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醫生晉升論文范文

      時間:2022-03-22 07:26:01

      序論:在您撰寫醫生晉升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醫生晉升論文

      第1篇

      1.1成分控制

      6082鋁合金型材的力學性能要求很高,其抗拉強度σb≥320MPa。Mg2Si含量從0.5%增加至1.0%時,合金的抗拉強度可提高一倍,繼續提高Mg2Si含量可使抗拉強度進一步提高,但是合金的淬火敏感性和擠壓變形抗力也隨之增加,故Mg2Si含量宜控制在1.3%~1.5%。另過剩Si對合金的強度提高有很大幫助,但同時也會增加脆性,降低合金的擠壓塑性,一般過剩Si含量控制在0.2%~0.4%為宜。6082合金還需添加一定量的Mn元素,以提高合金的再結晶溫度,阻礙擠壓時發生再結晶或再結晶晶粒長大,細化晶粒。但Mn含量過高會增加合金的淬火敏感性,同時會形成粗大的含Mn第二相,降低其對再結晶過程的抑制作用,還會影響到合金鑄造性能,隨著Mn含量增加其粘度增大,流動性下降,因此Mn含量應控制在0.4%~0.6%的范圍內。

      1.2鑄造生產工藝

      由于6082合金的特點是含難熔金屬Mn,Mn的存在易引起晶內偏析及固液區塑性降低,導致抗裂能力不足,故熔鑄工藝主要注意兩點:第一,選擇合適鑄造溫度,溫度過高會使液穴加深,溫度梯度加大,導致鑄造應力增加,產生鑄造裂紋;溫度過低將降低金屬流動性,易產生冷隔、夾渣、不易于氣體逸出,因此熔煉溫度應控制在730~750℃內,且攪拌均勻保證金屬完全熔化、成分均勻;第二,控制鑄造速度,鑄造速度較高,會使液穴加深,延伸到結晶槽之外,易形成中心裂紋,同時鑄造凝殼層變薄,偏析瘤加大;鑄造速度較低,同液穴在結晶槽之內,易產生表面裂紋及冷隔等缺陷;鑄造速度也要適當降低,控制在80~100mm/min內。

      2均勻化生產工藝

      2.1鑄態組織

      合金鑄態金相顯微組織可知合金的鑄態組織主要由樹枝狀α(Al)固溶體、骨骼狀非平衡共晶相β(AlMnFeSi)和晶界組成。樹枝狀晶晶內偏析嚴重,成分不均勻,晶界處的骨骼狀非平衡共晶對合金的塑性有不利影響,鑄態合金必須進行均勻化處理才有良好的擠壓性能。

      2.2均勻化

      均勻化保溫后的冷卻速度對型材的最終力學性能有重要影響,隨著冷卻速度提高,型材力學性能逐漸升高。當冷卻速度低于100℃/h時,抗拉強度只有180MPa,遠低于工業型材的要求;當冷卻速度為200℃/h時,抗拉強度可達到300MPa,基本滿足工業型材的要求,冷卻速度繼續提高,抗拉強度還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均勻化后,冷卻速度不僅對鑄錠的組織產生影響,也對擠壓在線熱處理后型材的組織產生重要影響。鑄棒經過擠壓在線熱處理時,由于擠壓變形熱的作用,合金溫度可以上升至強化相的固溶溫度,但由于持續時間很短(一般只有幾十秒),鑄棒緩慢冷卻產生的粗大析出相來不及充分固溶,型材冷卻后固溶體的過飽和度不足,甚至還有粗大析出相在基體中分布嚴重消弱了時效處理后型材的力學性能;而鑄棒快速冷卻產生的細小顆粒狀彌散分布則可以快速充分固溶,型材冷卻后得到過飽和固溶體,對強化合金起到主要作用。經過這些變化,6082合金擠壓性能得到很大改善,晶內偏析消失降低了擠壓時金屬流動的不均勻性,提高了擠壓型材的表面光潔度;組織中片狀粗大Al-Fe-Si相的轉變和細化減輕了型材表面裂紋傾向,改善了合金的可擠壓性,提高了擠壓速度。為保證擠壓型材有足夠高的力學性能,合理的均勻化工藝為:2.5h升溫至580℃,保溫1h,然后降溫至570℃,保溫8h,均勻化后冷卻速度≥200℃/h。

      3擠壓生產工藝

      3.1鋁棒溫度

      6082合金變形抗力大,強化相Mg2Si的含量較高,鋁棒溫度要求盡量高一些,但是溫度過高則型材側邊出現裂紋的傾向增加,不利于提高擠壓速度,生產效率較低。所以鋁棒溫度一般控制在470~500℃為宜。

      3.2擠壓速度

      6082合金中Si含量較高,除與Mg元素以1∶1.73的比例形成強化相Mg2Si以外,還含有大概0.3%的過剩Si,導致合金的脆性明顯增加。擠壓速度提高以后,很容易在型材的側邊出現裂紋現象,所以擠壓速度一般選擇在10~15m/min,寬展擠壓取下限。

      3.3淬火生產工藝

      6082合金強化相Mg2Si的含量較高(一般在1.3%~1.5%),要使其完全固溶,須保證型材出口溫度(淬火溫度)在固溶度曲線以上,否則由于固溶不充分,降低冷卻后的過飽和度,進而影響時效后的力學性能。反應了出口溫度對力學性能的影響,可以看出,隨著出口溫度的升高,合金的力學性能逐漸提高,當出口溫度達到550℃時,抗拉強度達到峰值345MPa,而當出口溫度低于500℃時,抗拉強度只有275MPa。為得到較高的力學性能,型材出口溫度應大于530℃。由于合金中含有Mn元素,促進晶內金屬間化合物形成,對淬火性能有不利影響,導致6082合金淬火敏感性增加,要求淬火冷卻強度大且冷卻速度快。本試驗中所提到的6082鋁合金工業型材,由于對表面質量有特殊的要求,不能使用水淬進行冷卻,而是采用強風淬進行冷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冷卻速度。淬火冷卻速度越高,強化相Mg2Si越來不及析出,固溶體的過飽和度也就越高,對時效后型材的力學性能越有利。

      4時效生產工藝

      合金經過擠壓在線熱處理后,只是得到溶質為Mg2Si的過飽和固溶體,此時的力學性能遠不達標,必須進行時效處理,使過飽和固溶體分解,在基體中沉淀析出細小彌散分布的強化相,以顯著提高合金的力學性能。合理的時效工藝既要保證產品性能,又要考慮生產效率及生產成本,經過反復試驗證明,時效溫度175~185℃,保溫時間6~7h,為6082型材最佳時效工藝,時效后抗拉強度σb≥320MPa,延伸率δ≥10%。

      5結論

      第2篇

      作者:朱曉翔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旅游管理系

      目前中國休閑旅游呈現出蓬勃的發展趨勢,無景點旅游就是休閑經濟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旅游休閑方式。隨著休閑經濟即將成為社會的主流經濟形態,無景點旅游現象將更加普遍。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體驗是人類內在的,存在于個人心中,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之所得。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未來的沖擊》一書中率先指出:體驗經濟將逐漸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之后的一種經濟形態[13]。如今人們的體驗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影響已經凸顯,對經濟生活影響尤其深遠,從西方到東方,人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體驗經濟時代的顧客完全不同于以前任何經濟時代,其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表現為享受和自我發展型,追求時尚、展現個性與發展自我逐漸成為新一代顧客的愿望與需求,崇尚“我喜歡的就是最好的”的個性化消費觀[14]。而旅游和體驗經濟則有著天然的耦合關系,從旅游的本質來看,體驗是旅游的核心屬性之一。一些學者認為,旅游是一種主要以獲得心理為目的的審美過程和自娛過程,其本質在于審美和愉悅。旅游的基本出發點、整個過程和最終效應都是以獲得精神享受和終極體驗為指向。旅游不僅僅源于差異性,而且是對差異性的經歷或者體驗。體驗式旅游將是體驗經濟時代旅游消費的必然趨勢,無景點旅游現象就是一種重視體驗的旅游方式。無景點旅游者出于滿足一種情感上的渴求或者是追求某種特定理想的自我概念的吻合,更關注與偏好那些能與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鳴的旅游消費。因此大眾化的標準旅游產品日漸失勢。后現代主義思潮對旅游的影響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在西方先后涌現出不同理論主張(解構主義、主觀論、懷疑論、反經驗主義、內在本體論以及相對論等),并逐漸形成后現代主義的思潮。后現代主義是對現代文化哲學和精神價值取向進行批判和解構的一種哲學思維方式和態度,這種思潮追求的目標是多樣性、主觀性、相對性、暫存性[15]。該思潮與旅游實踐的發展,形成了后現代主義旅游現象。所謂“后現代旅游”并不是一種知識性和學理性的探究,它更多的是對現代旅游在休閑和審美中表現出來的工具理性和功利主義的嘲弄。它的實質是以一種開放的、隨心所欲的、游戲的心態對待旅游中的多元文明、多種選擇和多條路徑,消解現代旅游文化的公共性,將旅游轉化為當下的私人事件,重建休閑、交往與審美的經驗論本質,在對他種人生不可預知的嘗試中體驗全新生命的擺蕩,最終重建旅游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后現代旅游是對現代旅游麥當勞式標準化旅游形式的拋棄[16]。后現代旅游使得游客與旅游地的關系有了新的變化,旅游時間也不再被明顯地區分開來,旅游形式多樣化,旅游內涵不斷豐富。在此背景下,游客和旅游吸引物雙方都參與了實現旅游意義的創造,游客的角色發生了變化。無景點旅游者正是順應這樣一個趨勢而產生的。旅游業發展逐漸成熟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旅游進入大眾旅游時代,幾十年的旅游發展和科技進步已經使旅游業進入成熟階段?,F代交通發達,鐵路、航空實行聯網售票,以及私家車的大量出現,均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此外,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旅游者可以在互聯網上方便地查詢旅游目的地信息,自行安排出游線路,預訂食、宿、交通等服務。近年來攜程、易龍等網站的發展,大大方便了無景點旅游者的出游。

      隨著旅游市場的日趨成熟和人們旅游經歷的豐富以及認知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日趨強烈,旅游消費卻日趨理性。游客早就厭倦了“上車睡覺,下車看廟,到了景點拍拍照”這種趕場式的觀光旅游方式。這種旅游方式過于被動和疲于奔命,缺乏個性和自由,具有“半軍事化”性質。旅游者也不再追求一種到此一游的“旅游符號”[17],他們希望旅游活動成為生活本身的一種延伸,增強旅游活動的不確定性和主動參與性。旅游者“摒棄了大規模、標準化的大眾旅游,崇尚柔性、靈活、即時的新旅游,把目的地的環境和文化視為旅游體驗和旅游休閑的一部分”。無景點旅游現象屬于旅游者趨于成熟,追求個性旅游的一種表現。旅游者收入和閑暇時間增多,選擇空間的自由度增大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3000美元,涌現出大批的中產階級及以上收入者,私家車日益普及,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活動日益頻繁。新的休假制度的實行,標志著制約旅游發展的“有閑”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它不僅使我國節假日的分布更加合理,同時使廣大居民得到更多的休息和出游時間,形成了雙休日、小長假、黃金周以及帶薪休假的科學合理、分布均衡的假日體系。新的休假制度帶來旅游休閑需求的常態性和游客旅游行為選擇的自由性,促進了無景點旅游的發展。客體角度1.旅游吸引物的廣泛化旅游吸引物作為吸引游客出游的主要動機,是西方旅游學術界經常使用的一個旅游概念,而國內通常使用旅游資源這個概念,但旅游吸引物的范疇要遠遠大于旅游資源。保繼剛認為,一切對旅游者有吸引力的因素,有形的、無形的都可以稱之為旅游吸引物,包括旅游景點、旅游購物品、某種社會經濟現象等,旅游地的文化、當地居民的好客程度和社會文明都可以令旅游者欣然前往并流連忘返[18]。旅游吸引物概念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旅游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而變化和發展,隨著旅游人本化和個性化的彰顯,新的旅游需求和方式不斷涌現,旅游體驗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強,人們對旅游吸引物的認識也越來越廣泛化。在許多“圈地收費的景點景區”以外,一些當代的科技、體育、文化和社會文明也具有了旅游功能,都延伸成為旅游吸引物。旅游的全方位發展表明,只要能夠反映當地社會、經濟、文化風貌,具有一定的美感和欣賞性,并且具備可達性和接待能力,就會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這就使得游客的旅游選擇性大大增加,同時旅游景點對一些游客的吸引力大大減弱。旅游吸引物的廣泛化也是導致游客選擇無景點旅游的一個客觀原因。2.景點的千景一面與過度開發景點是激發游客動機的主要因素,是旅游產品的核心,它最大的特點是吸引旅游者和當地居民來訪,并以此為目的而經營。然而,目前中國的許多旅游景點旅游規劃開發項目缺乏特色,同質化現象嚴重,千景一面,違背人本主義,缺乏文化內涵,沖淡了游覽意境。另一方面,不少景點過度開發,破壞風貌,造成景區人工化、商業化、城市化的痕跡嚴重,景點美感度、自然度和靈感度下降,嚴重淡化了游客對自然與歷史文化的實際體驗和感悟,也給生態古跡的發展造成了威脅。此外一些熱點地區人滿為患,致使其對游客喪失了吸引力。反觀國外旅游景點開發與管理的實踐,其表現出由“重物”向“重人”,由“觀光功能”向“體驗本質”的方向發展??傮w而言,國內多數景點雖然在硬件設施水平上有明顯改善,但在居民的感知與態度、游客的體驗與認知等軟實力和旅游活動創新上差強人意,大大削弱了游客對景點的依附感。3.景點門票價格過高作為社會公共資源,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更看重旅游景區的社會文化福利性,普遍采取免票或低門票的做法。但我國多數景區受制于門票經濟的束縛,不斷漲價,其增長幅度與我國居民的收入增長水平嚴重不合。景區門票價格過高,加重了旅游者的旅游成本,對旅游者產生了一種“擠出效應”。景區的門票依賴癥更加劇了景點和游客的疏離,嚴重傷害了景點與旅游市場的關系,因此,景點門票過高也是導致無景點旅游現象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4.景點成為旅游目的地的“展演場”從旅游人類學角度講,對于旅游而言,一些旅游者向往遙遠的他鄉,渴望了解與自己生活狀態不同的異地世界,熱衷即將消逝或已不復存在的種種真實痕跡??梢哉f,旅游者是為了追求真實而出發的,旅游者的旅游動機是追尋一種真實和原生態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者希望目的地呈現與居住地不同的原生態真實景觀。但一些景區成為一個“展演場”,呈現在游客面前的是一些偽文化,游客在景點的活動不僅受限制,而且真實性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景點就是“一個包含了人為組織、安排、裝飾、宣傳、甚至刻意仿真的行為和意圖的展演,使得觀察和了解出現片面性”[19]。

      比我們對旅游的習慣性理解寬泛了許多,很多新興的旅游現象不斷出現,從無景點旅游的概念及其產生的背景看,無景點旅游是一種范圍和內涵更加廣泛的旅游活動現象,它既是社會大背景變化影響下的結果,同時也是旅游者在休閑體驗的更高需求影響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一種體現,是旅游者主體出游決策理性的表現。目前,無景點旅游已成為旅游業發展中的一種新現象,并對人們的旅游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產生了一定影響,值得學界、業界和政府部門共同關注。

      第3篇

      與港口和海灣等近岸海域相比,離岸深水海區開展污損生物群落研究的工作還不多,是一個新興的研究方向和熱點,有關研究理念和分析手段均需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如數量分析方法已在海洋生物群落結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得以廣泛應用,但在污損生物群落研究中除了在意大利亞得里亞海和英國北海油田等近海離岸海區開展過相關工作外,其它離岸海域尚未見報道。

      由于近海離岸深水海區的環境狀況完全不同于近岸水域,其污損生物群落的演替變化過程和結局可能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另外,在沿海近岸水域,人類各種活動極為頻繁,而且海洋環境狀況也易受到徑流和降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因此,在近岸水域開展污損生物群落形成發展規律研究,更易遭受各種突發的人為或自然因素干擾和影響。

      然而,在近海離岸深水海區,各種環境因子相對較為穩定,不易遭受偶發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具有沿岸海域所不具備的優勢,如開展污損生物生態學研究,則在相對穩定的環境里觀察生物群落的演替變化過程,排除多種偶發人為因素和環境因子的干擾和影響,找到更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海洋污損生物群落演替發展規律。因此,近海離岸深水海區不僅是開展生態研究的最佳地點,而且也是探討海洋恢復生態學相關理論和假說最為理想的對象和模型。

      我國海洋污損生物調查始于20世紀60年代,隨著海洋經濟開發活動從近岸向近海發展,污損生物生態的研究也由沿海主要港口和海灣向近海離岸深水海區延伸,而調查研究對象也從船舶、碼頭、浮筏、航標、水產養殖網箱等設施擴展到近海油氣平臺,然而,迄今為止,多數工作僅著重于種類組成、數量大小、分布狀況和季節變化等方面的探討,尚未見有關多變量分析在污損生物生態研究中的應用。

      另外,國內以往所有在近海離岸深水海域開展的污損生物研究(包括浮標掛板調查和對大型固定式海洋設施的原位采樣分析),均從工程角度出發,僅側重于對污損生物種類組成、數量大小、分布狀況和季節變化等方面的內容,從未運用過統計分析方法系統地探討各海區污損生物群落的結構格局、多樣性特點、區系劃分等方面內容,更不要說深入研究污損生物群落時空變化狀況及其與海洋設施類型、布設時間、離岸距離、地理位置、溫度、鹽度和深度等制約因子之間的相互關系。

      近海污損生物生態研究是綜合叉前沿領域,相關成果一方面可為經濟建設服務,另一方面還可促進相關基礎研究工作的深入。然而,作為新興的研究方向和熱點,有關研究理念和分析手段仍需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在離岸深水海域開展科研工作的難度、費用和風險極大,而且污損生物生態研究還具有特殊性、專一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如要揭示熱帶海域污損生物群落結構特點、演替變化規律及其對環境響應機制,探討其共性和建立相關數學模型,必須投入基礎研究經費予以支持。

      第4篇

      隨著我國汽車總量的不斷增加,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和世界第二大汽車消費國。鋁合金汽車輪轂的年產量超過六千萬件,有很大的出口額。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鋁合金汽車輪轂在結構和生產設計上都有很多形式。外觀造型上有寬輪輻、窄輪輻、多輪輻、少輪輻等設計,外觀式樣有拋光涂透明漆、亮面涂透明漆、電鍍等。涂抹的顏色也根據客戶的要求有多重形式,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設計、不同的外觀是發展的趨勢。

      2鋁合金汽車輪轂的優點

      首先,鋁合金汽車輪轂的重量比鋼輪轂的重量輕,這樣車整體的重量減少了,汽車的油耗也就相對的減少了。經計算鋁輪轂的重要減輕在40%左右,90km/h到120km/h車速時,油耗可減少0.05L/100km,城市內行駛,可減少的油耗量略少些,如果按每十萬公里節油計算,大約節約在40~50L。其次,鋁合金汽車輪轂能夠改善汽車的行駛性能,使行駛過程中的振動減小,讓駕駛員駕車更加舒適。鋁合金汽車輪轂采用數控設備進行加工,平衡性能比鋼優越。車輪如果是鋼車輪,平衡性比較差,高速性能不穩定,和鋁輪轂相比較,還是鋁輪轂的性能好。再次,鋁合金汽車輪轂的散熱性好,車輪的熱源主要由剎車產生和車胎與路面的摩擦產生。在汽車高速行駛中,車輪如果溫度持續過高,就會有出現爆胎的可能性。因為鋁的導熱性能比鋼的導熱性能好,而且鋁合金汽車輪轂表面的設計也有利于散熱,所以使用鋁合金汽車輪轂可以減少爆胎的可能,更易于散熱。然后,鋁合金汽車輪轂的美觀度也很不錯,對于汽車整體形象,輪轂的美觀度也是對其有很大影響的?,F在汽車的輪轂設計中,一個不可缺少的設計就是汽車的輪轂的設計。汽車輪轂的造型直接關系到汽車的車身設計的檔次,也可以突顯出汽車的品味。制造廠商和設計者在車轂的風格設計上下了不少功夫,不單在顏色上進行設計加工,還給車轂加了花紋結構,不同的花紋有著不同的顏色,再經過電鍍,添加了很多個性化的設計,也很大限度地滿足各類人群的審美要求。

      3鋁合金汽車輪轂的設計開發

      隨著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汽車品種的增多,和汽車價格的下調。汽車已經成為大眾消費的熱點產品。從大眾對汽車的認知和實用性,到對汽車的審美和汽車的功能過度。大眾不僅要求汽車的優良的性能,方便的駕駛,還會要求汽車符合自己身份地位,以及符合自己的審美品位。車轂對于汽車整體的形象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想在市場上長期立足,就需要輪轂的設計開發,汽車部件的設計開發也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4鋁合金汽車輪轂的生產工藝流程

      4.1生產廠家對汽車輪轂的生產設計進行研究。中層共同參與,通過了解大眾在汽車輪轂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及未能得到滿足的需求,挖掘大眾在汽車輪轂方面潛在的需求,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2市場調研??疾焱惼嚨妮嗇炘谑袌龅母偁幥闆r,根據目標汽車輪轂的市場分析潛在的競爭環境,同時也要了解當前政府政策,和其他環境因素。

      4.3管理定位。由管理層對汽車輪轂的價格、設計、風格、功能、性能、主導方向進行定位。各項指標均以數字化形式體現。

      4.4根據產品需求進行概念設計。綜合汽車輪轂的技術質量要求更進一步構思,在風格、設計定位的基礎上繪制出不同款式的輪轂圖,對所設計出來的輪轂圖進行比較,篩選出最完美的設計稿,然后對設計稿進行優化,形成機構圖紙,再用建模技術進行建模,利用分析軟件對所設計出的鋁合金汽車輪轂進行應力分析,根據分析出來的結果進行完善和修改,再重新設計模型,并了解客戶需求,選出最理想方案。

      第5篇

      【關鍵詞】文明進步;代價;現實的人;沖突;模式轉換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7-266-02

      在馬克思這里,文明被定義為一種進步的社會歷史狀態,是“現實的人”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和發展而在實踐中不斷實現的一種發展狀態。在現實與歷史的視野中,對于文明本身的評價,卻體現出更為復雜和多維的方面。

      一、文明自身的豐富性與多維性

      文明首先是一個具有歷史性的概念。馬克思認為,文明是不斷進步的,會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展現出極其豐富的一面。因此,馬克思、恩格斯接受了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的說法,將人類社會分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當然這樣一個觀點的認同和提出,馬克思、恩格斯同樣是基于一種“現實的人”的角度,而這樣的人是,“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生產活動的個人”,同時,“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能動的表現自己的。”也就是說,從實踐意義來看,認為,人類文明的一切都是人類基于自身生存與發展的實踐活動所創造的,人類的文明與人類的實踐活動與認識活動息息相關。

      文明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總和,是人類存在與發展的一種狀態。所以文明既是一種財富,是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同時又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標志。文明是人類實踐的結果,同時又是一種認識和思維能力的一種體現,是人類活動的實踐與認識的統一。

      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認同并發展了摩爾根的關于人類文明演化的觀點。人類社會之所以出現了由蒙昧時代向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的演化,是因為人類在生存與發展過程中自然征服能力的不斷提高,蒙昧時代表明人類處于較低的實踐水平之上,在這個時代,人類以采集現成的天然產物為主,同時也已經能夠制造一些石器,并已經逐漸能夠從使用天然火發展到人工取火。而野蠻時代則是人類逐漸掌握學會農業和畜牧業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人類也逐漸開始使用鐵器,并能夠制造更多的工具。但這樣一個時代仍然還不屬于文明時代,雖然人類的生存實踐能力在不斷增強,但是還不足于使人類告別野蠻時代。

      恩格斯認為,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是文字的出現以及用文字記錄一切文明成果。但是文字的產生絕對不是以一個孤立的事件,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人類發展的一種整體水平和發展狀況的體現,首先從人類的生產方式來看,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不斷提高,農業、畜牧業的發展,商業的出現,已經可以使人類較為穩定的獲得勞動產品,這在相當程度上能夠保證了人類的生存和相對穩定。同時,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在生產中生產分工和社會分工的相對穩定,這使得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保持穩定,人類的生活場所也逐漸穩定下來。

      由于生產水平的提高,所導致人的社會性的提高,當然在生產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是與生產最密切的一種社會關系,這樣一種社會關系或者說生產關系由于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具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或者說人的社會性就是在此基礎上體現出更多的豐富性,所以文明的主要內涵還包括人類的這種社會性的狀況,或者說還包括人類社會組織性的狀況,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社會性最重要的并不僅僅體現在個人身上,最主要是體現在社會組織形式中,體現在人與人的關系中,而這種社會組織形式是全方位的,不僅僅包括經濟的,還包括文化的、政治的以及其他各個方面,從而體現為一種全面的社會組織管理秩序、體系和統治秩序,所以文明的開始是以國家的出現為表征的。

      事實上,文明的內涵也不僅僅是以社會存在為依據,文明的內涵還包括極其豐富的社會意識形式。社會意識是在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所以,社會意識或者說社會文化是在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恩格斯把文字的出現作為文明出現的標志,并非是僅僅強調社會文化意識對于文明的作用,而在于表明,文字的出現,社會意識的發展,代表著社會生產以及在社會生產基礎上的社會組織形式的發展程度。同時,社會文化的發展,也使得人類本身能夠通過不斷思考與分析,而其中反思的視角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不斷確立人的主體性和社會性,從而可以推動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

      二、不同文明的沖突與融合

      從縱時態上看,文明主要是一種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各方面的組織狀態,人類的一種生產、生活方式,同時,文明又是社會意識領域中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方面的文化,這體現為一種社會財富。這種財富表明,人類社會是出于一種不斷發展的過程之中,所以,對于文明的研究與思考也同樣需要基于一種歷時態的思考與研究。

      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文明既受到了不同生產方式、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也受到了不同地區的文化、民族、歷史傳統等等方面的影響,因此,歷史上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曾經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文明,如人類早期所出現的古代印度、古代巴比倫、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國,以及其他如古代希臘、瑪雅文明等等。再有因為的不同,在某一時期,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文明形式,如在歐洲和亞洲,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等等各自所具有影響的地區也產生了具體不同的文明形式,尤其是在上述不同文明時間上或者地區上的毗連地帶,不同文明的具體特性就體現的更為明顯。

      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不同文明彼此間在很多情況下,存在著較多沖突的可能性,這樣一種沖突,既存在于相近文明之間,也存在于差異較大的文明之間,而沖突的結果,在沖突中獲勝或者占據優勢的一方,既有可能是以今天的觀點來看來說較為先進的文明,也有可能是較為落后的文明,如歷史上不同地區草原游牧民族對農業地區經濟水平較為發達地區的長期襲擾并一度所具有的優勢。

      從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就不同文明的存在的沖突來看,其產生沖突的原因也是復雜的、多種多樣的,如西歐長達幾百年的,這是由于宗教的原因所造成,對于沖突的雙方,我們很難說清楚哪種文明孰優孰劣,再有近代西歐資本主義國家興起以后,西方殖民主義者對于廣大落后國家的血腥的侵略和殖民掠奪,這竟然是所謂的“先進”文明對“落后”文明野蠻的侵略,而這種侵略是打著自由、民主甚至是解放的旗號。而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使我們對文明的標準和判斷出了問題,或者說無論是今天還是近現代的當時歷史時期,這是由于人類認知的有限性所決定。

      文明的沖突在歷史中長期存在,但這種沖突并不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減少,相反卻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并且甚至還存在著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震蕩擴大的趨勢,即在人類早期部落間的沖突,逐步擴大為地區間的沖突,再到國與國之間的沖突,大洲內部的沖突,最后發展到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這種全球性的沖突,這種沖突的烈度也呈現出越來越大的趨勢,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人類隨著認知能力的增長,掌握的技術手段和物質手段和水平越來越高所造成的,但顯然人類所掌握的物質和技術手段高低并不是沖突產生的原因,只是沖突的外在表現。

      對于沖突的原因,有人將之歸結為不同生產方式的原因,事實上并非完全如此,或者可以解釋為不同民族或者國家的人們因為自身生存空間的增多,或者歸結為統治階級的一種爭權多利的行為,再有這種沖突也表現為一種文化的沖突,不過這樣一種觀點將文明的沖突引入了更為復雜的視域之中,因為一個民族和一定時期的文化往往是具有歷史性和地域性的特點,這種文化是同一定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結合在一起的,之所以這樣說,這并不是因為我們今天給予不同文明的標簽,而是一種真實的描述,這樣,歷史的分析與判斷或許就會進入一種兩難境界,我們可以說某種生產方式、經濟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過時的,應該被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所取代,但是我們沒有理由說哪一種文化是落后的,或者說是過時的,這種說法本身或許是一種文化霸權主義的觀點。

      三、文明的進步與轉換模式分析

      從人類社會的整個發展歷程來看,或者說從經濟形態上看,文明的歷史進程大體可分為游牧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這樣一種文明的劃分體現了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也體現了社會發展產業重點的轉變,其中所蘊含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認識自然、支配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

      這樣,我們把文明演進的過程就可以看作是人類不斷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人類不但從自然界中脫穎而出,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自然的控制,成為了自身的主人,而且隨著自身能力的不斷提高,還成為了自然界的主人。人類的本質力量不僅來自于自身,更重要是來自于人類社會,人只有在人類社會中才能得以實現,人類社會不僅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和表現,而且也是人類社會意識的產物和表現,人類社會的組織性、文化性、體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屬性,以及人類社會的思想意識性,使得人類社會與任何其他的動物群體有著完全本質的區別,因為人類社會是人的實踐和意識的產物,而且是社會實踐和社會意識的產物,這與動物依靠本能活動而形成的動物群體有著完全的不同。同時在實踐和意識活動中,人類社會不僅指向了人本身,更重要的是,人類社會也將人的實踐和意識指向了自然界。

      這樣,在深層意義上,我們可以這樣說,某種程度上,人類社會就與自然存在著矛盾,這是人類文明與自然的一種沖突,而這樣一種沖突同樣也會導致人類社會不同文明形態的之間的沖突,如西方帝國主義對廣大落后國家的侵略,就可以認為是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之間的沖突。但這樣一種沖突,其根源主要還在于人類文明與自然的沖突,在于自然的關系中,不同文明與自然的關系模式是不同的,例如游牧文明與農業文明,在與自然的關系上則處于一種相對和諧的狀態,而工業文明無論是對于自然還是對于人類社會本身,都具有一種開拓、擴張和侵略掠奪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強調人對于自然的一種征服和占有,這就是沖突的根源。

      第6篇

      為了研究材料的組織遺傳性,對材料中間退火后的金相組織進行了觀察,如圖2。

      2中間退火后材料的性能

      新型3×××合金材料中間退火后的力學性能列于表2??梢?,退火狀態下兩種厚度材料的性能相差不太大,其中0.21mm厚度材料退火后的強度稍高,伸長率稍低。拉伸試樣斷口的掃描電鏡觀察如圖3所示??梢钥闯?,其斷口有較深較大的韌窩,呈現明顯的韌性斷裂特征[2],大而深的韌窩是在應力作用下,變形集中在粗大的第二相周圍,導致粗大第二相脫落形成的。

      3生產工藝對箔材組織性能的影響

      對于退火態箔材,冷軋變形量是影響箔材再結晶開始溫度及完全再結晶所需時間主要因素。在相同退火制度下,箔材冷軋變形量不同,晶粒度就不同。將冷軋變形量為97.4%、41.9%和14.3%的箔材分別進行成品退火制度試驗研究。97.4%冷變形量的成品箔材經不同退火制度處理后的組織如圖4所示,可以看出,新型3×××鋁合金箔材隨著退火溫度的提高,晶粒組織沒有明顯的變化,晶粒尺寸在30μm~60μm范圍。41.9%冷變形量成品箔材經不同退火制度處理后的組織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41.9%冷變形量時新型3×××鋁合金箔材的偏光組織與97.4%冷變形量的有相同的趨勢,即隨著退火溫度的提高晶粒組織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前者的晶粒尺寸為60μm~90μm,與97.4%冷變形量的相比較其晶粒有所增大。14.3%冷變形量的成品箔材經不同退火制度處理后的組織如圖6所示??梢钥闯?,14.3%冷變形量的新型3×××鋁合金箔材隨退火溫度升高,晶粒尺寸變化不大;但14.3%冷變形量的箔材晶粒尺寸比97.4%和41.9%冷變形量的大得多,在120μm~180μm之間。可見,冷軋變形量對箔材的晶粒尺寸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為了研究退火保溫時間對成品箔材組織的影響,以41.9%冷變形量的箔材為例,對箔材在420℃保溫0.5h~15h退火試驗,結果如圖7。可見,隨著退火保溫時間的延長箔材的晶粒不斷變大,保溫時間12h以后再延長保溫時間其組織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表明此時組織已完全再結晶并且晶粒已充分長大。對于這樣組織的箔材在更高的溫度下其組織也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亦即晶粒大小比較穩定,所以在生產中,為了保證成品質量,確定新型3×××鋁合金箔材成品的退火制度確定為420℃12h。

      4箔材的高溫性能和承壓能力試驗

      新型3×××鋁合金箔材在610℃0.5h高溫情況下的變形情況如表3。通過試驗后把14.3%冷變形量的新型3×××鋁合金箔材(0.18mm厚)送給用戶委托進行釬焊打壓試驗,打壓五次,平均承壓能力22.8MPa。表明0.18mm厚的新型3×××鋁合金箔材的承壓值遠遠超過0.20mm厚度常用3003鋁合金箔材的承壓能力(17MPa),其冷加工性能也能夠滿足用戶的加工需要,用戶表示非常滿意,從而解決了換熱器翅片厚度減薄、承壓能力提高的問題。

      5結論

      第7篇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具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從正面來說,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力增強,有利于降低進口商品價格,使國內消費者受益,同時,也可以降低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有利于促使國內企業努力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強中國企業國外投資能力。

      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導向型行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出口價格的相對提高,這意味中國產品在國外價格競爭力的下降。另外,出口企業還會遭受出口收入轉化成人民幣時的匯兌損失,以及由于出口量減少造成的損失。

      人民幣升值對外貿企業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直接匯兌損失。企業從簽訂合同到合同真正履行需要幾天甚至一月時間,買方按合同付價,隨著人民幣對美元的不斷升值,外貿出口企業結匯時就會產生較大的匯兌損失,影響企業盈利。以紡織業為例,我國紡織品出口基本上是用結算方式,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使該行業出口企業普遍遇到很大困難,企業的利潤空間基本上消失。

      (2)對于國內采購企業,人民幣升值導致成本上升,國際上成本優勢逐漸喪失。

      (3)出口成交難度加大且具有不確定性。針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變化較大的情況,大部分中小企業出口成交具有不確定性。例如,多數出口加工企業交貨期一般在3-5個月,企業計價時要考慮到幾個月以后的匯率水平,多數企業用6.6-6.7的水平計算,由于產品多數屬于低附加值產品且沒有定價權,客戶往往不能接受美元報價進行提價,訂單因而轉向越南等其他國家。

      據南昌海關統計,2008年上半年,江西省進出口總值達62.2億美元,同比增長55.3%。在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前提下,江西省對外貿易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主要是得益于進口的大幅增長和多晶硅等少數出口產品的迅猛增長。

      雖然2008年上半年的出口保持高速增長,但主要是由少數出口產品帶動的,在此次調研中,多數出口企業目前處于艱難境地,處于困難的企業整體出現以下幾大特點:

      ①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業受損嚴重。產品附加值低,其出口利潤空間小,人民幣升值以后,其經營、生存壓力較高附加值產品更大,有些甚至將無法繼續出口。以紡織業為例,2007年三分之一的紡織企業利潤率有6%-10%,整個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3.9%,2008年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達到4.49%,使得很多企業面臨的是做多虧多的境地。

      相對而言,高附加值的產品,由于其有較大的利潤空間,且有一定的定價權,人民幣升值造成的損失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消化。

      ②原材料國內采購,出口采用美元結算的企業影響較大。

      調研中,一家名為廣盛電子的企業稱,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影響很大,他們采用的模式是內購外銷,也就是原材料國內采購,產品國外銷售,2008年以來,僅匯兌損失就高達800萬,而公司的年凈利潤也僅800萬,匯兌損失完全擠占利潤空間。相對而言,儲科電子采取的是原材料進口,產品外銷的模式,該公司工作人員稱幾乎感覺不到人民幣升值壓力。

      2江西省進出口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2.1企業避險意識和能力較差

      由于長期以來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觀念較為淡薄。在此次調研的眾多企業中,絕大多數企業沒有采取任何經濟手段規避或管理匯率風險,僅僅把匯率風險歸于政策性因素,僅有一家公司利用外匯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來規避風險。

      2.2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產品服務創新相對滯后

      由于我國金融機構還不具備承擔外匯風險的能力,放開人民幣匯率,未知的風險和沖擊可能給我國金融市場造成很大壓力。

      2.3產品附加值低

      產品附加值低的加工貿易導致企業沒有定價權,在國際市場上處于被動地位,人民幣升值擠壓利潤空間,產品漲價又不被顧客接受,所受沖擊比較大。3對策建議

      (1)原材料與上游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綜合計算,由于原材料及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國內企業生產成本上升了20%-30%,成為推動企業成本上升的第一因素。

      (2)國內外貿政策的變化。近幾年來,由于國際貿易順差不斷拉大,國內被迫調整了外貿的出口政策。調整的基本方向就是對勞動密集型低加工工業的出口予以限制,給企業制造了很大的成本。尤其是對紡織鞋帽、珠寶首飾、皮革、加工、飼料等傳統優勢產業沖擊較大,這些企業又集中在珠三角地區。

      (3)央行實施貨幣從緊政策影響。央行嚴格限制貸款規模,進一步加劇了出口加工企業資金困難。

      在此次調研中,我們發現,從產品需求彈性的角度分析,人民幣有限升值對出口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是不會對出口產生嚴重打擊。出口企業的艱難情況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政策制定方面也需考慮到上述幾大因素。從企業自身角度來看,應對策略的選擇比較重要,政府積極地對外貿企業應進行該方面的引導。

      ①外貿企業應該高度關注外匯市場,采用金融手段積極規避外匯風險。

      要引導企業轉變經營理念,提高企業的主動避險意識,并引導企業加大該方面專業知識和人才的引進,使企業掌握匯率避險方法、工具,進行主動避險。

      ②開拓新的出口市場,同時擴大內銷,雙管齊下。

      長期以來,江西的三大出口市場分別是歐盟、美國、中國香港。今年上半年則發生巨大變化,排名前三位的為歐盟、美國、東盟,出口額分別為6.8億美元、3.8億美元、3.5億美元,東盟躍升為江西省第三大出口市場。這一現象也表明,在人民幣升值的環境下,為了更大的利潤空間,存在出口市場轉換的趨勢,這種轉移也緩解了人民幣升值對江西省外貿的影響。同時,大多數出口企業在此刻都在積極地拓展國內市場,保存利潤空間。

      ③優化產品出口結構。

      外貿企業提高應對能力的根本措施是優化產品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走高質量、品牌化之路,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確保我國外貿企業具有長期的競爭優勢。在適當的時候,我國外貿企業更要大膽的走出去,減輕國內貨幣升值帶來的沖擊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4)結匯多元化。

      外貿企業應該從自身效益出發,在出口結匯時,不要單盯美元一種外幣。根據出口地區不同,經與外商協商,選擇其它在國際市場流通且匯率穩定可靠的幣種作為結匯外幣,如歐元、日元、英鎊等。

      從政府角度來說,可以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自身情況,鼓勵全省各進出口企業堅持以科技進步為推動力,改變過去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的格局,大力調整和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對高附加值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②鼓勵原材料海外采購。人民幣升值使原材料海外采購具有優勢,由于進口關稅,運輸成本等導致眾多企業對原材料海外采購望而卻步,針對這種現象,政府可以對外貿企業進行一定的進出口運費補貼等政策支持。

      論文關鍵詞:人民幣升值;進出口貿易;影響;對策建議

      論文摘要:針對國內外迫切關注的人民幣升值問題,從正反面分析人民幣升值給江西省進出口企業帶來的影響入手,闡述何類型企業影響較為嚴重及企業面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企業的應對策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建議。

      參考文獻

      [1]林宗卿.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溫州進出口貿易的影響[J].經濟論壇,2008,(8).

      [2]唐立楠.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影響分析[J].消費導刊,2008,(5).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