給定的題目中給愛爾蘭二語學習者提供目標詞塊,并將其運用到英語寫作中,結果顯示詞塊教學對二語學習者的寫作能力有促進作用。國內在基于國外的研究上對詞塊教學法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謝愛紅(2010)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實證研究,得出詞塊教學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詞塊意識,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結論。刁琳琳(2004)通過對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實證研究,發現學生的詞塊能力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成正比。婁兵兵(2019)采用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高一學生進行實驗得出,經過詞塊教學,學生寫作自信和興趣得到極大提升,并且英語寫作水平也有進步。上述學者分別以愛爾蘭二語習得者、非英專生、英專生及高中生為對象,論證了詞塊教學法對寫作的幫助。然而,目前現有研究的對象多為高中生和大學生,少有以初中生為對象進行實驗。所以本研究將詞塊教學法應用到初中英語的寫作課堂,以此探究其對初中生英語寫作的影響。
3研究設計
3.1研究問題(1)詞塊教學法是否可以提高初中學生英語寫作水平?(2)詞塊教學法對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英語寫作影響是否不同?
3.2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中,為了進行實驗對比研究,選取了瑞安市S中學初一的兩個平行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每班均47名學生。根據兩個班初一上冊期中考試的成績可以看出,兩個班級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和寫作水平差異不大,教學進度一致,并且都是由同一個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授課。任課老師隨機抽取其中一個班作為對照班進行常規教學,另一個班作為實驗班使用詞塊教學法進行寫作教學。
3.3研究方法
3.3.1前測在月考時對兩個班進行水平測試,檢測兩個班的英語書面表達水平。本次試卷難度適中,適合初一學生。前測采用的是2021年12月瑞安市S中學的月考試卷,英語書面表達總分為10分制。作文嚴格按照初中書面表達的要求進行評分,由瑞安市S中學初一年級的英語老師進行批改。依據這次寫作成績將實驗班學生分為高中低三組(高分組:10-8分;中分組:7.5-6分;低分組:<=5.5分)。兩個班的測試結果進行了匯總后輸入SPSS19.0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3.3.2教學實驗實驗歷時一個月,統一以人教版《全國義務教育英語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八、九單元為藍本進行寫作教學。在前兩周,圍繞Unit8Whenisyourbirthday?任課老師運用詞塊教學法對實驗班實施寫作教學,分為三步:寫作準備、寫作練習和寫作評價。在寫作準備時,學生閱讀本單元文章積累與此相關的詞塊,如“haveaparty,goon/foratrip,schooltrip”等。教師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作為寫作的導入以解決寫作課不足的問題。學生還進行詞塊練習,通過聽寫,英漢互譯加深對詞塊的應用。此外,教師通過小組活動激活學生在本單元所學的詞塊,如:教師把全班分為四組,組員間相互詢問生日日期以及生日的方式,然后再按照年齡大小排序。在寫作練習過程中,教師確定寫作題目為Mybestfriend,要求學生介紹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好朋友的生日聚會情況。學生在完成初稿后組內進行討論并提出修改意見,最終定稿給老師批改。在寫作評價這一環節,教師不僅要改正學生使用的錯誤詞塊,還要圈出優秀詞塊,并在班上向學生展示優秀作文及詞塊,以此強化學生的詞塊意識并擴充其詞匯量。后兩周實驗班寫作教學方法同上。對照班也進行同樣的寫作練習,但老師并未有意讓學生積累詞塊,其他教學內容均與實驗班一致。
3.3.3后測后測采用的是2021年1月瑞安市S中學的期末卷,后測寫作成績的收集和分析與前測相同。
4實驗結果與分析
4.1前后測作文結果分析如表1所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寫作成績均值分別為5.2766和5.0957。如表2顯示,獨立樣本t值為0.341,Sig.(雙尾)=0.734>0.05并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因此兩個班級的寫作水平大致相同,可以開展此次實驗。如表3所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寫作成績均值分別為5.7553和4.9787。如表4所示,獨立樣本t值為1.362,Sig.(雙尾)=0.176>0.05,仍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
4.2實驗班不同水平學生前后測作文成績分析實驗班的學生按照其前測成績分為高中低三組,即10-8分的學生設為高分組;成績為7.5-6分的學生設為中分組;成績等于或低于5.5分的學生設為低分組。如表5、表6所示,實驗班低分組前測和后測作文成績平均值分別為2.8571和3.0857,t值為0.740,Sig.(雙尾)=0.468>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實驗班中分組前測和后測作文成績平均值分別為6.8684和7.4368,t值為2.140,Sig.(雙尾)=0.046<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高分組前測和后測作文成績平均值分別為8.2143和9.2000,t值為3.955,Sig.(雙尾)=0.007<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實驗班的中分組和高分組的進步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且高分組的進步比中分組更明顯。
4.3結果分析實證研究結果表明:(1)詞塊教學法不能明顯地提高初中生的總體英語寫作水平。(2)詞塊教學法對不同水平的初中生在英語寫作方面有不同影響,高分組和中分組進步顯著,影響效果由大到小為:高分組>中分組>低分組。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將詞塊教學法應用到課堂上,初中生的總體英語寫作水平并沒有明顯提高,這一結果與李雙(2020)的研究結果略有差異。經過調查,得出以下原因:1)實驗班中、高分組的學生基礎水平較高,注重寫作的整體布局,能較好地運用詞塊。低分組的學生基礎水平相對并不扎實,雖然他們經歷了一個月的詞塊學習且具備了一定的詞塊意識,但對于詞塊的接受和運用能力不是很高,只能運用少量簡單詞塊到寫作中。所以實驗班中、高分組學生的寫作水平顯著提高,而低分組的寫作水平并沒有明顯進步。2)低分組學生占了整個班的44.6809%,人數比較多,因此實驗班的總體寫作水平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提升。3)本實驗的研究時長較短,不能系統完善地將詞塊教學法運用到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成績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后續可以通過延長實驗時間來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5結束語
本次研究為詞塊教學法在中學英語寫作的應用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通過實驗證明詞塊教學法能有效提高初中中、高分組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把詞塊教學法在寫作教學中進行推廣具有積極的意義。此外,教師應多關注基礎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盡可能地培養他們的詞塊意識以此來提高對詞塊的運用能力。教師還可以將詞塊教學法運用到英語閱讀,英語聽力等各個教學環節當中,為學生英語整體水平的提升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作者:陳妮西 鮑芳 單位: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初中英語教育初探2
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學會運用一門外語的關鍵。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育部等相關部門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方面,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與創新,著重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個性的發展,使全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從而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分角色表演對話是初中英語教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學習興趣及動機的激發不僅可以由分角色表演對話來促進,同時其也是幫助教師降低教學難度、促進學生交際和合作能力培養的有力保證。在教學開展時,教師可根據英語學科的交際互動特點,在課堂上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多樣化的分角色表演對話活動,讓學生在對話中投入真實情感,同時更好地理解新知識,實現全面發展。
1分角色表演對話的概念
分角色表演對話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學生通過對話的形式,就某一單元的話題分角色進行展示,以達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目的。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情充滿好奇心和激情,分角色表演對話將陌生、抽象的語言知識以對話的形式呈現,將學生帶入真實、具體的交流情境中。在課堂建構的過程中,英語教師不僅僅只是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對話練習,而是促進他們對新知識在不同語境下的理解。在分角色表演對話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本節課主題,適當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增加學生在師生間和同伴間的有效互動,從而為學生更高效地學習語言知識與習得語言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2分角色表演對話的意義及優勢
在初中學習階段開展分角色表演對話的活動,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更多的口語知識,真正地做到“從做中學”,將新舊語言點學以致用。學生在角色表演過程中,既可以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受到較好的訓練,又可以得到足夠的空間來展示自我、樹立自信。人們常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對話開展前設定明確的主題,使得學生在特定情境中,主動表達、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交流過程中,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在對話中的表現情況,主動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并結合教師的反饋加以改進,促進自身更好發展。
3分角色表演對話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3.1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激發相比于小學階段,初中時期的英語教學更加關注語法知識的學習。語法基礎不牢固、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不夠具體,都為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增加了難度,導致學生較低的學習興趣及內在動力。但將分角色表演對話增添到教學活動中,既可使學生在語言運用階段有更生動的角色體驗感,又可降低學生對學習的枯燥感。分角色表演對話通過創設某一主題的特定情境,將復雜的語言知識簡單化、具體化,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此話題的興趣及求知欲,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3.2通過真實交際情境的創設來降低教師教學難度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英語教科書中,分角色表演對話的內容是課堂教學知識點的濃縮,文本通過對話的形式總結本單元的知識點,并為學生新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提供真實的語言情境。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適時地在課堂上插入分角色表演對話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對話的表演,在情境中運用語言知識。初中教學的重難點是語法知識的教授,教師常出現語法講解不夠清晰的現象,導致學生對語法知識的理解越來越糊涂。分角色表演對話能為學生提供既真實又貼近生活的語境,幫助教師降低語法教學難度,提高語法講解的通透性及教學效率。
3.3促進學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培養在課程改革的推動下,相比于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英語教學更加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及學生的應用能力。對于大多數的初中學生來說,對話練習是他們掌握語言知識和鍛煉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學習,在分角色表演對話中練習新的句型及語法點;此外,教師還可根據學生本節課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適當調節,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主題自編不同情境下的對話,以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逐漸促進學生自身交流合作能力的培養[1]。3.4有助于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習得一門語言的過程也是習得西方文化的過程。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英語教科書中的分角色表演對話,不僅引起學生交流的興趣,還包括了西方國家的文化。例如,在Unit6Doyoulikebananas?Section2d中,學生可以了解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這些學習內容的擴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就不同國家的文化進行交流,有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
4分角色表演對話在初中英語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分角色表演對話雖以其獨特的互動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起著積極的作用,但在課堂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師并不重視此活動的練習,或操練的方式過于枯燥。
4.1教師對分角色表演對話的重視度不夠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常忽略在課程中適當開展分角色表演對話的練習,或者教師只是把對話的知識呈現給學生。[2]如果教師直接把教材內容灌輸給學生而沒有研究教材的設定內容,課堂教學就無法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的理解只會停在表面[3]。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反對教師的直接灌輸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教師在備課階段,要注重課堂的創新,以吸引處于青春期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等手段輔助教學,使得創設的情境對話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學生主動交流的興趣。此外,教師還應留意對學生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指導。分角色表演對話較容易出現學生配合度不夠或語言運用效果較差的現象,若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師生間的課堂互動也無法達到教學目標的目的。
4.2分角色表演對話的形式過于枯燥英語練習活動的開展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4]。教師不可簡單地為學生布置一些與新課相關的課后習題,而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著重關注學生在對話練習時對知識點的掌握與運用能力。但在分角色表演對話的實際操練過程中,教師創設的情境沒有較強的吸引力,學生只是進行機械的練習與枯燥的模仿,甚至對于某些晦澀的知識點,教師直接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單一、枯燥、機械的練習未能發揮分角色對話練習對教學的積極作用。
5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實施分角色表演對話的策略
5.1做好教學目標的詳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是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的,同時其也是教學環節設計的主要依據。教學目標幫助教師有計劃地開展教學活動,同時也讓學生明確每堂課的學習任務。在人教版初中英語教科書中,分角色表演對話的語言點和話題與本單元教學目標是一致的。因此,對話活動的開展應圍繞著教材來設計,教師需設計與主題相關的場景,以增加對話開展的趣味性、有效性以及實用性。例如,在Unit8Whenisyourbirthday?的教學中,教師在備課階段可提前準備圖片,渲染活動的氛圍。本課的場景可以設置為參加同學生日聚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日或詢問同伴的生日,邀請其參加同學聚會,進行角色扮演。A:Hi,Sam.Howoldareyou?B:Iamfourteenyearsold.Andyou?A:Iamthirteen.B:Whenisyourbirthday?A:MybirthdayisonJuly2nd.B:Oh,tomorrowisyourbirthday.A:Yes,doyouwanttocometomybirthdayparty?B:Great,whenisit?A:Atfivetomorrowafternoon.B:Ok,seeyou!…通過特定情境的角色扮演,學生可以鞏固前期所學時間的表達方式,也可以就特殊疑問詞When,進行提問回答。分角色表演對話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也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協同教師共同完成教學目標。5.2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分角色表演對話的情境性在課程設計時,多媒體手段的利用較為常見,教具的恰當選擇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及活躍性。在英語課堂中,多媒體技術及圖片視頻等教具的運用,能夠增加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幫助教師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此外,多媒體技術等手段為學生提供多角度理解教學內容的細節,有利于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感。例如,[5]教師可根據分角色表演對話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一些細節信息。例如,在Unit6Doyoulikebananas?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水果、食物的照片,加深學生對水果的種類及顏色的印象,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設計的分角色表演對話的情境如下。A:Hello,mynameisstrawberry.Myfavoritecolorisred.Whataboutyou?B:Mynameisbanana.AndIlikeyellowbest.Doyoulikeba?nana?A:Yes,IlikebananaverymuchandIthinkyellowrepresentshope.…該單元的分角色表演對話活動圍繞著“Doyoulike...?”句型及有關水果、食物的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單復數的變化形式展開。在表演對話開展前,教師可提前在網絡上搜索關于不同食物、水果的視頻,同時注意呈現水果的單復數情況,在課上利用幻燈片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使課堂情境更加貼近生活,學生更愿意參與其中。
5.3設置交流與反饋環節,引導學生對情境對話進行反思與改進在每組學生分角色表演對話結束后,真正能力的提升環節并未結束。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自己或同伴在對話中語言知識運用情況進行點評與反饋。評價的順序要由自評到互評到教師點評。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就自身對話表演進行總結,列出優缺點,提出完善自我的方法。其次,教師引導搭檔同伴或其他學生就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討論哪個環節的設置更為精彩,角色的融入性更為生動。最后,教師要對全班同學的表現程度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學習一些優秀的模仿,汲取經驗,增強認同感,促使學生在未來同伴合作間更為默契。
5.4布置分角色表演對話的家庭作業,提高學生課下學習的積極性家庭作業的布置是課堂教學的必要環節。人教版初中英語教科書設計的分角色表演對話的活動內容,更貼近本單元的知識點目標,教科書將對話表演的設計主要以2人為主。在課堂實踐過程中,受課堂時長及班級人數的影響,教師無法邀請全班學生同時進行操練與學習。教師將對話表演布置成家庭作業,可以敦促學生知識點的復習,使其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與同伴在課后的合作能力。但教師需留意的是,大多數學生認為這種情境性作業等同于沒有作業,所以在家庭作業布置后,教師要及時檢查完成進度,邀請學生在下節新課講授前進行展示,并反饋完成結果,不要讓學生把其當成形式作業。
6分角色表演對話運用時需注意的問題
6.1內容設置的靈活性與銜接性雖然分角色表演對話活動是初中教材的重要環節,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必須遵照教材內容順序進行授課,在情境對話開展前,教師要評估對話活動是否與本班學生的能力相適應,而且需要根據本班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當堂課的主題對角色表演的對話內容適當進行改編與增添。但內容變動的結果仍需緊扣本單元的語法點與話題。此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在新知識點學習前穿插對舊知識點的鞏固環節,增強新舊知識的銜接性,減少舊知識引入的排斥性。例如,在Unit9Myfavoritesubjectissci?ence.和Unit5Doyouhaveasoccerball?中,教師在新課講授前,可就Unit5的形容詞進行復習,如interesting,boring,difficult等。教師如果就對話表演的內容進行改編,使其更突出知識點的銜接性,學生不僅可以復習舊知識,還能更快地理解、掌握新的語法點。
6.2對話表演設計方式的多樣化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迅速發展期,他們能夠對新鮮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但同樣,這種持久度與新鮮感并不會維持太長時間。在對話表演開始前,絕大多數學生都會主動參與,且完成率和效果較好。但教師如果每堂課都以同一種方式引入分角色表演對話的活動,學生的心理就會發生轉變,他們不再積極配合,甚至只是應付老師的安排,從而影響教學進度的正常進行,學習的氛圍感及效果下降。例如,教師如果每節課都以圖片的方式導入,學生的興趣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教師可換另一種方式引入,拋給學生一個話題,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最后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呈現結果。這樣的教學設計,既可增加對話表演引入的多樣化,又能突出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使師生相互配合共同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
7結束語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的教學效率直接影響著學生發展的全面性。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著重突出英語學科的交際互動特點,使學生根據不同單元的教學目標與語言知識開展不同形式的對話表演。分角色表演對話的活動設計實現了課堂上寓教于樂的最終目的,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發展水平,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者:楊桐 單位: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初中英語教育初探3
1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
我國是一個教育大國,沒有教育就沒有國家的未來,更沒有民族的振興與經濟的繁榮。同時我國也明確規定教育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是學校教育所培養人的質量規格。而學校又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主要學習場所,學校主要以授課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而考試以及學習成績的高低則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與方法。長期以來,在我國的英語學科的教學中,受“應試教育”以及“分數高低”決定一切的影響。英語老師們總是不留余力地進行大量的語言知識的輸出,學生語言知識的輸入,大量學科作業的安排,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來檢驗教學成果與學習成果。而學生似乎也慢慢形成了獨有卻又共有的學習方式,那就是“死記硬背”“機械式學習”不善于發現與思考,更多的是聽從與執行。曾經爆火的李陽老師的“瘋狂英語”提出了“享受英語,享受閱讀”的口號,確實幫助了一批人的成長與學習,從而受到熱捧,英語成績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它畢竟是特定時代的特定產物,有些人完全不能夠按照那種方法學習。在探究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花樣百出的方法與形式最終都離不開兩類人就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對于成績的影響。不同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會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的原有知識背景,而受教育者與教育者如何能提高英語成績從而達到完美組合往往都離不開以下學校和教師的不斷自我成長與探析[1]。
2教師角度進行探析
2.1具備寬厚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的科學文化知識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者,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者與領路人,教師要對英語學科的文化知識具有深入的了解,英語學科主要涉及的知識能力為:聽、說、讀、寫主要考查的也是學生單詞語法句型等方面的知識,作為初中英語老師要熟練掌握英語大綱要求的1600個英語單詞,作為高中英語老師要熟練掌握3500個英語單詞。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有正確且地道的英語語音面貌,要對英語語言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英語作為我們的一門外語進行學習,往往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更能吸引和打動學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習英語。英語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才能滔滔不絕地對學生進行講解,而我們的教學才更有意義,具備專業的知識需要教師熟悉我們的教學大綱,知道哪些是學習的重點,哪些是考試的重點,從而在日常上課的過程中能有側重點地進行講解。專業知識的掌握是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基本操作能力,這就好比“醫生”可以進行“分析”“診斷”“開處方”,解決教育中的各種問題。教師對自己專業的知識掌握水平往往影響著學生的受教育效果與成績,教師專業知識掌握水平高往往會對知識進行深入淺出,融會貫通,從而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學生的學習會更輕松容易掌握[2]。具備高尚的師德與崇高的信仰。當今社會教師違法亂紀,違背師德的事件層出不窮,這不僅僅是對教師行業的一次又一次沉重的警醒,更是讓整個教育事業受到了莫大的關注。其實身為人民教師在具備淵博的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具備高尚的師德。身為人民教師應當熱愛教育事業,富有奉獻精神和人文精神,許許多多的優秀教師之所以能在教育事業取得優異的成績做出卓越的貢獻,首先是因為他們熱愛教育事業,其次真誠用心地對待自己的每一位學生,真正地做到將自己的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愿意為下一代的成長貢獻自己的畢生精力。身為人民教師更要嚴于律己,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但凡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教師自己應該做到,要求學生掌握的英語知識首先自己要能熟練地運用,方便對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與幫助。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威嚴,成為一名好的教師,成為學生成長的風向標。只有具備了高尚的師德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的事業,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棘手問題才會有信心耐心進行解決而不是逃避或者埋怨學生,教學成績才會提高,學習才有意義。
2.2教師注重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近年來我國的英語教學不論是規模與授課方式上還是教學質量上都有了很明顯的提升。但是整體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卻并沒有提升。這一新的現象的出現則是反映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學生英語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培養學生主動愛好學習英語的動機與興趣。尤其是針對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受認知水平的限制,學習英語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與取得高分,教師的“填鴨式教學”“灌輸式教學”在他們的認知里是默認英語就是這個樣子的,不會充分發揮個人的能動性去學習英語。所以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科爾布的研究結果表明,訓練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成就動機水平,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在教學的過程中,多注重學生的輸出而不是教師的輸入,可以從聽說讀寫等方面進行,讓學生多用英語表達,只有多接觸才會發現學習英語的妙處才能更喜歡學習。對學生進行成敗歸因訓練,只有學生相信努力將帶來成功,才會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成敗歸因首先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缺點與優點,有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很強,有的學生單詞儲蓄量很豐富,有的學生英語書寫很漂亮。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在補齊短板的同時繼續發揚長處,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教師在講授新課之時應該努力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創設的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但卻又能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尤其是針對一門外語而言更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動機。妥善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獎懲,維護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高分的學生可以獎勵一些小禮品,表揚與獎勵比指責與批評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給予學生表揚而非批評,但也不可濫用外部獎勵,否則會破壞學生的內在動機。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具體的情況進行獎勵,促使學生由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化,對學習任務本身產生興趣[3]。
2.3注重與學生關系的培養我始終認為一名好的人民教師,不光光要教會學生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領導者”,培養出學生完整健全的人格更重要。教師要多多學會與學生分享,尤其是作為年輕一代的青年教師,往往能和學生產生共鳴,無論生活還是學習上,要善于傳授知識,同時把自己好的學習方法也可以分享給學生,教師要做到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而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的性格開朗與內向,嚴肅與幽默,往往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同的。在平時的交流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到他們的關心是很重要的,老師對學生更多的應是關心與呵護。比如學生上課遲到,老師會嚴肅呵斥懲罰,但最終教師的目的并不是這樣的,更多的是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夠積極改正,以后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幫助學生增強時間觀念學會管理時間,這些對于學生未來都是影響很大意義深遠的。講課風格詼諧幽默的老師往往比教學刻板嚴肅的老師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輕松學習到知識,一舉兩得。初中英語并沒有復雜的句型,難記的單詞,煩瑣的句式,對于已經接觸英語學習最少三年的學生來說,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往往影響著他們未來英語學習的“學習觀”。樹立正確積極的“學習觀”使未來的他們在高中復雜的學習中也能迎難而上勇往直前,不會對英語產生厭惡的想法?;蛟S有的學生會發現自己學習的語言天賦,學習英語對他來說就不僅僅是為了升學考試,更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對知識的渴望與向往[4]。
3學校角度進行探析
3.1學校應該積極地開展對于教師的培訓活動英語學科,作為一門外國語言如果想讓學生真正地學習好而不是死記硬背一定要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在一定的環境中輕松掌握語言,而創設什么樣的語言環境?什么樣的語言環境既高效又真實?什么樣的環境最能吸引學生運用外國語言的?這些都是需要集思廣益的,雖然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但是創設不同的語境大家是可以相互交流的,我們要取其他人精華,去其他人糟粕,這樣整個英語教師團隊的水平才能提高。學??梢栽诓挥绊懻=虒W秩序的情況下安排英語教師的“聽課”“校本培訓”“校外支援”“交流合作”使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接受繼續教育,使老師真正做到終身教育[5]。
3.2想要教好一門外語需要從四個大的方面進行教學,分別為聽、說、讀、寫想要鍛煉學生聽的能力可以利用早自習做一些聽力練習,還可以通過觀看優秀的適宜的電影電視劇等間接地進行聽力練習。說的能力可以通過課堂的對話來練習同時多舉辦一些“外語角”類似的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激勵學生多用英語表達自己來鍛煉口語表達能力,來練就一口正宗的英氏或者美式英語。讀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最為重要,因為閱讀的分數在試卷所占比例是最高的,俗話說得好,得閱讀者得天下,雖然過于絕對,但確實很真實的。既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又想要提高準確率,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詞匯,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必須掌握多少個新單詞,新的單詞是來源于做過的閱讀題文章當中的而不是來源于課本,一個星期兩個星期要求學生背一篇優秀的文章,持之以恒,閱讀能力一定會有提高,同時教師的按時檢查也是必備的,可以極大程度上保證學生完成任務的質量。教師在平時的授課中還要教會學生根據上下文理解文章的能力,這也是閱讀理解必不可少的能力。寫的能力則是在聽說讀基礎上的升華,在多多寫作的同時注意單詞書寫以及語法的運用,唯有勤加練習多多動筆,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4結束語
近年來,在整個英語的教學生涯中,教師更多采用的是終結性評價來單方面評估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聰明與否。但形成性評價卻是最具有說服力的,從平時的每一次作業,每一次考試來看,問卷調查和學習檔案等對學生來說才是最公平的??傊u價教學要為師生之間的教與學提供積極的引導作用,而不是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本文主要采取對教師自身與學校角度進行探析,如何完善自己?在具體的教學中如何具體實施?且身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應具備哪些能力與品質?這些方面來進行具體的闡述。英語在日常生活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與高度的期盼,從教師個體到學校整體切實做到真正為學生的學習發展著想,不斷完善自身,不斷學習與進步,才可以促進整個英語學科的發展,才能增強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對于國家未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成偉.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以《高級英語》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6):157-158,161.
[2]晏文婧.新課程理念下英語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思維品質[J].名師在線,2021(9):75-76.
[3]高瑛.認知與社會文化視域下的課堂互動話語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9(4):76-83.
[4]高霞.新課改下高中英語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究[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25(8):38-40.
[5]方艷,趙敏,李巖.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0(18):116-117.
作者:趙勝男 陳雪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